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产量比杂交水稻高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08:14:21
字号:

2009年11月27日中国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呢?即将推广的转基因品种并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那为什么要推广呢?农业部的科学家说,它可以抗病虫害,农民种转基因作物可以不打农药,因此绿色环保,降低了农药成本。听起来似乎好处多多。那么转基因品种为什么能抗病虫害呢?

转基因水稻产量比杂交水稻高吗?

原来,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生物学家在作物基因中嵌入了一种BT毒蛋白,于是含有BT毒蛋白的种子生长过程使作物及果实里都含有BT毒蛋白,害虫吃了即被毒死,从而起到了抗虫害的作用。传统作物种植时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一般要把含BT蛋白的农药洒在农作物的外表,害虫吃了也会被毒死,起到防虫害的作用。看来转基因品种的所谓不打农药,不过是把能毒死害虫的BT毒蛋白植入种子里,并扩散到农作物的每一个部位包括果实中。

传统农作物外表所含的农药残留BT毒素可以通过去壳脱粒和淘米清洗去除掉。使我们的食品中不含BT毒素.而转基因作物的BT毒蛋白是分布在果实中的,我们无法把它从食物中分离出来,于是人们要吃转基因粮食就只能连同BT毒蛋白一同吃下.那害虫吃下会被毒死的BT毒蛋白,人吃下去会是安全的吗?看看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动物试验结果: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小白鼠到第三代后,它们的生殖能力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面临绝种。

正因为各国科学家的试验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对动物及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各国纷纷禁种转基因粮食,欧美日禁止转基因食品供人食用。就在世界各国均拒绝转基因,连粮食紧缺的非洲都拒吃转基因食品时,中国农业部偷偷摸摸地发了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要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主粮,要把含BT毒蛋白的可能断子绝孙主食送上我们的餐桌。

转基因品种的另一个特性是不能留种,传统的农作物收割后均可留一部分作种子,来年播种用。转基因品种其遗传基因已被美国孟山都公司技术处理,是不育品种,收割的果实留到明年再播种是不发牙、不生长的,那么农民来年播种还必须再购买孟山都的种子,由于转基因品种的不育花粉对野生传统植物的污染,将导致种过转基因品种后,再复种传统农作物的不可恢复性,最终迫使农民只有从美国孟山都公司购买种子这一种选择,农业的种子从而被美国孟山都所控制。

转基因品种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是它的技术权属,所有转基因品种的生物技术均是专利技术。美国孟山都公司为了达到其“合法”控制生物技术的目的,把各种转基因物种不同环境、气候、生长条件的技术都申报了专利,几乎含盖了所有农产品。凡种植转基因产品都必须向美国孟山都公司缴纳高昂的专利技术使用费。当然,刚开始也许是免费赠送的种子,就像鸦片刚进中国时英国人让我们免费吸食一样。它随着农民和土地对转基因种子的依赖性的増加,这个费用就远不是省下的农药费所能弥补的,它将像“特别是”改革开放那万恶的房价一样高歌猛进。传统稻种4~5元一斤,湖北就已出现转基因稻种要40~50元一斤的暴利!美国控制了种子,进而控制中国的农业和中国的粮食。这无异于在中国人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条狗链!!!

转基因水稻,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不同品种水稻或近缘物种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等导入某种水稻基因组内培育出的水稻品种。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产量;因为抗虫抗药,能让水稻更好的生长,降低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

转基因水稻存在食品安全不确定因素。

1、转基因水稻技术带来的非预期变化。用于创造转基因植物的技术既不精确也不准确。在转基因操作过程当中,多个拷贝的外源基因或基因片断经常随机地插入作物原有的基因当中,以及造成原有基因的缺失或重排。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的非有意和非预期后果包括:破坏作物的原有基因及它们的正常功能,有可能导致产生不可预料的有毒或反营养物质;增加或减少作物原本的毒素或致敏蛋白的表达量;如果多拷贝同时存在时可能发生基因沉默。因此,对转基因稻米的安全评估必须包括到可能的非有意和非预期后果。

2、转基因水稻致敏性,毒性和营养价值。转入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有毒性或致敏性,在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中需要非常仔细。很多人每天会进食大量的大米,因此食品安全评估一定要进行得非常严格,对转入的基因成分及其蛋白产物的最终去向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对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烹饪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以及它们在人体消化道中的活性表现进行评估。对于Bt毒蛋白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还会有特别的健康问题顾虑,因此需要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果抗抗生素的基因被用作基因标记物,那么透过基因转移至微生物而导致抗生素疗法失效的可能性就应成为在风险评估中的一个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46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