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土壤/措施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土壤淀浆板结,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在“旱改水”田块,施基肥时注意减少氮肥和磷肥的用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二:科学水浆管理/措施
“旱改水”田块地势往往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应提早(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层,降低土壤中砷化物的浓度,使之提前释放,避免突然在孕穗期建立水层,因为此时水稻对砷化物极其敏感,易中毒不结实。做到前期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
三: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育秧适当稀播壮种,提高秧苗素质,多施有机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防止前期“疯长”,后期“脱肥”,做到“够苗搁田”,严防搁田过迟,防治病虫害时加入芸苔素内酯,提高稻株抗逆性,从而减轻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的发生。
四:改变耕作制度/措施
旱地种稻易受旱灾威胁,而且容易造成锰中毒、硼中毒、砷中毒。常年发生砷中毒的田块宜改种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如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下年度仍需种植水稻的,那最好改种粳稻,趋利避害。
五:注意微肥的使用/措施
注意微肥特别是锌肥的使用,锌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水旱轮作的土壤里,大量投入磷肥,土壤溶液中速效磷锌比过大,阻碍根系对锌元素的吸收利用,水稻缺锌主要发生在苗期,所以锌肥施用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