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学里生姜的姜是新鲜根茎,姜供食用的部位为不规则的块茎,呈灰白或**,具有辛辣味。平时食用的姜就是,将鲜品切成片后用,生姜就是没经过处理过的姜。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 "苏轼"
"郭沫若的诗集有:" "《女神》"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 "宋朝"
"《体育颂》的作者是:" "顾拜旦"
"埃菲尔铁塔是以什么命名的?" "设计者名字"
"下列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的是:" "《茶花女》"
"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当时留学于何国?" "美国"
"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男运动员是谁?" "许海峰"
"从垂直方向上看有较完整自然带的山脉是:" "乞力马扎罗山脉"
"强风是风力几级的风?" "6级"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额尔齐斯河"
"“泥鳅钻豆腐”的传说与哪一位美人有关?" "貂蝉"
"地中海气候区的雨季通常在:" "冬季"
"X射线不能射穿什么金属物质?" "铅"
"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产于?" "牙买加"
每日中药——生姜
姜不仅是一味调味料,也是中医中重要的药材,姜最早药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讲的是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后世衍生出很多姜制成的中药,功效作用不大相同,本篇让我们看看中医如何用姜。我们就按入药使用的顺序来吧。
第一位,就是 干姜 了,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姜的功效有温中散寒,温阳通脉,温肺化饮,是一味温里药,常用于治疗脘腹部冷痛,寒饮喘咳,呕吐腹泻,脉微肢冷等。常与附子合用,方药举例: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四逆汤,小青龙汤,驻车丸等。其中理中丸出自《伤寒论》,方药有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
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比理中丸多了一味大热的附子,温里作用更强,原文记载“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有增加了入房腹痛,手足厥冷,食冷犯寒等证。
四逆汤同样出自《伤寒论》,方中只有附子,干姜,炙甘草,是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对付阳虚欲脱,四肢厥冷的亡阳证,病情危重之下,四逆汤比野山人参好使。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四逆汤都是取其温里散寒的作用,而小青龙汤同样出自《伤寒论》,用得却是干姜温肺化饮的效果,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痰饮咳喘之证。
再说 生姜 ,生姜在《伤寒论》中使用很多,生姜大枣的组合出镜率很高,后世医家陶弘景在他的《名医别录》里记载:“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跟干姜相比,生姜解表散寒作用更强,适用于风寒表证,而干姜温里效果更好,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寒证。
不仅如此,生姜还可以解鱼蟹毒,还可以解生半夏的毒,生姜与半夏也是较为经典的搭配,《金匮要略》记载:“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伤寒论》开篇第一方,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风邪导致的头痛,发热,出汗,恶风等症。用得就是生姜,大枣组合。
炮姜 是干姜与热砂同炒,炒至表面鼓起,呈棕褐色所得的产品,最早也是出自《伤寒论》,性热,味辛。归脾、胃、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主要用于阳虚失血,崩漏,腹痛,吐泻等。《金匮要略》中记载甘草干姜汤,其实用得就是炮干姜,用此方治肺中虚冷的肺痿,以吐涎沫,小便数为主证;不咳为鉴别诊断要点。原文引用如下“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炮干姜比干姜温阳守中效果更强,发散力更弱。
姜炭 最早记载于宋朝,是姜炒炭形成的炮制品,其实也是炮姜的一种分类,但是炒炭后的姜,更偏向于止血,因为木炭本身的一大功效就是止血。关于姜炭止血,历代许多医家都有论述,我更认同《本草经疏》的讲法,“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也要求将姜炭从炮姜中区分出来:“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
高良姜 严格来说不是干姜制品,因为它是来自于高良姜植株,性热味辛。作用温胃散寒,止痛止呕。高良姜最早记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是一味暖胃良药。《别录》记载其“性温,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总结 ,生姜,干姜,炮姜温里作用逐渐增强,散寒作用逐渐减弱,姜炭偏于温经止血,高良姜虽为近亲,主要功效与干姜相近,但高良姜偏重于温里散寒,干姜偏重于回阳救逆,高良姜偏性更大,不宜久服,所以高良姜被陶弘景归入中品药,而干姜是上品药。你还知道什么姜制品,欢迎留言讨论!
本篇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欢迎加入我一起交流学习!
生姜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食材了,我们常常用它来祛除食物中的腥味。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生姜其实也是一味中药。
生姜的“生”提示了生姜来源于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因为生姜的普遍性,故全国各地均生产。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如果你认为越老的姜越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中药里,生姜是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生姜辛,微温,虽有解表散寒的功效,但发汗解表作用较弱,多用于治疗轻度的风寒表证。
又辛散温通,归脾、胃经,能温中散寒,故有温中止呕之功,素有“呕家圣药”之称,最适用于胃寒呕吐。
生姜还归肺经,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用于治疗肺寒咳嗽。
在生活中,我们更多时候是把生姜当调味品,但生姜有个鲜为人知的作用。那就是用于治疗鱼蟹中毒,可单用或与紫苏同用。
另外,生姜经常用来炮制中药,以减轻中药的毒性或降低其副作用。如用来炮制生半夏、生南星,能使它们的毒性大幅度降低。
因为生姜是辛,微温的,所以阴虚火旺者忌用,还是因为中药用药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道理。
介绍了生姜,在这里,我还想让大家了解两个与生姜有关的中药,那就是生姜皮和生姜汁。
生姜皮,是生姜的外表皮。和生姜辛,微温的性能不同,生姜皮是辛、凉的,善于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和小便不利。
生姜汁,是用生姜捣的汁。生姜汁的功效和生姜差不多,但重在化痰止咳,常用于急救。例如用于抢救半夏、天南星中毒,或配伍竹沥鼻饲给药,治疗中风昏迷。
综上所述,生姜、生姜皮,生姜汁均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也是中药,但作为调味品时,可以随意使用,如用作中药,须咨询专业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