如何煎中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09:08:08
字号: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如何煎中药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地道药材是什么意思

全草类

霍香:霍香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天热中暑了,喝瓶霍香正气水感觉会好得多。霍香到底长得什么样呢?霍香是一种高30~120 厘米的草本植物,整株草都有香味。霍香的茎是方形的,略带点红色,上部的茎分枝较多,茎上长有两两相对的卵形叶片,叶片边缘呈钝齿状。到6~8月,霍香便开出白色或紫色的花,它的花并不是像牡丹、月季的花那样一个花柄上开一朵大大的花,而是由许许多多筒状的小花密密地围着花梗排成许多轮,整朵花的形状看起来有点像一个麦穗,从上到下整齐地排着一轮轮的小花。每朵小花都能结出一个小小的卵形的果实,果实表面有三条突起的棱。霍香喜欢生长在温暖而潮湿的地方,它还有两个别名叫合香和土霍香。

薄荷:薄荷是一种草本植物。薄荷的茎有的是直立向上生长的,可以长到30~90cm,而有的茎则贴着地面匍匐生长。薄荷的叶片上下两个表面都有细细的毛,叶片边缘有锯齿。这些叶片两两对生,下部的叶子在叶柄和茎交界的地方长有小枝条,上部的叶子,则在叶柄与茎交界处有花。薄荷的花是由许多小花密密地排成一轮,每朵小花的形状与霍香的小花在形状上很像,也是下面圆柱形,上面裂成几瓣,花的颜色也是白色、紫色或淡红色。那么怎么区分它们呢?我们可以看它们的花。霍香的花一轮一轮排在一起形成穗状,而薄荷的花呢,每轮小花的下面都分别长着两片对生的叶片,每轮小花也不像霍香那样排得那么紧密,而是中间隔着一段茎。知道了这一个区别,我们就绝不会把霍香和薄荷混淆起来了。薄荷在8~10 月开花,在9~11 月结果,果实很小,黄褐色,椭圆形。

喜树:又名水桐树、旱莲木。它的根皮、果实、叶都可入药,所以我们也把它归入全草类。说是全“草”类,其实它比草可大多了。它是一种可以高达20~25m 的大树。这种参天大树有灰色的树杆,叶片交错互生,叶片的形状生长成卵形或长圆形,有的叶片边缘光滑,有的叶片边缘微微有波浪的形状。喜树最有特色也最便于我们识别的是它的花和果实。喜树同一棵植株上长有两种淡绿色的花,一种是雌花,一种是雄花,每朵雌花有一根花柱,

花柱在顶端裂成2~3 片;数百朵小小的雌花密集地着生在同一个花梗上,它们基部都长在花梗顶端的核心上,头部向着外面,排成放射状,远看起来像一个个毛绒绒的小球。由雌花组成的“绒球”生长在喜树枝条顶部。雄花也每数百朵组成一个“小绒球”,生长在喜树枝条中部叶腋上,每朵雄花有10 枚雄蕊。雌花和雄花都大约在

6 月开花,然后,结出果实,果实在10~11月成熟。因为果实是由花结出来的,所以果实的排列方式也和花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喜树的果实也是排成一个个的放射状球形,每一个球形约由几十个果实组成,每个果实都成小小的矩形。喜树的性格也像它的名字一样,开朗、喜气洋洋,所以它总爱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快乐地生长。

穿心莲:别看它的名字那么可怕,其实它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而且它开花的时候也很好看,所以有些地方的人们也把它叫做榄核莲、一见喜。穿心莲的茎直立向上生长;高可达50~100cm,茎上有明显的膨大的节,柔软的叶就两两对生于节上,叶柄很短近乎没有,所以看起来叶片好像是直接生长在茎上的,叶片边缘光滑或有浅波浪状。到了7~10 月,纤巧细长的花梗从叶片与茎交界的叶腋处长出来,而小小的淡紫白色的花则一朵朵整齐地在花梗上排成一排,远看如一排排轻盈可爱的舞女。8~11 月,成熟的花

都陆陆续续地结出了果实。这些果实开始是绿色的,到后来成熟了,就变成紫褐色,形状是细长的椭圆形,中间有一条纵沟。沿着这条纵沟把果实掰成

两半,就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小小的种子。如果我们不去掰开它的果实,这些果实成熟后它们自己也会裂开,把种子撒向大地,来年春天便能长出许多小穿心莲。

鱼腥草:又叫臭草,这种草之所以有这两个恶名,都归功于它全身的腥臭味。鱼腥草多生长在阴湿的水边低地或水沟、田边,如果你走过去,折断一株鱼腥草的茎,一股浓浓的腥臭味立即会冲入你的鼻子,粘在你的手上,让你为了自己去采它而后悔不已。鱼腥草的茎直立,高15~50cm,叶交错互生,叶片近似于心形。叶柄的基部有一个膜质的托叶,托叶基部和叶柄基部常常合生在一起,形成鞘状。花生长在茎的上端,与叶对生,许微小的花密集地生长,形成穗状的花序,花序基部有4 片白色的花瓣状的苞片。如果不仔细看,很多人都会把鱼腥草那白色的苞片当成是花瓣,而把整个花序当成是一个花蕊。鱼腥草的果实卵圆形,在10~11 月成熟,成熟时果实顶端裂开,里面有很多卵形的种子。

半边莲:又名细米草、半边花、急解索。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高5~15cm。多生长于田梗、草地、沟边或溪边的潮湿环境中。半边莲的根是细圆柱形,淡黄白色,茎又细又长,所以支撑不住长在它上面的叶和花,一般都是匍匐生长的。茎上的节如果碰到了地面,会在节上生根,节上的侧枝则直立向上生长。所以每个生根的节上的侧枝看起来就像是一株单独的半边莲。这一特点很像独木成林的榕树,只是半边莲比榕树可小得多了。半边莲的叶片狭长,无叶柄,互生于茎上,花生长于叶腋,有一支细长的花梗,花瓣淡

红色或淡紫色,5 片花瓣全都长向同一边,乍一看,还会以为是原来完整的一朵花被谁撕去了半边呢。半边莲的名字也就是取自于它的花看起来只有半朵的样子。半边莲在6~10 月结果,果实中含有许多细小的种子。

用根类

这里所说的“用根类”并不完全都是真正的“用根”,也包括一些用根状茎的中草药,由于这些根茎很像根,我们也把它们归在用根类中来介绍。

人参:又名棒棰,是一种著名的进补和治病的中草药,有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的作用。人参有膨大肉质的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上端有横向凹陷的细纹,皮色白或微黄。生长三年以上的人参会长出几条支根。主根顶端有一段根状茎,这段根状茎俗称“芦头”,由1 个到多个盘结状的“芦碗”组成。每年秋季,人参的茎、叶等地上部分枯萎,就会在根状茎上留下一个盘状的痕迹,这就是“芦碗”。所以可以根据“芦碗”的多少来确定人参的年龄,芦碗越多,表示人参的生长年岁越久。第二年春季,在前一年秋季枯萎的地方又会长出新的茎叶来。人参的茎圆柱形,绿色或紫色,人参的叶是复叶,也就是说一个叶柄上长有几片小叶。小叶的数目在人参生长的头三年有所变化;生长一年的人参只长一枚有3 片小叶的复叶;生长二年的人参仍只有一枚复叶,但有5 片小叶;生长三年或三年以上的人参则有2~6 枚掌状复叶,在茎上部排成一轮。小叶椭圆形,叶片边缘有小小的锯齿。人参在6月份开出绿色的花,十几朵到几十朵小花在茎的顶端排成伞状。每朵小花在6~8 月结出一个果实,这些果实成熟时为红色,许多果实排在一起,就像人参举着一顶小红伞。果实中有一粒或两粒扁圆形、白色的种子。

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以根和根状茎入药。三七与人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也是一种草本植物,主根膨大肉质,多数呈圆锥形,与人参相比,

三七的支根比较多,根颜色为黑褐色。三七也有一段粗短的根状茎,叶为掌状复叶,通常3~4 枝复叶轮生于茎的上部,掌状复叶的小叶一般为5 枚,也有的有7 枚小叶。小叶长椭圆形,边缘有细小锯齿。许多小花在茎的顶端排成伞形,小花颜色通常为黄绿色。11 月间,小花结出肾形果实,果实成熟时呈红色,内含1~3 粒种子,种子的形状接近球形,种皮白色。

川牛膝:又名甜川牛膝、天全牛膝、白牛膝、拐牛膝。虽然它的每个名字中都有“牛膝”两个字,但它与牛的膝盖毫无关系,它是一种高40~100cm的草本植物。牛膝的根长得很深,主根粗壮,长圆柱形,支根细而且少。茎直立向上生长,下部的茎接近圆柱形,中部的茎接近四棱形,整条茎上都生长有密密的细毛。茎上的节略显膨大,节上有两两对生的单叶,单叶形状为椭圆形,叶片边缘光滑,叶上、下两个表面都有细毛。牛膝的花很小,密集地生成圆绒球状,几个圆绒球状的小花团在茎的顶端排列成穗状,每2 朵或

几朵小花外有一个卵形的苞片包裹。花在7~9

月开放,8~10 月结果,果实长椭圆形,略有些扁,颜色为暗灰色,果实中含有赤褐色卵形的种子。牛膝喜欢生长在温凉湿润的气候下,它在海拔1,200~2,400 米的山上生长得很健壮,在海拔1,000 米以下的地区也能生长,但生长得缓慢,植株矮小。

山药:又名野山药、怀山药、山蓣,是一种缠绕在其他植株或物体上生长的草本植物,和有些地方说的“山药蛋”(土豆)并不是同一回事。山药有很发达的主根,最长可达1 米,肉质肥厚,直立,像一根不规则的棍棒,颜色为白色,根摸上去带点儿粘性。根上端有一段短短的根状茎,根状茎上有细长的、能缠绕在别的物体上的茎,茎通常带紫色。叶的形状多变,一般呈三角状卵形或心形,两两对生或三片叶轮生于茎上,叶腋常生有球状的小珠,叫做“零余子”,几十个小珠排成一串,几串小珠一起着生于叶腋。

问题一:地道药材,尊古炮制是什么意思 中药好多有固定的产地,对土壤,气候等有特殊要求,像附子,产自四川江油,这是地道药材,陕西也有引种的,就不能称为地道药材了,药效也差一些。

尊古炮制,是尊重古代的传统方法,依古法炮制。像熟地黄,古法要九蒸九晒,现代炮制追求简便,一般只蒸晒一次。

问题二:什么是地道药材简述形成条件及命名 形成“道地药材”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即生态环境。

我国地域广阔,土地面积占世界的第三位,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受第四纪冰川侵蚀较轻,天然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使我国高山、森林、草原、荒漠、耕地、果园、湖泊以次大陆架等都成了中药材生长的温床,而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份、气温和光照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道地药材”优良品质。如川黄连、怀地黄、浙贝母、云三七等,这些“道地药材”如果离开了它原有的生长环境,即使能够生长,长成后其外形虽然没有多大明显变化,但其内在的有效含量即特有药效要比原来大大降低。因此,“道地药材”离不开其特有的生态环境。

二、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科学的种植技术。

中药中许多“道地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家养)后形成的,这种“道地“性的形成与产区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综合利用当地生态条件的同时长驱药农经过多年的栽培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药材的品种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高,使其“道地”优质逐渐形成。

三、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

没有中医,当然就没有中药。中药材的“道地”性是古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优化筛选出来的。现在,许多“道地药材”的资源在国外有有分布,但至今仍被当作野草闲花而未成为中药材,就是因为外国人不具备我们传统的中医理论。因此,仅有资源,没有中医科学配方的理论为基础,这些资源就很难成为药材,更没有“道地”而言。

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按药用部分命名 以入药部分命名的中药最为广泛,大多数的中药多以其部位作为命名的依据。如葛根、芦根、山豆根、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根等,都是以根入药;而枇杷叶、桑叶、侧柏叶、淡竹叶、艾叶、荷叶、紫苏叶等,则都是以叶入药的;以花入药的有芫花、金银花、菊花、厚朴花、月季花等;以种子、种仁入药的则有车前子、芥子、苏子、青葙子、蛇床子、菟丝子、葶苈子、桃仁、杏仁、火麻仁等,以种皮、茎皮及根皮入药的有大腹皮、陈皮、桂皮、秦皮、苦楝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五加皮等;以全草入药的有仙鹤草、灯心草、车前草、老鹳草、金钱草、旱莲草;以茎枝入药的有桑枝、桂枝、紫苏梗等;以藤茎入药的有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动物药中有以器官、组织入药的,如鸡内金、鹿茸、鹿角、熊胆汁、猪胆汁、海狗肾、黄狗肾等;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的有九香虫、地鳖虫、虻虫、僵虫、全虫等;其他如阳起石、花蕊石、海浮石、寒水石、滑石、滋石、代赭石、炉甘石等,则都是以矿石入药而得名的。

2.按药物产地命名 一般以主产区来命名,多为当地的地道药材。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秦椒、吴茱萸等;后世则多以当时的行政区来命名:如四川产的川乌、川芎、川贝母、川楝子、川牛膝等,东北产的北细辛、北口芪、关防风、关木通、辽五味等;浙江的杭白芍、杭菊花等;河南怀庆府(今新乡地区)产的四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等,江苏产的苏薄荷、苏藿香等。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番之名:如胡椒、胡麻仁、胡桃仁、胡黄连、番木鳖、番泻叶等。

3.按药物气味命名 以药物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对于药物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如麝香、丁香、木香、沉香、檀香、苏合香、松香、乳香等,都是以其具有特异香气而得名的;又如具鱼腥气的鱼腥草;败酱气的败酱草等,也是以其是特异气味而得名的;而苦味的龙胆草、苦参、苦楝皮等,甜味的甘草、甜杏仁等,多味的五味子,咸味的咸苁蓉,则均以其药味作为命名的依据。

4.按性能命名 以药物性能作用命名:如活血调经的益母草,清肝明目的决明子、石决明,治创伤骨折的续断......>>

问题三:地道是什么意思 地道释义:

1.地下的道路或坑道

2.没有异物;纯正的,未搀杂的

3.完全限于某一特定音乐风格之内的;未经润色的

4.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 5.(工作、活儿等)实在;够标准

问题四:有关中国的地道药材有哪些? *** 虫草、云南三七、长白山人参、藏红花、宁夏枸杞和灵芝等。

问题五:什么是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揣药材。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道地药材的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

问题六:什么是中药材的道地性?怎样理解中药材的道地性? 中药材的道地性是鉴别药材优质与否的专用名词。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福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常用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东的阿胶等。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①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在我国纵横万里的大地,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以及辽阔海域,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因而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②古代医药家的实践。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①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③ 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解说〗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

问题七:我国地道药材有哪些? 其实应该叫做 道地药材!后来被人误念成地道药材。

典型的道地药材主要有

1.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2.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温郁金、白芍、浙贝母。

3.其他:山东东阿阿胶、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新会陈皮、四川康定川贝(炉贝)、江西枳壳、宁夏中宁枸杞、江苏太仓薄荷

像什么化橘红、霍石斛、关防风、阿胶、蕲艾、川郁金、文三七等等也算。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46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