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熬-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4 11:03:27
字号:

中药怎么熬-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中药怎么熬-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中药养生法一直是大家所喜欢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病来说,中药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人们解除疾病困扰.很多人熬中药都用中药煎药机,其实中药怎么熬,大家真的都知道吗?熬制中药也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怎么熬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1.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代社会的人们熬制中药,都是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大多都是经过氯消毒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残留,同时里面还会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

 在搅拌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能够使药材充分溶解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效果更好,大约每10分钟翻动一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药的时候,药汁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费。普通的药方这么煎就可以了。

 服药方法也是中医中重要的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

「导读」 虽说现在西药盛行,但是中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不少患者还是会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在服用中药之前,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熬药,许多人对这个步骤的了解并不多,不知道该怎么熬。那么,中药怎么熬?熬中药要不要盖盖子呢? 中药怎么熬

中药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功效,与熬药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大家在生病时大多吃西药,而在需要吃中药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怎么熬药。其实中药的熬制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掌握了方法就能熬好药。那么,中药怎么熬才正确?

1、 熬药前要先用水浸泡

一般在熬药之前药材要先用冷水泡50-60分钟,但不同种类的药材需要浸泡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花、叶、草等较为松软,质地比较稀疏的药物浸泡50分钟即可。而根、茎、皮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则需要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掌握不同药材的浸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药材只有在浸泡充分后,有效成分才能较快的溶解在水中。

2、 注意水的用量

熬制中药时,水的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放入过多的水,会使得熬药的时间变长,这会使得不耐热的药物药效有所减弱。一般来说,熬制中药所需要的水量比药面高1-2指是最为适合的。通常来说,药物需要熬2-3次,最后把药汁倒在一起饮用即可。

3、 注意药物的熬制顺序

每种中药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决定熬药的时间。有的具有毒性的药物比如草乌、川乌等应熬制较长的时间,以减轻毒性。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不耐热,熬制太久容易失效。而带有绒毛、质地较轻、体积又小的种子以及容易粘锅或易被熬糊的药物则应该最后下。

熬中药要不要盖盖子

中药的熬制有许多的步骤,从洗药到最后服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患者在熬药的时候都会纠结要不要盖盖子这个问题。有人觉得打开盖子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会挥发掉,治疗效果会下降;而有的人觉得盖着盖子把药闷着一点也不好。那么,熬中药要不要盖盖子呢?

一般来说,中药切片需要在熬药时加上盖子才能被彻底被熬透,并且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特别是在熬制含有能够随着水蒸气而挥发的成分时,比如薄荷、藿香等,则更需要加盖熬制。这样才能让含有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凝集在盖子内,冷凝成水珠滴落回药罐中,以减少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质地坚硬根、种子或者动物药材,比如人参、麦冬、龙骨等,同样需要加盖熬制。这样才能使药物在短暂的熬制时间内把有效成分尽可能多的熬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至于质地疏松、有一定体积的中药,比如桑叶、菊花等,由于在熬制过程中药液容易溢出,因此不需要加盖熬制,并且要注意多搅拌,让药材能够被均匀熬透。

熬中药用什么锅

中药的熬制不但步骤讲究,在熬药器具上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药物在熬制过程中是能够和锅进行接触的,如果选用的材质不对,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有可能会在熬制过程中被破坏,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熬中药用什么锅比较好?

按照中医的理论,熬中药最好是选用砂锅或者陶罐。这两种材质的锅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效果均匀缓慢,能够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因此,这两种材质的锅也从古沿用至今。除了这两种锅,搪瓷器皿、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于熬制中药,但是效果不如砂锅和陶罐。

铝制品虽然作为餐具使用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偶尔用于熬药问题也不会很大。但是铝锅并不适用于所有种类中药的熬制,如果处方中含有乌梅、硼砂等酸性或者碱性较强的药物,很有可能会与铝锅进行反应。因此这类药物最好别用铝制器具进行熬药。

需要注意的是铁锅、铝锅、铜锅和锡锅是一定不能用于熬药的,因为这几种材质的锅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与中药中含有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比如与鞣质类成分反应会生成加深药液颜色的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反应会生成难溶性聚合物等等。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药液的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会直接影响到药液的疗效。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人体在一天中是有变化的,同一种药在不同状态的身体上作用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为了让药物在体内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我们应该在最适合的时间服用中药。那么,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通常来说,人体吸收药物的最佳时间实在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左右,因此在这两个时间点服用中药是最好的。但是,不同的药物的性质不同,服用的时间点也有所不同。治疗肠胃病和虚症的药物应该在饭前30分钟或60分钟服用;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在饭后30分钟服用即可;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则适合在清晨或白天服用,尽量不要在睡前服用;驱虫类的中药在早上空腹服用即可。

在中医的理论中,中药应该“温服”,也就是说药汤在熬后应该马上滤出,放置在常温中待药汤降温到36-37℃后再服下。而散剂、丸剂类中成药要用温开水送服;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则需要 “热服”,患者在服药后喝些热水可以提升药力;止吐、解毒类药物则需要“冷服”,避免对身体造成 *** 。

熬好的中药怎么保存

有的时候患者由于工作繁忙实在没有时间熬药,于是托医院或者熟人帮忙熬药。在药熬好的时候患者未必有空服下。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把熬好的中药保存起来,尽可能保存药效。那么,熬好的中药怎么保存才是正确的?

1、 真空密封包装保存

在保存方法中,真空密封包装是最为常见的,通常包装上还会标明相应的保质期和保存方法。在这方面国家暂时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因此不同医院熬出来的中药的保质期是有所不同的。真空密封包装的药物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冷藏,但是冷藏时间不能大于7天,如果超过7天,则要先检测药物是否变质。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在冷藏之后需要用开水将其再次煮沸才能服下。

2、 放入器皿中保存

中药如果是放置在器皿中冷藏保存,在3天之内需服用,否则很容易就会变质。这不仅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伤害身体。采取这种方式保存的药物,最好能够当天熬制当天喝。

中药保存时间的长短不但与保存方式有关,还与药液的含量有关系。如果药液中含有蜈蚣、蝎子等动物或含糖量较高,保质期就会相应的缩短。药液保存的时间如果较长,需要在服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对于真空密封保存的药物,要检查有无鼓起;器皿保存的药物需要看看药液有无变味或有无出现气泡等异常情况。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13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