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水稻栽培总体上是向旱育稀植方向发展。但可以肯定地说,水稻插秧也不是越稀越好。因为:
(1)水稻产量是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的乘积构成,是靠群体增产的。插得过稀,不能构成较大的群体,虽然个体发育好,但穗数不足,也不能获得高产。
(2)插得过稀,则必须依靠大量分蘖,因此易延长营养生长期,消耗大量的养料。因此而增加追肥量,成本增高了,无效分蘖增多了,穗小而不整齐,成熟度差,又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3)肥力不高的地插秧过稀,会因分蘖晚、分蘖少而无法构成高产群体,浪费生育前期光、热、肥、水资源,也不能高产。
因此,稀植必须要有先决条件,即“合理稀植”。只考虑稀植,不考虑其他因素是很难获得高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