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仇恨,是种类似于某些中药材的东西,性寒,微苦,沉淀在人体中,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可是天长日久,却总是能催生一场又一场血肉横飞的爆炸。
2、白天
他攀山越岭寻找中药材
晚上在灯下整理笔记
记写每一种药材的功能。
3、天麻是名贵中药材,用天麻酿制的天麻酒,可晕眩头痛,四肢麻痹,风湿和身体虚弱,半身不遂及高血压等症。
3、祝您造句快乐
天天进步zaojv!
4、由于真品药材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特征,该方法在中药材质量鉴别方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5、目的建立测定中药材中重金属砷铅汞的控制含量方法。
6、该墓李时珍和他的妻子分别位于雨湖以北,周围花园的中药材。
7、结论:江苏明党参种植基地土壤和药材均符合中药材GAP标准。
8、目的研究中药材猫爪草有机酸部位的药理作用及化学组成。
9、目的:建立中药材广地龙的鉴定新分析方法.
10、结论:要辨证合理使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材.
11、200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中药材试验站栽培的药用植物草决明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定名为草决明荚枯病。
12、中国中药材批发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商品展示空间,消费者查询、购物都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13、目的调查花类和叶类中药材粉螨孳生情况.
14、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工作现状
指出其核心问题一是没有优良品种
二是管理真空.
15、目的:了解大理市中药材市场假劣品的基本情况。
16、本研究以中药材墨旱莲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9个不同产地的墨旱莲样品,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17、亳州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和生产基地.
18、牡蛎酒是以牡蛎、猴头菇为原料,辅以人参、构杞等中药材经小曲米酒浸泡、勾兑降度而成。
19、还能提供2000余种冷背中药材、水蔬菜以及相关技术服务.
20、盛产人参、芝、味子、茸、鸡油等名贵中药材及蕨菜、菜、耳.
21、方法:将中药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提取
以聚乙烯醇为膜剂基质制成.
22、五味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23、目的研究中药材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成分.
24、目的:建立中药材鹿鞭的分子分类学鉴定试剂盒。
25、中药材市场存在假劣品的非技术原因有三方面。
26、清平中药材药材交易中心位于广州六二三路的清平市场内.
27、本文利用矮生南瓜
加入辅料中药材、甜味剂和酸味剂
采用新的工艺研制了矮生南瓜丝天然保健食品.
28、干茧及丝副产品、板栗、油料作物、中药材购销.
29、立秋贴秋膘,进补有妙招:莫贪美佳肴,滋补为主料;莲子何首乌,玉竹当归好;骨头煲锅汤,滋补又去燥;若入中药材,效果更美妙!祝健康贴秋膘!
30、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目前合成染料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而以环保的观点,以中药材红花、黄连萃取出天然染料色素对织物进行染色来研究其可行性。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程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