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污染及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农田环境污染首先会使蔬菜生长发育迟缓、抵抗病虫害能力降低、蔬菜品质下降,直接降低蔬菜基地的生产效益。其次,部分污染物还会在蔬菜中富集,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不能生产出食用安全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对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蔬菜产地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为我市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工业污染
临汾市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和年代久远的挖煤、炼焦、炼铁传统,煤、焦、铁,三大高污染产业是传统的支柱产业,占到临汾市工业总量的70%,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数量难以统计,是临汾盆地的主要环境污染源。
1.1废气污染
临汾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除了工厂锅炉排放外,冬季千家万户取暧也排放出大量煤烟。大气污染以人口集中的城镇周围及污染型工厂附近为重,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金属飘尘等。以二氧化硫为例,全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达到2. 24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2. 73倍,平川县市除曲沃外大气二氧化硫浓度均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蔬菜对二氧化硫抵抗力弱,少量污染即会受害,造成程度不一的损伤,影响了蔬菜产量和品质。氮氧化物对蔬菜的危害与二氧化硫相似,但还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超标。烟尘能沉淀于蔬菜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质量。烟尘中的金属微粒如铅、镉、铬、锌、砷、汞、镍、锰等,多数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故称为“飘尘”。金属“飘尘”易随气流扩散到很远地区,直接或间接被植物吸收或污染土壤,造成蔬菜的重金属污染,其危害范围更广。
临汾平川地带处于海拔200多米的条形盆地中,空气流通缓慢,一方面易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另一方面污染物也不易扩散。特别是每年进入11月份以后,极易形成大气逆温层,使盆地上空温度比地面的温度还高,大气对流消失,气体污染物产生多少、聚积多少,空气可见度极低,污染加重,不利于冬季大棚蔬菜生长。
1.2废水污染
临汾市平川地带水利条件便利,汾河贯穿盆地南北两端,其大小支流及丰富的浅层地下水历来是当地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汾河及部分支流水质都属于劣五类,已不宜直接作为灌溉用水。其两岸浅表地下水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对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构成威胁。
我市排入汾河的工业污水主要来自于洗煤厂、焦化厂、制药厂、造纸厂、冶金等行业,有害成份复杂,主要有酚类、苯类、氨氮类、氯化物、氰化物、有机悬浮物、汞、镉、铬等污染物质。蔬菜是用水量较优多的农作物,水体污染对蔬菜生长和质量安全影响较大。很容易引起蔬菜产量下降和产品污染物超标。水体污染可引起土壤盐碱化和土壤重金属积累,造成农田退化。
2. 交通污染
临汾市盆地位于山西南北交通要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商业集中地区,境内主要公路干线运输十分繁忙,又以运煤车辆为多。运煤机动车会对公路两侧农田造成煤尘、灰尘污染,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汽车尾气也会造成公路两侧农作物减产和质量下降,主要含有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尘等有毒物质,尤其一些运煤车在超载和发动机老化的情况下尾气污染物超标极为严重。机动车轮胎与沥青路面摩擦也会产生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质,影响蔬菜食用安全性。
3.垃圾污染
由于任意倾倒城市生活垃圾,一些位于城市郊区的蔬菜生产基地深受垃圾危害。蔬菜基地道路两侧及与居民区毗邻处往往成为垃圾堆积场所,导致蚊蝇孳生,随风起尘。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含有丰富有机物,容易腐烂发臭,而且含有不少像废电池、废电路板之类的危险污染物,能产生汞、镉等重金属离子,污染菜田环境。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袋、盒与农田中残留的农用塑料薄膜称为“白色污染”,其中含有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聚乙烯、PCB聚氯联苯等成份能逐渐溶解出来,渗入农田,对蔬菜产生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4.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肥料、激素等农用生产资料造成的污染,以农药和肥料污染最为常见。由于施药水平低,不恰当的施药方式和和性能不佳的施药器械,农药流失严重,往往只有10%~20%的部分附着于蔬菜表面,绝大部分散落于土壤中。农药在土壤中可逐渐分解,但种类不同,半衰期也不同,一些高残留农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可达到一百年以上,危害极为严重,已被禁止生产和使用,如六六六、DDT。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会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食用安全性。
肥料污染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化肥所致。肥料结构不合理、偏施氮肥会造成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超标,尤其在大棚栽培条件下情况更为严重。一些质量低劣的磷、钾、硼肥能给农田环境带来重金属污染物质,造成蔬菜中砷、镉、铬、钯等有毒元素超标。值得警惕的是蔬菜施用有机肥也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于饲料中重金属元素超标造成,应慎用。
二、解决办法
1.工业污染的控制
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不是农业部门可以单独解决的,需政府各部门尤其是环保部门协同作战、综合整治,才能扭转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近年来,临汾市委市政府把环保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大打治理环境的攻坚战,以实现全市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还临汾人民碧水蓝天。从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这方面来说,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1加大治理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
对已有的工业“三废”排放企业要从严清理整顿,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能见效的要停业整顿。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土焦炉、改良焦、小炼铁、小炼油、小造纸等要坚决取谛,防止死灰复燃。对属于国家限期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要限期停产,不能手软。要采取政策、管理等方面的手段,引导和支持焦化企业发展煤化工,把煤气、焦油等副产品回收利用,延伸产业链条,从根本上减少污染。
1.2提高准入门槛,减少污染项目
环保部门要把好市场准入关,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坚决拒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拒绝污染总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坚决拒绝工艺落后已属于淘汰的项目。
1.3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是以环境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循环经济可以把环保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要彻底转变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此,一是在全市所有企业中实现清洁生产。二是在企业集中的工为业园区内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按生态工业方式组织生产。三是以县为单位,实行环境容量控制,以环境容量决定排总量,实行污染总量控制,对接近或超出环境容量的县(市、区)不再审批污染较大的炼焦、炼铁等顼目。
2.农村污染的控制
2.1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科学施肥技术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新技术,提倡使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使用杀虫灯、防虫网等器械进行物理防治或采用生物防治,以减少农药污染。要大力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更新农药品种剂型,推广新型喷药器械,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大力普及测土配方等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使用专用肥、复混肥、生物肥、缓释肥、沼气肥等新型肥料,以满足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
2.2推广新能源技术,减少农村生活污染
我市广大农村居民点分散,生活污染有与城市居民不同的特点,如集中供热和煤气入户无法实现,因此冬季取暧和日常做饭造成的煤烟污染高于城市居民人均水平。为此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移民并村,建设小城镇,实行集中供热和煤气供应。二是要鼓励或补贴使用清洁能源,如型煤、无烟煤、秸杆气化、小型煤气、沼气等农村新能源技术,减少煤烟污染。对农村生活垃圾要集中起来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于房前屋后、田头路边,对电池等危险性垃圾要实行回收政策,以免严重污染农田生产环境。
3.城市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处理控制
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的处理难度较大,倾倒于农田中占用大量耕地,倾倒于河沟中污染水源、破坏自然景观。城市生活垃圾以煤渣和建材垃圾为主要成份,还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能产生恶臭和病菌,也有一些毒性很大的污染物如电池、废电路板等。传统上以掩埋为主的处理办法,给地下水造成污染。工业废渣成份稳定,大多可作为建材利用,主要问题是利用比例低,仍以掩埋为主。对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的处理,可以采用以下办法:一是开发煤气垃圾联合焚烧发电技术。我市炼焦企业产生的煤气大多被白白烧掉,如果作为生活垃圾的助燃物,可以改变生活垃圾水份大、发热量低的问题,要依据这一资源优势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垃圾煤气联合发电技术。二是开发垃圾建材工业。工业废渣及生活垃圾作为建材原料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占地,还可以将重金属类污染物固化于建材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垃圾制砖、制混凝土构件的技术已十分成熟,在一些建材原料匮乏的地方已形成生产能力。垃圾作为建材利用主要存在技术要求高,成本高的缺憾,但其良好的生态效益是主要的价值所在,政府应在政策上限制普通粘土砖和混凝土构件的使用,以扶持垃圾建材工业的发展。
4.搞好无公害蔬菜基地规划和建设
无公害是未来农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农业环境。传统的蔬菜生产往往集中于城市郊区和交通要道两侧,但城市郊区、交通要道两侧也是城市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的集中区域,不是生产蔬菜的理想环境。为此,要加强蔬菜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工作,使之远离城市效区、工矿企业和交通要道等污染源。选址前首先应当对农田环境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价,摸清土壤重金属含量、灌溉水质量等级、大气环境质量、土壤农药残留量等情况。对环境条件不能达到无公害要求的农业用地,不宜用于蔬菜生产,可种植非食用、非药用农作物。无公害蔬菜基地除了要求农业环境良好外,还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防止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必须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近年来我市实施了山西省中南部无公害设施蔬菜项目,涉及尧都、候马、翼城、曲沃、襄汾、洪洞6个县(市区),项目实施区日光温室面积2.85万亩,拱棚面积7.79万亩。农业管理部门要以这些示范区为基地,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扩大生产规模,使无公害蔬菜生产得到快步发展,发挥蔬菜产业优势。
无公害蔬菜种植需要什么要求?
芹菜的无公害栽培主要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控制。
(1)产地环境
芹菜无公害栽培的种植地块应空气清新,灌溉水源清洁,上游无工矿污染的可用地上水。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以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结构适宜、理化性质良好、富含有机质,pH6~7.5的砂壤土为宜。
(2)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
南方蔬菜地普遍使用人粪尿、家畜粪尿、禽粪、厩肥、堆肥、磷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有机肥施用前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上一般都采用发酵腐熟的办法。一般人粪尿腐熟的时间夏季6~7天,其他季节10~20天。腐熟的人粪尿呈绿色或暗绿色,可用作基肥或追肥浇施到土壤中。一般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指标,我国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要求堆温达50~55℃以上,持续5~7天;大肠杆菌值0.1~0.01,蛔虫死亡率95%~100%。对于牛粪,草籽的死亡率是一个重要的无害化指标。
(3)施肥原则
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选用的肥料应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满足芹菜生长发育的需要。
(4)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和栽培目的,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秋季及保护地栽培选用津南实芹、玻璃脆芹、百利西芹,春夏栽培采用正大脆黄芹、六合黄心芹、惟勤西芹等。
(5)育苗定植,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及栽培类型,通过种子的播前处理、精细育苗、合理定植、科学管理、肥水运筹等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措施,创造植株生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实现芹菜的优质高产。
(6)病虫害防治
芹菜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实现芹菜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应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控制病虫,保障生产的最终目标。
农业防治主要通过合理轮作茬口,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物理防治包括温汤浸种、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防虫网隔离、夏季高温闷棚消毒、人工清除中心病株等措施,减少或杀灭病虫源。
生物防治是利用蚜茧蜂、瓢虫、食蚜瘿蚊等害虫天敌以虫治虫,利用BT系列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利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疫病,利用苦参、苦楝、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等。
药剂防治要注意对症下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绝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正确掌握施药技术,适量用药,交替用药,采用正确的施用方法,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要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保证芹菜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过有关标准。芹菜以幼嫩叶柄为产品器官,所有药剂在未收前10天禁止使用。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有关国家或农业行业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并经产地或市场质量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经有关部门认证后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销售的蔬菜产品。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无公害蔬菜有四层意思,第一是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要求,第二是按标准规定的程序生产,三是产品质量经检验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四是产品要经过有关部门认证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因此,生产无公害蔬菜应从这四个方面抓起。
绿色无公害蔬菜必须满足个条件
1、周边环境没有污染,包括水、大气;
2、使用清洁的有机肥,不使用化学肥料;
3、不使用农药
如果是加工的绿色产品,还要考虑加工过程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的蔬菜就属于无公害蔬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