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真的需要详细的理论的话最好还是去买点书。。每本书中介绍水粉技巧都不完全相同,其实技法都是些经验的东西,我也就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你好了。
干画法-厚画法
/湿画法-薄画法,并不好完全把他们划等号,不过两者很相近。干画法即是加水少的画法,水少了也容易画厚。湿画法也是一个道理,加水多的湿画法画出的色层一般都比较薄。
其中的不同只是干画法不一定要画的很厚,湿画法也是,其实是一个加水多少的程度问题。。。
水粉颜料的性质介于水彩和油画之间,有一定的覆盖力,干画厚画的效果接近油画,湿画薄画的效果接近水彩,但是水粉颜料中白的成分比较多,所以色彩效果会比较亮,饱和度会低一些,也就是通常说的有点发“粉”。
水粉颜料在干燥前后有明显的变化,湿的时候会比较饱和而干燥后会变的比原来灰白一些,加水越多这种变化就越明显。所以湿画法的颜色变化是比较大的,湿画的时候尽量画的稍纯一点,这样干燥后会比较接近想要的效果,另外尽量少加白,干燥后明度差别会比较大,很难控制。
而干画厚画法一般调色时加的水很少,这样相对的颜色变化会很小,并且色彩相对更加饱和实在。
在一幅画中可以把干湿画法同时运用,比如用湿画法画暗部,用干画法画画亮部。
其实水粉画技法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和控制白颜色的使用。具体的还得自己多练习去摸索。
至于点彩画法,其实只能称其为点画法,真正意义上的点彩其实是在后印象派,他们分析光线下颜色的成分然后多用纯色点完成一幅画面,这些色点不在画布上混合,而是通过人的视觉来混合构成色块从而获得十分明亮的效果。。。
而现在能见到的点画法则是调好了颜色然后一笔一笔点在画面上,其实和大笔铺色比起来只是用笔方式的不同,可能有人会说我每一笔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整体上还是通过点形成的色块在起作用。用密集的点来形成色块,这需画的时候先明确整体的色彩关系,否则会使画面花乱。点画法完成的一般画面会更明亮一些,因为点于点之间有空隙透出纸的颜色,并且因为是点组成的所以看起来也会更丰富一些。不过个人认为不太适合初学者用,容易沉溺与画法本身,而忽略的大的色彩关系。
1衬布:衬布画起来会很讲究,先观察好主要色调,并且跟你画的景物要有环境色的影响。然后,先把答题的明暗关系用基础色调画出来,要统一,注意亮面与暗面,前面与后面的统一。后面衬布要重,前面衬布相对要亮一些。物体最底下接触面该重的也要重下来。而且衬布的布折画的最好不要太多,太繁琐,以免喧宾夺主,抢了主体物的风头。大体就这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咨询2水果A:明度:
在素描中指深浅调子的逐渐变化,而在水粉画中不但要有单纯明暗的变化,同时还要有色彩的变化,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橙子上的各种**系列的色彩按照明暗的变化把色彩附加上去,同时要讲究对比,如果橙子 的亮面偏冷<用拧檬黄or黄绿>,暗面偏暖,可以在投影中加入点黄的对比色--紫色.反则反之.总之在橙子上可以画很多的色彩,但不要破坏它的明暗就可以了
B:纯度
在色彩中,指 一笔色彩中所含的纯颜色的多少,如果在一笔色彩中加入的纯颜色越多,则纯度就高,在画面中就越鲜艳显眼,那么就往前跳,反则反之.
关于对一笔颜色纯度的变化:
1.大红+湖蓝<钴蓝>=一种灰色 然后在这个颜色中逐渐加入**,就可以得到**的不同纯度的色彩......
2.也可以直接用一种现有的灰色来调色....
以上的只要你做到了,那么这个橙子 的体积就自然出来了,而且颜色丰富,空间感强.记住了:在色彩画中不要为画空间<体积>而画空间<体积>,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使之自然形成空间<体积>.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就对了.色彩的体积是靠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的,不单靠明暗,只要你画对了色彩关系,那么它的体积,空间就自然出来了. 所以有好多的色彩画在近看的时候全是色块<这些色块有冷暖变化,明暗变化>,基本上看不出画的是什么,但再远看,画面则什么都有了,而且很漂亮.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