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时,全国名茶37个品目,其中“仙芝”、“嫩蕊”就产
于皖南一带,尤以石台茶仙寓山茶为之最。石台(古称石埭,1965年更为现名)是著名的皖南茶乡,自古就以盛产茶叶、产优质高档名茶而闻名于世。由于“嫩蕊”产于海拔千米的云雾之中,茶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三月寻芳半醉归,柴门响动竹常开。秋浦万里茶人到,笑说仙芝嫩蕊来。”明代徐渭在《谢钟君惠石埭茶》一诗中写道:“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小筐来是石埭,太守赏池州。午梦醒犹蝶,春泉乳落井。对之堪七碗,纱帽正笼头。”可见,当是雾里青(嫩蕊)声名之盛、流通之广,绝不在西湖龙井之下。 明朝中叶以来,安徽大江南北的贡茶、官茶、商茶进京和运销华北、东北和经古北口、恰克图销往俄国,京杭大运河为主要商路。皖南山区茶货经黄湓河、秋浦河、青通河、青弋江、水阳江、长江到扬州,再经京杭大运河到北京通县。在皖南,尤其是雾里青茶,从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起就被列为朝廷贡品。雾里青茶,经秋浦河或青弋江入长江,再到扬州,沿大运河到北京通县。当年的安徽商人正是凭着一股不屈不饶的精神,双肩担茶走出深山,使雾里青茶突破万山环绕而达四面八方,从而缔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如今蜿蜒在皖南深山中的一条古道,便是历史的见证。 清乾隆年间,雾里青茶开始销往欧洲大陆。那时候产于大山里的雾里青名茶,由山民们沿着皖南丛山峻岭间的古道挑出山外,辗转至广州,登上“哥德堡号”,运到瑞典,再由瑞典分转到欧洲其他国家。 公元1745
年,哥德堡号商船满载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广州启程回国。不幸的是,这艘商船在离瑞典哥德堡港口几百米的地方触礁沉没。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在深深的海底对这艘古船进行打捞,在一些打捞上来的青花瓷坛中发现了许多青花小瓷罐,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是茶叶。令人惊讶的是,被海水淹没了200年之后,这些用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茶叶仍然能饮用。通过瓷罐的商标和专家的考证,这些古茶就是产于中国安徽南部高山云雾之中的极品名茶雾里青。 据说,当年雾里青运到欧洲以后,被视为茶中珍品,很受上流社会的欢迎,因此价格十分昂贵。贵族们在聚会时,以品尝雾里青为时尚和荣耀。有时为了得到一罐雾里青茶叶,他们往往不惜用同等分量的珠宝去交换。 从1992年到2004年,瑞典人再造一条仿古商船,命名为哥德堡3号,哥德堡3号完全按照当年的哥德堡号原型进行设计和打造的,体现了一种现代和历史的工艺完美结合。这条仿古商船从瑞典起航,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7月到达中国广州。这条线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瑞典至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2006年9月3号,雾里青在上海登上哥德堡3号,2007年6月9日,雾里青乘哥德堡3号经10个月的环球旅行,在哥德堡港登陆,横跨近三个世界的历史时空,再次走进瑞典皇宫。当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共同出席哥德堡3号仿古船的返航仪式,并兴致勃勃的登上哥德堡3号仿古船。经典历史名茶雾里青在中瑞两国元首的面前,步入了历史的新纪元,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第一大饮料”,中国茶困境却是7万家茶企抵不上一个“立顿,笔者协助国内品牌连锁营销第一人兰晓华老师先后为八马茶业、天方茶业晋丰厚等企业提供茶叶品牌建设网络定位服务 ,兰晓华认为云南大益集团作为专业茶产品及相关服务供应商,大益产品线已涵盖普洱茶、红茶
、绿茶、保健系列茶等众多品类。集团出品的传统紧压茶、包装散茶、新型袋泡茶等众多形态的茶产品均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天然)食品证书,多次荣获国际、国家、部省级金银奖,并通过欧盟国际有机认证,远销港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开立了2600多家大益茶授权专营店。2008年,“大益茶制作技艺”成为普洱茶工艺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月,大益茶签约广州亚运会,成为茶产品供应商暨指定用茶,亦成为首家赞助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茶企业;同年11月,大益集团获准在勐海茶厂设立茶行业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1年,“大益”牌经国家商务部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年底,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今,“大益”茶已成为经典茶品与健康品质生活方式的代表。
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奉献健康,创造和谐”为使命,遵循“共赢合作”、“创造和分享价值”的发展原则,以品牌为先导,渠道为依托,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茶产品及茶服务,并致力于引领中国茶产业发展至国际水平,提升与弘扬中华优秀茶文化。同时,集团以推动社会和谐,践行社会公益为己任,积极参与捐资兴教、扶贫济困等慈善事业,2007年底发起成立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截止2012年已在全国范围内捐资兴建希望中小学41所,累计帮助20000多名孩子告别危旧校舍,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基金会利用大益茶业方面的优势,在全国22所大学建成“大益爱心茶室”并投入营运,茶室成为数十万大学生爱心传递、公益活动实践和茶文化体验的平台。基金会还倡导包括大益员工在内的“益友”每年奉献20小时的公益时间快乐行善,据统计,全国大益益友已经为社会奉献了60000多小时的公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