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广泛。小编将介绍早稻种植籼稻晚稻种植优质籼粳杂交稻的年度优质高效种植模式——早籼粳杂交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希望能给大家种植水稻提供参考。
一、籼糯间作技术的主要优势
1.提高水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面积种植密度的基础上,由于增加密度和多层立体利用,水稻亩产可增加46.5公斤,在不增加密度的情况下,水稻净增产仍可达15.5公斤/亩。根据大规模典型对比调查结果,籼糯间作比一般杂交籼稻净作可增产28公斤/亩左右,比常规糯稻净作田增产110公斤左右。
2.克服了糯稻在净作中易发生病害,单产低,优质杂交籼稻因净作产量低难以推广的问题,丰富了市场供应。
3.规范和改进杂交中稻种植技术。间作田采用半干旱或宽窄行种植,栽培技术相对规范。在一般田间,间作稻行种植或拉绳开厢条播增加了种植密度,促进了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选择改良品种。搞好主栽与间作品种的结合。杂交水稻选用准两优527、津优725等株高适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好的组合;套种糯稻宜选用糯优1号、京糯1号等茎秆硬、抗倒伏、穗大粒多、品质好的品种。
2.合理种植。选择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双株种植的半干旱杂交水稻,每4行种植1行优质糯稻(株距1.5 ~ 2尺,亩产1200 ~ 1500窝),种植常规糯稻4 ~ 6窝,杂交糯稻2窝。
3.科学施肥。选用水稻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40 ~ 50公斤。分蘖期每亩施尿素8-10公斤,立宝多100-150克,穗期每亩浇水50-60公斤,作为穗肥进行叶面喷施。
4.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三、籼糯间作其他配套技术要点
1.杂交籼稻和糯稻同时播种种植。
2.播种前种子化学处理。
3.适时收获糯米或杂交水稻,保留再生稻。
4.其他措施与主栽杂交中稻管理相同。
云南秋收见闻:“稻+”模式助力生态增收,什么是“稻+”模式?
广义的立体农业指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如水田、旱地、水体、基塘、菜园、花园、庭院的立体种养等;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等;水体的混养、层养、套养、兼养等均属之。以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等为典型,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特目前(截止2009年7月)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狭义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 立体农业
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甚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两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两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 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具体发展什么要看你所处的地方适合种什么养什么了
云南的田地一片金黄,群众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当然,除了水稻值得庆祝收获的喜悦外,和水稻一起养殖的鱼、鸭以及虾等丰收也值得庆祝,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云南这次探索的?稻+?模式,帮助生态增收,创造了很高的价值。那么,什么是?稻+?模式呢?
其实?稻+?模式指的就是稻田养鱼模式,这波操作对于国家的经济、生态都有很大的效益,虽然备受人们推崇,但是各个地区的环境存在差异,实行起来也有很多问题。这样的操作在我国古代就出现过,在古百越时期,江南地区就有这样的生活方式,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的充足,人们不得不转移生活区,甚至还为了保留这种生活习惯而开发了梯田稻作的生产方式,对后世影响巨大。
而云南省这次推广的?稻+?模式就是提升当地水稻亩效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上一段也说过,各地区的环境不同,所以?稻+?模式也存在细微的差异,比如哈尼梯田?稻+?模式就是?稻+鸭+鱼?,而通海的?稻+?模式就是?稻+鱼+菜诸如此类的生产模式还有很多,都可以成为生态种养的模板。而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当地的每块土地都发挥自己的价值,不仅种植了水稻,还能让鱼虾在其中自由生长,而旁边的玉米成了它们的食物,排泄物又能成为肥料,自然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链,轻松节省了化肥和农药。
当然,这样的模式除了能够大大改善经济效益外,还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对于农村人来说,也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观的收入也能让村民们不断扩大养殖区,从而实现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