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与养生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1:10:11
字号:

 园艺活动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锻炼身体、延年益寿的轻体力活动,也是一种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艺术素养的文化活动。培土、浇水于花丛之中,看着绽开的朵朵花蕾,闻着沁人心肺的花香,在劳动中得到美的享受与喜悦。

园艺与养生

 园艺活动需要根据各种各样花草树木的生态习性,育种、培土、施肥、修枝、除虫、浇水等,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对离开工作岗位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种劳动是健身的第一需要,是一种十分适宜的体力锻炼。

 花团锦簇中大有学问,花木的构造、色彩、香味涉及植物学、生物学、化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花与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有心栽花”的技术,涉及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插花艺术、盆景制作,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通过养花,中老年人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关于园艺与养生的密切关系,我国民间早就流传过许多民读,诸如“花中自有健身药”、“养花乃雅事,悦心又增寿”、“养花种草、不急不恼,有动有静,不生杂病”。

 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培植花卉是一项最需要“安心”的活动。各种花卉,由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培育,形成不同的生态习性,养花要诀在于不急不躁,顺应其习性,创造其适宜生活的环境。 培养“安心”的情绪,对战胜慢性病,无疑大有裨益

 在这悠闲、轻快的园艺劳动中,增加了身体的活动量, 调节了情绪,对慢性疾病 ,诸如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有着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血压,缓解紧张情绪,改善大脑皮质机能的功效。

 一些中老年人参加园艺活动后,从生活中获得无穷乐趣,忘却寂寞、孤独感觉。每当看到自己精心照管的花木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之后,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作用,产生一种胜利者的喜悦。

 经常醉心于这片小天地里,种植、培土、灌水、收获,使人忘却其他不愉快的事,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调节了机体神经系统功能,为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园艺劳动轻微,可有动有静,对自己喜爱的花草树木,乐于精心照料,细微体察,这也逐渐陶冶了性情,养成细心、耐心、冷静、乐观的心境与性格,成为很好的 心理养生

 同时,不少花卉本身还能治病,古人在端午节制作香袋和焚烧艾叶、白芷、苍术,以杀菌防疫强身,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古人用丁香、肉桂助胃开食,用野菊花、艾叶、银花、桉叶制药枕,以消退炎症、恢复听力。今天艾叶气雾剂己被用来止咳祛痰,等等。桂花香味,使人舒心畅志;薄荷香味,使人思维清晰;石榴、菊花有吸收硫、氟化氢、汞等毒气的作用;茉莉、丁香的香味,有杀菌效能;天竺葵花香,可使人安定镇静,薰衣草的芳香,可治疗神经性心动过速。

 园艺劳动可以在庭院里,或在屋前空地里进行,栽种的花木,可以根据主人的喜爱,也可根据年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这里略举一些

 适宜中老年人的花木,有牡丹、芍药、玫瑰、水仙、月季、茉莉、桂花、五味子花;

 用于解除抑郁、烦闷,改善情绪的花木有:桃花、桂花、月季、石榴、木芙蓉、凌霄花、郁金香等。

 用于安神、镇静的花木有:合欢花、水仙花、天竺兰、玫瑰、菊花、兰花、莲花等。

 用于杀菌、消炎、预防流感、气管炎、咽喉炎等的花木有玫瑰、茉莉、桂花、米兰、栀子花等;

 用于散寒、兴奋的花木有牡丹、月季、石榴、茉莉花、丁香花等;

 用于清热、镇静的花木有荷花、兰花、水仙、迎春花、木槿花、山栀子花、玉簪花等;

 用于活血、散瘀、舒筋的花木有红花、石榴、凤仙、杜鹃、芍药、凌霄花等。

现在很多的人在夏天的时候都非常喜欢在自己的家里面或是在工作的地方去放置一些美丽的鲜花。既可以美化自己周围生活的环境,又能够愉悦自己的心情。这确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而至于在夏天鲜花可以养生的说法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有一些花确实是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

1.鲜花和养生之间的关系

鲜花可以养生,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它如果是放置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之中,就能够愉悦我们的心情,缓解我们在视觉上的疲劳,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有着非常多的好处。试想一下每天面对电脑工作的我们突然看到自己的旁边有一大束美丽的鲜花,心情自然也就会舒畅很多了。而除此之外,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一些花来泡茶喝。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菊花茶了,很多人都知道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缓解身体疲劳,舒缓身心的功效,而且效果还非常的好。像是茉莉花茶对于一些有胃部疾病的人也是有着非常多的好处的。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的话,说鲜花可以养生,确实是一个非常靠谱的说法。

2.用鲜花养生的一些禁忌事项

但是虽然说鲜花可以养生,却也是有非常多的禁忌的,比较典型的就是有部分人对于鲜花是存在过敏情况的,所以我们在接触这些鲜花的时候就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对他们过敏。另外像是用不同种类的花去泡茶喝的行为也是需要控制量的,不能够一次喝得太多。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100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