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果粮间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12:32:58
字号:

果树与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一种栽培制度。中国北方常采用。中国自古有之。如《齐民要术》叙述了姜与果树间作,以果树树冠遮挡阳光,有利于姜的生长。《橘录》记载了用朱栾嫁接柑橘,在水稻田中筑墩,实行稻橘间作,在潮汕、浙江等地,仍沿用至今。1980年后,各地提倡立体农业,果粮间作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多种经营的模式。

什么是果粮间作?

效益

果粮间作,可以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由于农作物相对矮小,可利用近地面空间:果树树冠高大,年生长周期长,占据地面上层空间。从而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在山区梯田,尤为明显。果树根系较深,可以利用土壤深层的矿质营养与水分,而农作物则利用土壤浅层营养与水分,也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率:在沙土、海涂等风害严重的地区,或在半干旱农作区,合理栽种果树,可以兼收防风保土的效益,减少风雨对表土的破坏与侵蚀作用以及干热风的危害,从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果树经济效益高,生长结果比较稳定,在易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不稳定的地区,果粮间作可以起到支援农业和稳定农业生产的潜在作用。山东乐陵枣粮间作,每亩可年收鲜枣150~200千克,粮食500~700千克,或皮棉100千克。

方式

在山区,果树一般栽在土层比较深厚的梯田边缘或壕顶的外侧。如梯田壁较高,或间作的果树较矮,如苹果、山楂、桃、石榴等,常每一梯田一行,株距较大,使果树在生长以后,株间仍有较大空隙,不影响梯田阶面农作物的生长,如梯田壁较矮,而梯田面又较窄,所间作的果树为高大树冠。如梨、柿、杏、核桃、板栗、杨梅、龙眼、荔枝等,则可以隔一梯田栽植一行。以免树冠遮荫过大,妨碍作物生长。山区管理不便,果树宜选根深耐旱、耐瘠和果实贮运加工方便的树种。故北方山区常以柿、杏、山楂、核桃等为主。

平原、沙地常以果树兼作防护林,行距大,株距较小,南北成行。北方农田一般为15~20米,栽植枣树时,则以树高的3.5倍作为行距。北方树种除枣外,柿、梨、苹果也常用;南方则以柑橘、李等为主:水稻区,则以柑橘为主(见垄栽)。农作物则以粮食作物为主,也有间作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及薯类作物;苜蓿、蔬菜(尤其秋菜)均不宜间作,以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或安全越冬。

栽培方法

栽植果树前,应深挖定植穴,深1米,宽度依不同果树而异,并同时进行改土,底层多加有机质,以便使果树根系向下生长。果树幼龄时,间作物应距树干1米,株间也可间作,以便充分利用土地。果树进入结果期时,间作物种植以留出树冠为度,株间不宜再间作。此时,由于果树的收入增加,足以弥补减少间作面积的损失:在大面积实行果粮间作时,间作物也可应用适宜于间作的高矮不同农作物。一般近果树树冠投影处,可以间作矮生作物,如花生、甘薯等。中间则间作小麦、谷子、玉米等较高秆的粮食作物或棉花,这样可以分别适应近冠区和远冠区的不同光照、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充分发挥各种作物的优势:果粮间作后,同一块土地存在不同类型的作物,其生育季节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不同果树,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分别进行施肥与灌溉,尤其是要考虑近冠区间作物与果树之间水肥的协调问题。譬如在果树秋梢停长前,肥水过多,则会延长秋梢的生长,从而导致抗寒力的降低,所以肥水是否得当,要根据果树和间作物综合考虑。枣粮间作之所以能大面积应用,除枣树发芽晚,落叶早,对间作物的光照影响较小外,还在于枣树需水肥的季节与多数粮、棉作物能相互适应。间作的果树,一般宜留高干,干高1~1.5米,便于树下农作物的管理;同时,修剪时要保持树冠紧凑,控制结果部位外移。达盛果期时,可以行环剥,以免树冠过分扩大。但应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果树早衰。

实行果粮间作时,首先要明确以粮为主或果粮并重,特别在平原或水稻区,要在尽可能维持粮(棉、油)单产的情况下,争取多间作一定数量的果树。即间作中的粮果比重应以确保一定的粮食收成为前提,使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其次,要粮果管理并重,获取粮果双丰收。

果品包装

果品流通中为对其进行保护而采用的技术措施。包装可以使果实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减少损伤和病腐、保持新鲜品质、增加美观,提高商品价值。要求做到便于操作、装卸,卫生无毒,不污染环境,实用美观,风格突出,有吸引力,并符合国际国内有关规定,成本较低。

包装类型

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必须操作方便,便于轻拿轻放,不致造成任何机械损伤。果品的包装有田间包装、果场保装、运输包装、贮藏包装和销售包装;另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采用什么方式包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田间包装

或称果园现场包装。有两种情况:①为了把刚采下的果品送往贮藏库,在国外的大规模经营中,一般是把采收的鲜果装入容量为400千克的大托盘箱中运往冷库或气调库。中国则直接把采收的果实装入25~30千克的条筐或木箱内,运往贮藏库内堆垛。包装容器要结实,果品要装满,盖要封好。②把刚采下的果实立即送往市场,以减少中间环节。这适于一些不需要贮藏或不耐贮藏的果品,由生产者直接用容量小,内包装材料柔软的容器包装,保持果品的新鲜品质。

运输包装

目的是能够完好无损地把果品送往目的地(市场或周转库),要求包装材料或容器必须经得住运输环境中重量负荷、机械振动与冲击,以及温湿度的变化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代运输包装以各种集装箱为主。(见果品运输)

贮藏包装

要求既有利于果品的贮藏保鲜,减少贮藏病害,又能提高库房的有效容积。因此,容器要坚固,容量能与码垛条件相适应;并有一定保湿保鲜性能和适量通风换气条件。例如苹果的贮藏包装在技术发达的国家采用容量为400千克的托盘大木箱,以叉车码垛;中国多是用容量为25~30千克的条筐或木箱,人工码垛。

销售包装

果品上市时的包装,是与销售单位起售重量相适应的小包装;有时也是装潢高档果品的一种手段。由维护结构和装潢(包括商标)两部分构成,前者起保护果品、便于携带的作用,而装潢则通过包装造型和图案商标设计,吸引顾客,借以推销商品。销售包装,特别是在高档果品的售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花样翻新。

内包装

为了避免或减轻果品散放在外包装内相互碰压磨伤,常采用单果包纸或多果装塑料小袋,或用托盘或分层隔板、分格定位装果的方法。内包装种类很多,可以是印有商标的,质地较轻软的白纸,泡沫塑料网袋等,也可以是纸浆托盘(图1)或瓦楞纸隔板或格子板。

包装容器

根据包装的要求就地取材,或选材设厂制作容器。各国所用容器各有特色。

条筐

由灌木柔软枝条或竹材编制而成,其容量为几千克到25~30千克,可以用作贮藏包装、运输包装,小的也可以用作销售包装。在果品经营中应用地域广泛。

图1木桶

用木板制成。早期流行于美国、加拿大。装苹果的旧式果桶,容量一般为50千克左右。

旧式果篮

一般用竹片或木板制成。中国有盛水蜜桃的蒸笼提篮,欧美有装苹果的旧式果篮(图2),容量一般为20~30千克。

图2木箱

用无异味的木板制成。中国主要用于苹果、梨、桃等果品的贮藏和运输包装,容量一般20~25千克。其优点是结实耐用,在贮藏中可码高垛。作为贮、运包装并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图3)。中国用木箱装果品时,一般手工操作封装。过去,国外装木箱是靠铁丝捆木箱的自动封箱机,现在已少用。目前,多数采用托盘大木箱,系用2~3厘米厚的木板制成,容量400千克,主要用于从田间采收运至冷库、气调库或包装厂的果品包装容器,需要叉车码垛,这种托盘大木箱造价高,但能提高有效库容量。

图3纸箱

包装果品的纸箱种类很多:有1~2千克的礼品果品箱(盒),容积小,常用单层纸板制作;大纸箱容量一般为15~20千克装,由单层或双层瓦楞纸板制成,空箱抗压力在750~950千克之间。纸有木浆、竹浆和棉杆纸浆多种。纸箱多用于运输包装,国际上果品贸易以纸箱为主。包装的方法,是用白纸直接单果包装,或多果用塑料袋封装,分层放在纸箱内的单瓦楞纸板方格内(图4),纸箱的封装有手工、机械化和自动化3种方式。

图4钙塑箱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品种,用单瓦楞钙塑板制成,多为长方形,与纸箱相似,箱内装钉一隔板,空箱抗压力650千克。

塑料箱

外形和容积多与纸箱相近,有的还可以折叠,以便空箱运输时能够节省空间。这种果品箱由于造价太高,应用尚少。

集装箱体积较大,是小包装的母容器,只用于运输包装。类种很多:通风式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和冷藏气调集装箱,由于容量大,需要机械化装卸,各种集装箱都要求强度大,多用钢材制作。

哈尔滨特产有哪些?

“要是没有天灾的话,种粮食的收益,总体来讲,还是很稳定的。”刘松是东北的种粮大户。自从2013年成立合作社种植玉米以来,他除了2016年“玉米价格1元钱3斤(湿粮),没有挣到钱”以外,基本上每年都有收益,一垧(15亩)地的净收益,从最初的2000~3000元,近年随着玉米价格上涨,能达到7000~8000元,最高甚至1万元。

目前,刘松担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桦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种植粮食的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七成是土地流转,三成是生产托管。这两种模式,前者是为自己种地,最终收益归合作社;后者是帮农户种地,合作社收取一垧地5500元的托管费用,承担从种到收的全部生产环节,最终收益归农户。

玉米、水稻、小麦,并称三大主粮。以2016年这个标志性时间节点为界,玉米与口粮(水稻、小麦)呈现不同运势。这一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代之以“市场化收购+补贴”新机制。从2004年起,尤其是在2008年下半年至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加持下,玉米价格气势长虹,走出了超过10年的牛市行情。2016年,玉米价格经过短暂调整,触底后强势反弹,尤其是2020年走势陡峭,甚至超过小麦、水稻,也超过临时收储时期的保护价,创下历史新高。至于口粮作物,虽然也有起伏,但走势平稳整体向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兴起壮大。玉米,或者准确来说粮食的“疯狂”,除了体现在产量、进口量,包括价格,以及由价格延展开来的“囤粮客”外,还体现在种粮大户流转土地的面积上。尽管“大国小农”仍是中国的基本农情,但这样的现实正伴随土地规模化的演进,而悄然发生改变。

在不触及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的前提下,农业的规模效应除了体现在土地流转,还有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这背后既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现实注脚,还是中央对于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比如,“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兴起壮大的种粮大户

从2009年开始,刘松就经营起了粮食贸易生意,在村子里建起粮库,收购玉米、水稻。直到2013年,他才开始介入产业链前端的种植环节。

当时的刘松,也有着自己的盘算:收购粮食每年只有冬天才有活干,留不住人。再加上国家每年还有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只要能种出来,国家储备库就收”。这种方式既简单直接,又有利可图。于是,他立即着手成立合作社,“夏天种地、冬天收粮”。此举也直接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否则“青壮年劳动力就都走得差不多了”。

刘松所在合作社流转土地的面积,从最初的100多亩,增长至如今的1万多亩。短短7年时间,就实现了上百倍的增长。当然,短时间内如此大幅度的增长,也是符合市场理性的。

从投入成本来看,合作社在跟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商谈判时,有着很强的议价能力,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同时,规模化种植以后,便于使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以及由专业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实现粮食增产。

在销售方面,玉米收获集中上市后,价格相对较低,不着急卖粮的农户,一般会先囤上几个月,待来年粮价上涨之际再卖。当然,也有粮食贸易商会借助“金主”提供的托盘资金,根据时机,选择是否多囤一些。靠着做粮食贸易起家的刘松说:“这可比直接种地卖粮的收益好很多。”

土地规模化种植所带来的收益,也吸引王汉返乡创业。早在2011年,王汉就回到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创办红彤彤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担任负责人。经过10年的发展壮大,包括今年刚流转过来的8000多亩地,合作社旗下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其中,托管当地种粮大户土地约1.3万亩。

王汉称,当地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大部分人会选择外出务工,把土地流转出去,这为合作社进军种植环节以及为种粮大户提供托管服务提供了机会。再加上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成熟,基本上所有的种粮大户都采用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模式。“规模化种植以后,合作社可以开展小麦良种繁育推广、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既能保障质量,同时又能增加收益。”

受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影响,王汉2021年种地收益微薄。虽然前半年小麦产量、市场价格都很稳定,收益还可以。但到了后半年,玉米损失较为严重。靠着保险公司理赔,再加上种小麦的收益弥补,综合算下来,每亩地只能挣100元左右。王汉称,“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最大的变量,农业保险可谓是‘最后一道防线’。今年地方保险公司正在试点将租金、农资等成本也涵盖在内,遭受自然灾害损失后,保额将大为提高。要是将来大面积推广的话,种粮就更有保障了。”

大规模种地超过10年的赵元俞,是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种粮大户。2007年,他从规模种植棉花起步,顶峰时期棉花种植面积超过900亩。后来由于棉花收益不高,开始改种小麦、玉米。“以家庭农场形式(规模化)种地,收益还不错。要不然也不会从500亩,壮大到5000多亩,2022年有可能超过1万亩。”

在高唐县当地,土地流转率很高。虽然要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但如果运营能力跟得上的话,也支持流转土地的规模扩大。赵元俞称,之所以当地种粮大户多,最主要还是种地能赚钱,尤其是2020年玉米价格上涨,大家都赚到钱了。同时,农业规模化的好处,还能够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比如,2021年,农资价格上涨,仍能够以相对合适的价格,买到高端产品。不过,2021年的玉米产量,要比往年差一些。他说,“往年玉米亩产量能达到1400斤以上,今年就只有1000多斤,这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影响,往年10月份玉米就全部收获,今年收获期雨水多,到11月还收不完,玉米也受潮霉变,农户直接就放弃了。”

刘松、王汉、赵元俞,是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起壮大的一个缩影。伴随土地流转面积的增长,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有明显提升。根据2020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刊发的《农民与土地渐行渐远——土地流转与“三权分置”制度实践》一文,2017年,全国流转到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耕地面积约占同年全国流转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2.53%,比2011年提高了10.7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需求也日益上升。首辅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席经济学家陈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十九大报告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该是指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服务体系。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互助合作的载体,也是受托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佳选择,还可望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枢纽组织。

下一步是“大户之间的竞争”

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外流,雇工成本增加,再加上地租的大幅上涨,而粮食价格却并非一路上涨,种粮大户仍然面临风险。

刘松直呼“没有挣到钱”的2016年为例,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后,价格出现过断崖式下跌。这导致前一年种玉米的大户,虽然丰收却最终亏损,一年到头“种了个寂寞”。

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农业种植的成本,主要包括地租、农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环节服务(机耕、机收、打药、施肥等)。地租占农业成本的大头,达到40%左右。以玉米为例,东北地区地租涨幅最大。黑龙江的刘松称,2013年最开始流转土地,价格是一垧地4500元,2021年就到了1万元。2022年,地价还不确定,可能得1.3万~1.4万元。山东的赵元俞称,一亩地的租金从2019年800元,涨到2020年的900元,再到如今的1000~1200元。虽说合同是5年一签,但租金还是随行就市。

2021年以来,化肥价格持续上涨。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数据,1~8月,国产尿素、国产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复合肥平均出厂价同比分别上涨31.4%、41.4%、23.2%和25.7%。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习银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的玉米价格,前者对普通农户斤粮成本增加预计0.1元左右,后者为规模农户斤粮成本增加预计0.2元以上。

事实上,近年来成本的快速增加,与种粮收益增加基本同步。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第一财经,小农户规模小,对成本增加的感受并不明显,主要是种粮食的机会成本较高。

至于种粮大户,林国发称,他们胜在流转土地规模大,即便每亩净收益微薄,也有较为可观的总收益。再说,虽然也会遭遇自然灾害,一方面存在一定的概率,另一方面还有农业保险,再加上好年景时的收益弥补,总之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地租上涨,赵元俞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已经降不下来了,除非退出种地。下一步就是大户之间的竞争。这么高的地租,要想挣到钱,必须加强管理,做到增产增效。稍微一疏忽,某个环节做不好,就有可能赔钱。”在王汉看来,“这也是合理的。虽然肯定会侵蚀种粮大户的收益,但如果钱都让大户赚走了,小农户没有受益,也肯定不长久。地租上涨,要是能接受就付,要是觉得高,可以由其他人来种”。

与别人“每年种地之初直接付给农户租金”不同的是,王汉采取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合作社在每年6月1日前兑付租金。否则,老百姓有权收割小麦。“正常年份,当地小麦收割时间在6月5日左右。不管合作社经营好与坏,都会在此之前支付租金,打消老百姓、村委会、地方政府的顾虑。”

之所以形成这种模式,老百姓也愿意接受,这背后是精明的现实考量。王汉解释称,如果在种地之初就给农户付租金的话,按照今年流转土地的规模,合作社得提前支付接近1000万元。对老百姓来说,可能每家每户也就到手2000~3000元,起不到关键作用。但是对合作社而言,由于小麦生长周期8个月,就相当于闲置了这笔资金,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成本。

最重要的是,每亩小麦的价值远超租金。土地流转的租金,一般是每亩700~800元,每亩小麦产量1000斤左右,国家最低收购价多年维持在每斤1.1元以上。在固镇县,早就形成了“一年两季,收完小麦种玉米”的种植模式,从历史来看,受地理和气候因素影响,小麦非常稳产,极少有受灾年份。再加上小麦、玉米属于常规作物,质量好坏都能销售掉,无非是“好的好价、差的差价”。

1、五常大米

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首位,质地优良,享有盛名。五常大米是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其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饭粒油亮、香味浓五常大米郁,素有“贡米”之称。说五常,道五常,五常最著名的当是大米。

2、尚志黑木耳

黑龙江省尚志市建成苇河黑木耳大市场,该市场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食用菌、山特产品的集散中心。苇河黑木耳大市场是尚志市招商引资重点扶持项目,由苇河镇人民政府牵头兴建。

3、尚志红树莓

红树莓俗称马林或托盘,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国际上称为第三代水果。近年来,尚志市发展推进红树莓产业,红树莓栽植面积1.73万亩,成为全国红树莓栽植面积最大的县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红树莓之乡”。

4、延寿大米

地域范围延寿大米生产地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松花江南岸的蚂蜒河中游。土壤地貌情况:延寿大米生产地域地势平坦,远离市中心,无工业“三废”污染,地净田洁,土质肥沃,为黑粘土、沙壤土质,地势低洼,土壤有机质含量3%-6%,自然肥力较高,特别适合水稻生长。

5、阿城大米

黑龙江省·阿城市阿什河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的阿什河畔,东部山区峰峦起伏,西部平原坦荡如砥。全市幅员面积2900平方公里,下辖8乡11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6万,其中市区人口22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05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