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稻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4 13:13:49
字号:

(1)土壤pH高,盐碱性强,有毒盐类多。有的盐碱土壤中,含盐种类多达12种,其中7种对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这些盐类在土壤溶液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其形成的水溶性盐在根际含量如不超过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对水稻是无害的,而且是水稻所需要的营养。但它的浓度超过水稻耐盐极限时,则会产生危害。其中毒害最大的是苏打,一般含量超过0.005%即产生毒害。苏打碱性较强,pH可达8~10,可溶性盐分多,妨碍稻株吸收水分,重者可形成反渗透使水分倒流,导致生理缺水,出现萎蔫现象。苏打碱土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时转化为氢氧化钠,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使水稻不能吸收,危害性更大。强碱性也可直接危害稻株,腐蚀破坏细胞组织,重者枯死。

盐碱地种稻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

(2)代换性钠含量高。苏打盐碱型水稻土在1米土层内碱化度(土壤代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多在10%~60%之间。碱化度越高,钙素变为无效状态的越多。水稻吸钙不足,相反吸收了过多的钠会危害稻株。钠是强分散剂,能使土壤在淹水条件下高度分散,通透性变坏,阻碍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千方百计地将碱化度降低到10%以下,改善苏打盐碱型水稻土的物理性状,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

(3)土壤易内涝。盐碱地区多处在洼地,因此排水不畅,易产生涝害。涝害有两种形式:一是高地地表径流集中在低洼地,造成地表涝灾;二是由于地下水位高造成土壤内涝。因此,不仅土温降低,还加重盐碱危害。盐碱和涝害的症状表现最明显的是新根及根端生长点的细胞先遭受破坏,而后遍及全根,使根系失去生机,植株生长缓慢,叶尖枯黄卷缩,基部叶片枯死,最后心叶枯死。

盐碱地上种稻应注意哪些技术环节?

盐碱重的地块施肥要当心,底肥不要施多,以施用复合肥为主,不能施用含氯化钾复合肥。个别商贩把非盐碱地区含氯化钾复合肥运到盐碱地区使用,会造成盐害,特别是干旱年份要特别注意。施用底肥过多,特别是近年来使用一次性肥的质量不好,肥料有效成分前期集中释放,造成插秧后不易缓苗,造成死苗现象,最终影响产量。

盐碱地种植水稻前期要少施勤施肥,既满足水稻的

需要,又不会造成肥害。肥施多了,会造成烧苗,同盐害一起起叠加作用,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以增施有机肥为主,适当控制化肥施用量

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增加土壤对有害阴、阳离子的缓冲能力。有机肥又是迟效肥,其肥效持久而不易损失,有利于保苗、发根、促进生长。盐碱地施用化肥量不宜过多,一般碱性稻田可选用偏酸性肥料施用,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含盐量较高的稻田可施用生理中性肥料,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盐碱地施用化肥应分次施用,少吃多餐。

(2)增施膦肥,适当补锌

磷的有效性与土壤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在土壤pH6~7.5的范围内,速效态磷较多。pH大于7.5时,则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钙盐,速效磷量降低。pH小于5.5时,由于铁、铝对磷的固定作用,速效态磷量也降低。盐碱地开发种稻后,淹灌30天~50天,土壤pH由8降低到7.0~7.3,因而有效态磷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低于非盐碱地土壤淹灌后磷的含量。因此,盐碱地水田要增加磷的施用量。在内陆盐碱稻区,缺锌现象比较普遍,容易产生稻缩苗。因此,盐碱地水田要适当补锌,可采用底肥施用或插秧时蘸根的方法。

(3)改进施肥方法

盐碱地氮的挥发损失比中性土壤大,深层施肥肥效明显高于浅表施肥。因此,改进盐碱地施肥技术一是应选用颗粒较大的肥料,以减少表面积与土壤接角,二是

改多次表施为80%作基肥深施肥或全层施肥,20%作为穗肥表施。

盐碱地种稻的主要问题是土质盐、板、薄、瘠。根据这些特点,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1)搞好水利建设,兴修水闸,防止海水入侵;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降低稻田盐分;在种植水稻以前,必须进行平整土地和淡水泡田洗盐,使0~2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降到0.2%以下。通过上述措施,基本上可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2)在盐的问题初步解决以后,还要解决板和薄的问题,尤其是沙壤土等保肥能力差,有机质贫乏,水稻生育后期容易脱肥的田块。同时,灌水种稻后,长期泡水,土壤容易打浆板结,插秧困难,返青慢,分蘖差。解决的办法是客土改良土质,并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

(3)掌握田间排灌技术,是盐碱地种好水稻的重要环节。水稻秧苗期抗盐能力较弱,可用灌深水的办法防止盐害,灌水深度可在8厘米左右。以后可根据不同生育期调节水层深度。一般分蘖期水层可浅些,孕穗期深些。灌水压盐要做到勤灌勤换,防止水中盐分浓度提高。同时还可调节土壤通气状况。一般可采取日灌夜排,即每天上午灌水,傍晚排水,以薄水层过夜,次日排干后再灌上深水,就能有效地控制盐害,促进稻苗生长。阴雨天可少灌或不灌,以利通气发根。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14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