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繁殖的川芎,要求所采用的种子要是新鲜、无病害的。所采用的培养土质要求病害率低,可以淹没,保持良好水分,增加养分,保护土壤养分不会下沉或挥发。川芎种子的播种,一般采取手撒的方式,应在干燥后行耕埋土,可促进种子发芽,播种到基质中小心翼翼,不要把种子弄碎。
它的湿度也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不要太湿也不要太干,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加快根系的生长。在施肥时,要采用定期施肥的方法,控制肥料的施加量,一次施肥不要太多,使营养物质均衡,适当复淋。
有时候,也需要对川芎进行修剪,尤其是长期护理后的植物,为了使花叶相继开放,可以稍微剪去枝叶,让植物保持粗壮开花的状态。
总之,如果要成功繁殖出良好的川芎,必须科学正确的把握每一个繁殖环节,即土壤质量、湿度、施肥、剪枝等,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以便让川芎有一个健康多花的发展。
一、繁育技术
主产区四川多选择海拔900 1川芎采用无性繁殖。川芎繁殖500 m的山区专门培育“苓子”,供平地或丘陵材料为地上基节,俗称“冬子”或“芎苓子”。地栽种。由于地区的不同,培育苓子的方法也各异。
二、选地整地
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过砂的冷砂土或过剩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不宜栽种。栽前除净杂草,烧炭作肥,翻地后整细整平,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作成宽1.6~1.8m的畦。
三 、栽苓
一般种川芎常与水稻轮作,当早稻灌浆后,将田水放干,以便早稻收获后及时整地。作畦宽1.6m、沟宽30cm、沟深25 cm,并施基肥于畦面,每亩可施厩肥或堆肥2 000~ 3000 kg.然后挖松畦面土,使土与肥料混合均匀,将畦面作成瓦背形。若用早地栽种,可在栽前半个月将地整好。
我认为在农村,川芎的繁殖并不是用川芎直接移栽,而是每年4月就起川芎到山上培育川芎苓子,七八月份从山上买苓子到了坝上育苗,次年五月就可收川芎了。
川芎采用地上茎节(苓子)进行无性繁殖,苓种培育一般在1月上旬至2月初,先将平地栽培的川芎草根茎掘起,除去须根、泥土和茎叶,即成为“抚芎”,然后运往高山区繁殖。
栽植穴距离分大、中、小3级,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25厘米×15厘米和20厘米×10厘米。
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开穴深6~7厘米,每穴栽“抚芎”1块,芽头向上,栽正压实,再浇少量稀薄肥水。
川芎用茎节作种,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每节有芽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
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块苗,芽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川芎是一种以药用和民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当地植物,它在当地有很多种不同的栽培方法,如直播、花盆栽培和布袋种植等。其中川芎的繁殖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