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球根植物,但自己种植的却总没有那些名园中的漂亮。花都是一样的花,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1、春天想要美丽,秋冬需做准备
球根植物种植的最佳季节是初冬季节。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品种的花芽分化都需要低温春化的过程,通长2-3个月。否则它们是不会开花的。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因此请注意:
A. 如果来年想要好效果,一定要在秋季根据需求做好详细的品种、高矮、色彩及花期的匹配设计,才能实现超震撼的效果。这点对于这一两年很火的花海项目很重要。否则春天才想起来球根植物的美丽,晚了!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B. 对于冬季不够冷的南方地区,购买种球的时候请选购5度球(已提前进行低温春化处理的种球),否则种出来的只有叶子,不会开花的。北方可以选购自然球。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C. 如果秋天忘了购买,春天又非常想种,那就只能找一些生产企业的盆栽苗了,即栽即看,非常方便。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2、种植细节需注意
球根植物普遍喜欢排水性好的沙壤土,否则容易霉变。不容品种种植深度不同,一般5-20厘米。因为多数种球表面会有霉斑,因此种植前最好用杀菌剂浸泡处理,然后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再种。大面积种植,可以通过种植时在土壤中混入少量杀菌剂,减少霉变。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3、搭配要点
A. 高低搭配
早春常见的球根植物中,番红花、葡萄风信子、风信子是最为低矮(低于20cm)的,适合在最外侧种植。郁金香、洋水仙、朱顶红是中等高度(20-50cm左右),是使用最广泛的类别。贝母、大花葱是较为高大的,可以作为背景层次或点景植物使用。在上述3个大的梯队层次中,具体到不同的品种也有高矮的不同,根据品种特征熟悉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B. 色彩搭配
球根植物的色彩搭配方式有:混色种植法、同色调搭配法、互补色搭配法。这3种方法用好了就会避免混乱,甚至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混色种植法更适合小面积庭院花池或中小尺度的花境使用。大型花海项目或公共绿化项目,更适用大片的色带或色块搭配种植法。好的色彩搭配能给球根种植的效果带来质的提升,和随便种一片是截然不同的。当然搭配的前提是花期要基本一致,否则是没有大面积色块效果的。
混色种植的效果是缤纷绚丽的,庭院花池或中小尺度的花境使用最为合适。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同色调种植:以冷色或暖色为主要基调进行搭配,整体感更好,视觉效果整齐震撼。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互补色搭配法:非常符合色彩学的原理,艺术感较强,但注意颜色不宜过多,也应有主有次。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C. 花期搭配
不同的葡萄风信子品种花期能相差近1个月,因此根据品种的特性做好搭配,就能有效地延长球根植物的观赏期。这点对于花海和公共绿地项目的运营非常重要。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D. 与其他植物的搭配
将球根植物与其他植物巧妙搭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效果。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花葱与墨西哥羽毛草搭配的图,微风拂过时那么梦幻。植物是有不同质感的,通过不同质感的搭配有时就会有绝妙的效果。这就需要每一个种植设计者的长期积累和功力了。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E. 与高大植物和小品的搭配
球根植物突出的是色彩,但它们毕竟高度较为低矮且非常一致。如果仅仅大片单一种植,多少有些单调。因此结合大树和一些灌木种植,会让整个空间的层次变得更为立体。在画面的视觉焦点处点缀恰当的景观小品,会增加风情和趣味。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F. 尝试搭配漂亮的盆器
球根花卉不是只有大片地栽才美丽,对于小尺寸的居家空间或者庭院,或是一些精致的角落,不同球根种类在盆器中的精致搭配,效果也会极为惊艳,毫不逊色。组合盆栽仍然可参考以上的搭配要点。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做个好的花园设计师不容易,尤其是能做好软景的设计师更难,不仅要懂空间、材料、工艺的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植物的习性、品种特性。其实种植设计是四维的,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积累。球根花卉的种植就是如此。如果不了解它们,随意种一大片没有思考的搭配,那么就只是普通的种植,就很难有让人难忘的效果与艺术感,这大概就是这类问题的核心所在。所以唯有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才能做出最精彩的景观。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很多人觉得养石斛植物不了解习性会很难
但在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后
苏州园林拙政园介绍?
锡林浩特植物园位于旧城区和开发区的交界地域,隶属规划中的生态绿化控制带,目前锡林浩特市社会、经济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也面临自然环境被破坏,草场退化等生态危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影响和刺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和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植物园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承担着多种重要职责。 植物园的规划力求贯彻秉承概念性规划方案中确定的理念和原则,以“舞动的锡林河、起伏的都市草原”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对各个分区空间进行深化设计,并对近期建设项目做出安排,合理指导下一步的工程设计,最后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结合现状进行微调,保证建设项目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由于总体规划对城市道路的修改,从而在用地南部增加了约10公顷的设计面积,现规划红线面积为161公顷。另外根据概念性规划汇报的会议纪要拓宽河道,调整南部河道走向,满足防洪要求。完善水体循环规划。 植物园外部有6条城市干道、3条次干路和1条支路。其中振兴大街和希日街相连,为城市主干道,横穿园区。规划取消园区内主干道,设计步行通道,以减少城市主干道对植物园的干扰和破坏,改为联系振兴大街和希日街的园区一级路,作为步行通道。园区入口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前提,形式简洁,设计集散空间、服务建筑、休息等候空间等不同功能的空间类型, 本案规划中,植物园道路有以下作用: 1)在建园初期用于运送建园料,其中一部分为临时道路,一部分为永久性道路。 2)开放游览以后园路主要是给人提供游览的路线,偶然供运输或管理使用。 3)在分区规划完成以后,一部道路充当区划的界限并有效联络各区的交通,引导游人游览景点。 水系规划需满足防洪要求和景观要求两个方面,本地平常时段比较干旱,因此在河道两侧高差两米的区域留出可淹没区,平常为绿化和小场地,雨洪来临时可以暂时淹没,不设永久性建筑,以自然地形为堤防,保护两侧城市道路,将汛期洪水保留在人工湖内,作为景观用水。 根据锡林浩特市气候特点,水体设计形式丰富多样,丰水期和干旱期共同考虑,设计不同时期的不同水位,丰水期有湖面,河流,跌水,湿地等,干旱期形成浅滩,沼泽,山谷,溪流等水体形式,同时设计变化的水位,在丰水期,常水位期,枯水期都形成不同特点的景观效果。 日常用水水质的维护可采用两种方式: 1)局部水循环 在景观湖一侧设泵站,把湖水输送到另一端,设计喷泉、叠水等景观,增加水的曝气过程,而后湖水在湖底的自然坡度上流到泵站一侧,来回循环,增加水的流动性。 2)使用水体过滤技术 在水体局部地段设滤水网,防止过多杂质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植物园采取以自然生态为主的水体驳岸形式:而且使用多种形式的驳岸设计,总体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有草坡驳岸、湿地驳岸、石块驳岸、平台驳岸等。 园区有车行桥9个,步行桥6个,地栈道480米。桥梁设计仍然以自然生态为理念。 使用石材、木质等亲切宜人的材料。步行桥以木质、石材为主,形式多样,设计语言简洁大方。车行桥意向——简单流畅的线型,形式与环境相协调。 山体的合理运用可以改变植物园地形单一的缺点,山体的设计形成锡林河谷地,为乔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降低山体高度,调整原有地形,中部山体高差13米,南部高差9米,调整后的山体坡度更加起伏有致,同时减少对周边居住区的视线影响,减少土方量,并更好的联系南山山势。 用地内有7个水源井和相当数量的地下给水管线和电力管线,需考虑防冻和检修方便两个因素。受此影响,整体山形有所调整,以避让地下给水管线。在局部地区可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如管线穿过景观湖的地段采取降管处理,局部覆土过厚的地段可建地下检修廊道,在平衡投资和工程量的考虑下尽量保证景观效果。 现状地形平坦且比较破碎,通过设计进行下挖和堆填,重新组织山体和河流,营造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起伏有致的自然地形。根据防洪规划,山体在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还作为自然的堤防,保证行洪通畅。 树木种植总体为四周高中部低的布置方式,乔木沿四周和水边种植,灌木和草本大面积种植于平地和山坡。运用大量牧草组成大面积的典型草甸风光。大量运用开花牧草,布置方式随等高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且根据高程变化选择高度不同的种类。以当地灌木植物景观为主,选择大量的乡土灌木,采用密林方式种植,同时顾及到季节性色彩变化。四周则选择高大浑圆、分枝紧密的的乡土树种,形成绿化带。沿水体种植耐水湿树种。山顶种植树形优美的乔木,形成点景效果。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植物景观以花灌木和春色叶乔木为主;夏季植物景观为一年中最丰富的时节,以乔木和草本为主;秋季植物景观以秋色叶、秋果植物和常绿树为主;冬季植物景观主要为常绿树和枝干姿态优美的落叶树。 植物分类园是植物园最体现其科普教育意义的一个分区,按照科学分类系统进行排列,按照分类学内容丰富的属或种专门扩大搜集,辟成专园展出,给予游人集中欣赏学习的场所。 分类园按照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进行植物布置,包含了9个科的多种植物的种及其品种。 浏览线布局 分类园游览路线即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组成环路,即松柏园-栎桦园-杨柳园-蔷薇园-桃李园-旬子园-忍冬园-丁香园。各分区重点展示该科、属或同一类植物,根据不用种或品种之间的颜色、花期的不同,组成多样植物景观。 种植空间布局 植物分类园包含植物类型多样,依据植物本身的形态同时结合周边环境布置。沿分类园边界布置高大乔木密林起到屏障作用;沿水岸布置矮灌木丛,疏密有致,为对岸提供良好的观赏面;温室附近为疏林草地,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灌木区布置形式多样,有灌木丛、灌木岛、灌木坛、灌木链等。 松柏园 松柏园位于分类园主入口,以二级路划分为东西两区。东侧为松柏岩生植物区,以局部小地形为依托,叠置山石、假山,营造丰富空间;西侧以传统方式展示松柏类植物,按照不同树种分区域布置,有步行小路穿插其中。松柏类植物形体尖挺,无论单株还是丛植景观效果都比较浓翠、挺拔,其次应疏密有致,其中夹植一些花灌木和匍匐性松柏,使空间有收有放。 主要树种: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杜松、圆柏、沙地柏。 栎桦园 桦木类与栎类植物以其高大姿态,采用密林方式交错布置,作为植物园的屏障。配置方式由东向西逐渐变疏。疏林草地中白桦成丛点缀其中,栎类植物则以其独有的姿态作为点景树种。该区也为植物园秋冬季节增色不少。 主要树种:白桦、蒙古栎、辽东栎、虎榛子。 杨柳园 设计密林灌木区、疏林草地区及开敞草坪区三种不同的植物空间环境。沿水边以灌木丛成组布置,与湿地岛相呼应;疏林草地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开敞的林下空间;开敞草坪区则重点展示草坪的大地纹理及点缀其中的高大乔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主要树种:青杨、河北杨、新疆杨、山杨、小黑杨、小叶杨、辽杨、旱柳、沙柳 、粉枝柳、沼柳、红小柳。 蔷薇园 蔷薇类植物种类多样,多数是低矮灌木,同时也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因而以温室为中心,采用花坛形式集中布置,同时结合水景喷泉营造色彩鲜艳、气氛热烈的环境。花坛布置的走向延续杨柳区草坪的大地纹理,同时与丁香园亦有所呼应。 主要树种:多花蔷薇、月季、黄刺玫、海棠类、苹果类、榆叶梅。 蔷薇园展示各种不同品种的月季、蔷薇,具有较好的科普意义,同时可附带蔷薇类植物的进化历史,有关蔷薇的中西方文化的介绍和展示等多种内容。 旬子园 采用常规专类园的形式布置旬子类植物, 旬子类植物叶形花形纤秀,很适宜大面积种植灌木丛,形成一片花海的景观效果。 主要树种:多花旬子、灰旬子、平枝旬子、小檗、沙棘。 桃李园 桃李园植物以其独有的花型、花色作为集中展示春花烂漫的重点区域。种植方式以大面积丛植为主,形成一个个 “桃花岛”,曲折变化的小路穿插其中,使人们有游于花海的感受。 主要树种:山桃、山杏、紫叶李。 丁香园 丁香类植物耐寒,且色彩多样,其姿态相仿,适合多种色彩交错布置。丁香园植物延续蔷薇园植物的布置形式,以流畅曲线呈链状配置各类丁香。“丁香链”高低错落、色彩各异、疏密有致,组成一条条流畅的花带。 主要树种:紫丁香、白丁香、暴马丁香、红丁香、连翘。 忍冬园 采用常规布置专类园的形式布置忍冬类植物,大面积的灌木丛形成一片花海的景观效果。 主要树种:金银花、金银木、接骨木、猥实。 植物分类园是集中体现植物园分类系统的分区,体现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意义和休闲娱乐作用,因此,设计理念既要吻合总体规划的主题和形式,又要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效果和空间感受。设计采取了多样的语言和形式,如岩石松柏园,密林,疏林草地,条带式花坛,大片花海,灌木岛,灌木丛,灌木链等,营造“大有可观,内有天地”的景观效果。 景观湖和湿地区景观湖中部为湿地,两侧为湖面。整个地势形如盆地,临湖设计生态温室,湿地区设计木栈道,垂钓台等小型休闲设施。湿地中设置人工鸟巢,吸引鸟类以及其他生物栖息。湿地区主要起到景观和科普的功能,亲水的栈道和沉水廊道给游客近距离观赏水生植物的空间,同时,温室与湿地之间的跌水花台也向游客展示水经过植物被净化的过程。 在混合种植区岛屿间的沉水参观廊道,廊道中部下沉至湖底,两侧为档水玻璃幕墙,使人可以更加了解湿的生长。游人从低于水面的廊道上通过,视线可以从一个相当近的距离观察水生生物与植物。这将使游人更为贴近自然,更容易了解水中不同的世界。 块状配置湿生植物群落,分为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和浮水植物区,不同的区块穿插配置。挺水植物以能越冬的芦苇为主,浮水植物和其他湿生水生植物季节性种植,尽可能在适宜植物生长的时间创造丰富的环境。该分区植物以河漫滩草甸景观为主,多选择耐水湿的草本植物,随水系设计形成季节性湿地植物景观。植物种类主要有:芦苇、马蔺、芨芨草、紫苜蓿、荷花、睡莲等。 种植各类湿地植物,一方面营造一个舒适、优美而又生态的自然环境,同时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实地接触各类湿地植物,了解其生长特性以及生态功能,以达到教育展示作用。 特色植物与公共艺术展示区展示当地特色植物和现代景观艺术,使用流畅大气的设计语言,可同时作为公共艺术品展示的场所,给市民带来全新的景观艺术体验。同时这一分区以特色植物为主,包括当地旱生、沙生、耐盐碱植物。 本区内植物的栽种主要分为三种种植方式:周边林带、树林草地、花台。使用当地特色植物,形成特色植物园。 周边林带 常绿树和阔叶树结合配置,形成防护林带。如樟子松、新疆杨等 树木草地 不同种类的树种成块状布置,不同树阵相互穿插,不同的树阵采用不同主题,如白桦林的秋色、丁香林的春花、钻天杨的挺拔树形等。 花台 设计圆形的高起的地形,种植当地沙生或旱生花灌木,如红花柽柳、三七景天、八宝景天、柽柳等。 地形设计 以地形营造大地景观,设计尺度较大的圆弧形坡地,满铺当地特色开花灌木,如景天类植物等。在平缓的草地上成行种植乔木,不同树种穿插交错搭配,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异的大地景观。 社区活动中心位于植物园东部入口附近,设计不同特点的空间满足附近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使用。这一区域针对不同的人群分为不同分区,在散步道一侧设置科普宣传栏,寓教于乐,体现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意义。 牧草展示区分为两部分:花卉牧草观光区和精品牧草展示区 花卉牧草观光区 花卉牧草观光区选用草原特有的开花牧草,利用不同的花期,大片种植,营造开阔大气的山坡草甸。山顶设计观景平台,设置遮荫棚,座椅,种植观赏效果较好的树木。形成点景的效果。花卉牧草展示区以植物景观为主,运用大量的牧草及宿根花卉组成大面积的草原风光景观。草本植物的布置方式随等高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根据高程由高到低的顺序对应地选择高度不同的种类。同时在山体局部点缀姿态优美的高大乔木。 精品牧草展示区 精品牧草展示区利用挡土墙进行精品牧草的展示。选择当地观赏效果良好,或目前大范围减少需要保护的牧草。配置时随挡土墙呈流线分布,以牧草本身的色彩和高低变化,形成错落的条带。 主要牧草有:白三叶、鸭茅、芨芨草、红豆草、菊苣、紫花苜蓿等。 锡林河景观带把景观设计与锡林河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沿着锡林河设计活动场地讲述历史的故事和文化。通过锡林河两岸的四个小广场设计把锡林河的历史文化进行抽象和塑造,给市民以了解历史、怀古思今的场所。沿河地势较低,利于水分的汇集,比较适宜乔木的生长,因此可大量配置乔木,形成小溪林地的景观。步行道穿过的区域设计步行桥,联系两岸。 节点一:以颂扬母亲河为主题-——睹景思源 把景观设计与锡林河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沿着锡林河设计活动场地讲述历史的故事和文化。通过锡林河两岸的四个小广场设计把锡林河的历史文化进行抽象和塑造,给市民以了解历史、怀古思今的场所。 节点二:以锡林九曲的传说故事为主题——草原雄鹰 1958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成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落也融入到锡林郭勒草原上。其中察哈尔部落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黄金家族蒙古大汗的住帐部落,与成吉思汗有割不断的历史渊源。蒙古人把鹰当作神物象征加以崇拜,该节点中抽象的雄鹰雕塑隐喻察哈尔部的黄金家族的高贵身份,展现其傲气与雄姿。五个柱子代表锡林格勒大草原最早的五个部落,圆形向心的地面铺装象征锡林格勒盟的团结。亲水平台残缺的部分勾勒出了历史的沧桑,同时其飘逸的轮廓也与自然的水面相应成趣。周围的带状休息空间为游客提供了相对恬静 亲切的休闲小环境。 节点三:以锡林郭勒盟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古都梦影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继承帝位,建立大元帝国,并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筑了著名的元上都;之后的元朝八位皇帝也都在元上都继位。因此,自世祖忽必烈始元朝历朝历代皇帝已经真正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的家乡人。本方案中对称的布局给人以都城所特有的庄严与权力感,仿古城墙似的看台塑造出了“都城”的直观形象,也是眺望景色的绝佳位置。成吉思汗挥刀骑马的中心雕塑,使人联想起他当年征战沙场,金戈铁马的壮观景象。主雕四周点以残墙,战车造型的休息座椅,更是增添了亦真亦幻的历史画面。 节点四:以市歌《锡林河》为主题——古河今韵 1993年,锡林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锡林河》定为市歌。这首歌从此在锡林郭勒草原上久久回荡、传唱四方;该节点平面构成融入音乐符号元素,采用流畅、富有韵律的构图象征市歌《锡林河》的动人旋律,以纪念古老的锡林河传唱出现代的节奏。 该分区是整个园区的一条完整的绿带,沿锡林河两侧种植不同种类的乔灌木。植物在高度上满足高低错落,色彩上强调季相搭配,习性上符合喜水湿或耐水湿,使得该绿带在四季均有景可观。 主要树种有:旱柳、白蜡、白桦、榆。 秋冬植物展示区以秋冬景为主题,展现秋冬季节植物特色为主,挖掘地方特色秋色叶、秋果、枝干优美的树种,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以常绿树和阔叶树作为背景,增强色彩反差。在活动场地周围种植秋果树,供人近距离观赏。秋色叶秋果广为人们喜爱,可在这一区域组织多种活动吸引游人,如丰收节、秋色节等。同时也可作为植物园苗圃地。阔叶树群落和常绿树群落交错穿插其中,形成深色背景,色彩鲜艳的秋景树为前景。常绿树沿山脊种植,块状分布,使秋景树面对主要观赏面,不同类型的树种呈斑块状交叉布置。 秋冬植物展示区 别墅区位于西部入口附近,把景观湖的水体引入别墅区内部,同时与未来西部城市开发区水体连接。度假别墅以乡村风情为主题,采用格调高雅、自然亲切的设计风格。西部一组建在土坡上,设计半掩土建筑。 温室建筑临湿地而建。面对蔷薇园,周围环境气氛欢快热烈。东侧及西侧采用大面积金属铝板,用以抵御强烈的风沙。西侧及南侧则采用大面积的玻璃来为植物吸收更多的阳光。由于其特殊的材质,白天犹如水晶,夜晚仿佛草原上闪烁的明珠。标本整体,但功能完全独立。车行交通从园区一级路,二级路均可,停车场设在温室前广场。主要观景面面对湿地,室内室外景观通过建筑的玻璃立面得到有机的连接。标本馆有独立的出入口,与温室共用停车场。 花卉市场平面造型仿佛一条飘动在草原上的哈达,建筑主要由木质材料和灰砖组成,风格清新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建筑西部设置了大面积的停车空间,为市民采购花卉、游览公园带来了便利。南部通过起伏的山势与临水广场相连,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花卉市场靠近植物园主入口,交通便利,车辆进入植物园即是花卉市场的停车场和前广场。 步行游人可从侧面登上观景平台,居高临湖,是很好的观景处。 会议中心临水而建,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向水面采用了大面积保温玻璃幕墙,且设置了可步出的临水木平台,使得建筑与自然更加融为一体。会所分为两个呼应相望的部 分,一号楼和二号楼,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临水视线的通透和功能的灵活设置。机动车辆从园区一级路进入会所停车场,而后游人步行到达会所。建筑的弧形设计使得建筑大部分室内空间都有临水的良好观景面。 公厕布点结合公共服务建筑进行规划。永久性厕所和临时性厕所结合使用,在节庆日增加临时厕所,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减少投资。永久性厕所的服务半径为250m~500m。临时性厕所根据情况临时增减。厕所建筑尽量建于低处,建筑高于路面时作退后处理。在必要位置设水利管理用房,设水泵,过滤设施等。在必要位置设水利管理用房,设水泵,过滤设施等。 景观亭廊一般位于游人集中的地段和区域。主要分布在园路边,广场,水边,山坡、林下等。注重遮荫和休息的功能。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景点简介
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1509年,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园的名字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1860***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2主要景点
东花园区域
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此处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 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 避雨。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 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巨集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中花园区域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征明题。
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线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海棠春坞: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两株。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花相呼应。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西花园区域
笠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 *** 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嫋嫋,绕梁萦回。
倒影楼***夜景***: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征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征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波形廊: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始建于1992年。2007年12月4日,园林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紧邻拙政园,占地面积3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园林博物馆设有序厅、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园林传承等五大展厅,以苏州历代名园为例,向游人展示苏州古典园林的丰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博物馆以造园工具、陈设家俱、建筑构建等实物为主要载体展示园林的传统造园工艺,并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中国私家园林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5.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拙政园的旅游指南
特色活动
杜鹃花节:每年春季,拙政园都要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杜鹃花节”既是拙政园的一项传统特色专案,也是被苏州市 *** 列入“苏州旅游节”的重点专案之一。杜鹃花展期间,将有数百种名贵杜鹃花展出。届时,拙政园内是莺歌燕舞,万紫千红,满目妖娆。不仅让游客在浓浓春意中领略游园的意趣,也让游客在山花烂漫中感受到拙政园这座城市山林的诗情画意。
荷花节:每年夏季,拙政园都将举办苏州园林的传统特色专案“荷花节”。“荷花节”依托于拙政园宽阔的荷塘,以数百个品种的缸荷、碗莲及多种水生植物造景,渲染荷花香远益清的感官效果,营造夏日江南水乡的清凉意境。此时的拙政园内,到处是‘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景象。在河堤绿荫下,在习习凉风中,拙政园成为游客赏荷的最佳去处,在拙政园观赏荷花展已成为苏州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成为了一种“新民俗”。
反季菊花展:每年秋季,拙政园都将以菊花为主题举办反季菊花展。菊花展中,如彩球,似花灯,像礼花,团团簇簇、千姿百态的菊花,展示著超凡脱俗,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自然特质。游客在以疏朗自然的风格著称的拙政园中赏菊,别有一番“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闲情逸趣。
园林票价
淡季 50元/位 10.31-4.15
旺季 70元/位 4.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