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口螃蟹
河口镇位于长江与大冶湖的水源交汇处,水草丰美,所养殖的螃蟹肉质鲜甜、存活时间久,日益风靡市场。据西塞山区河口水产养殖协会会长王桂香介绍,河口地区水域面积不广,从事养殖螃蟹的只有5家,2011年,这5家螃蟹养殖老板聚在一起成立了河口水产养殖协会,抱团发展河口螃蟹。经过2年的努力,河口螃蟹名气大涨。
2、黄石松花皮蛋
黄石松花皮蛋为黄石八珍之一,倍受黄石人喜爱和呵护,逢年过节黄石松花皮蛋一定是走亲访友的必备珍品,特别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两盒黄石珍品——松花皮蛋给端午增添不少节日气氛,可见其珍,“珍”点了佳节。白鸭牌松花皮蛋:造型十分精美,蛋身内清晰可见一些松针形的小花,就是这些“花”。
3、阳新屯鸟
阳新屯鸟是一种肉用地方品种。相传因吃得多(当地称“屯得”)而得名。1992年省畜牧局陈大章、邓蔼祥、王志强、王秀芝等专家赴阳新考察后,一致认为阳新屯鸟是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地方品种。1998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使用“屯鸟”字 ,读“tueng”音。
4、韦源口螃蟹
韦源口螃蟹是湖北黄石阳新的特产。螃蟹凭借良好的无污染的优良水质,风味独特,脍炙人口,在鄂东市场享有名誉。目前养殖面积3.2万亩,螃蟹年产量达110余吨,产值近7千万元。但因养殖分散经营,品牌效应不高,导致市场价格难以提升。
5、金柯辣椒
金柯辣椒:产于湖北省大冶市南部高寒山区金柯村,该地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产的辣椒个大肉厚,清脆爽口,再加入该地山泉精心泡制而成。成品色泽黄亮、解腻开胃、肉质厚实、清脆爽口、堪称一绝。
什么职业最可怕?
巢湖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样,特色鲜明,主要菜系属徽菜系,讲究刀工,制作精细,汤汁鲜美,色香味俱佳。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弛名中外的"巢湖三珍"、"长江三鲜",久负盛名的东关老鹅汤、无为板鸭、香雪牌板鸭,可口的和县油炸麻雀等;巢湖名席:鱼席、鹅席、野味席、家常席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巢湖中土旱农民美食城、遍布城乡的饮食大排档,会让你乘着游兴,尽情品尝而流连忘返。
巢湖银鱼 产于巢湖,体呈圆筒状、无鳞、透明无色、光滑,被誉为"巢湖皇后"。大银鱼体长15~20厘米,小银鱼体长4~7厘米,骨软元刺,鲜嫩可口,营养丰富。银鱼蒸鸡蛋、银鱼炒鸡蛋、银鱼汤等以银鱼为原料的菜肴味道鲜美。
巢湖中华绒鳖蟹 俗称"河蟹"、"螃蟹"或"大闸蟹"。一般重2~4两,既可清蒸整蟹,也可做蟹糊、蟹羹等,味鲜且具较高的营养价值。
巢湖白虾 亦称"白米虾"、"秀丽白虾"。体小修长,全身白色,壳簿肉煮不红,清水蒸煮或烧炒后蘸少量酱油、醋食用,也可剥壳成米蒸烧食用。 巢湖毛鱼 产于巢湖,体小细扁长,晒于后,放适量盐、油蒜子等蒸煮,吃米饭,稀饭尤佳,特别适合洒后吃饭食用。
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 无为、和县境内的长江水域,盛产制鱼、刀鱼、河豚。这3种水产品不仅以各自独特的风味闻名全国,还因为它们上市时间短而愈加名贵。河豚上市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其后刀鱼上市,约在农历四月份;农历五月初制鱼上市。其中,河豚、制鱼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刀鱼上市时间略长些。目前鲥鱼、河豚已成为国家明文禁捕的珍贵鱼种。
东关老鹅汤 又叫含山三改塘老鹅汤。将成鹅宰杀切成块娘煮成汤。除加人盐、生姜、黄酒等调料外,还另有一些特殊配料,属于秘方。其汤红润清亮,肉烂而不碎,汤油而不腻,味道极为鲜美。含山东关老鹅汤为→鹅→盘汤,配以鹅杂、鹅血等制成的炒菜为→精美的鹅席。
无为板鸭 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香雪板鸭 香雪板鸭产于和县香泉乡,系选用瘦肉型樱挑谷肉鸭,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该产品皮白肉嫩,风味独特,在历史上就享有较高的声誉。1997年,在南京举办"'97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香雪牌板鸭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世界驰名奖"和"质量之星奖"。
和县炸麻雀 和县炸麻雀具有600多年历史,香脆味美,有"天下第一香"之美誉。其制作方法是将麻雀剥皮洗净晒干后,用旺火烧至七成,投人油锅炸5分钟捞起,等雀身油拥去,再放人原锅,加水,放进调料。盛起晾凉,放入麻油浸泡一、二天即成佳肴。
和州烧饼 和县历史名产。选用优质面粉,佐以盐、糖、葱、纯香鸭油、芝麻等,经传统的工序加工成坯后,用特制木炭炉烧烤而成是早茶的佳品。
庐江米线 又名米粉、米面,系优质大米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光润、柔韧滑爽、不断条、不糊汤的特性,成型美观。可作主食,亦可作汤食用,食时方便省时。
油炸饺子 庐江特有的地方名点,原名米饺,已有200多年历史。炸好后的饺子色泽金黄.外皮人口微脆,馅子软,其昧鲜美,是早点中的佳品。
---------------------
1 白桥糖醋
白桥糖醋 生姜选用自露前的生姜、白糖、醋、盐等加工而成。
2 "巢红"牌红瓜子
"巢红"牌红瓜子 产于全国四大红瓜子主产地之一-含山县的巨兴、清溪一带,属中等粒瓜子,其颜色深红,籽粒饱满,壳薄肉厚,生熟皆可食用,一瞌三开,香脆可口。
3 姥桥花生酥
姥桥花生酥 和县传统名点。据传清光绪年间有一位陈姓糕点师傅,将花生米仁炒熟碾碎后,加上芝麻油和麦芽糖切成方块,形如酥糖,故名。
4 "都督毛峰"茶
"都督毛峰"茶 产于巢湖市坝镇、无为县六店乡都督山一带。
5 "白云春毫"茶
"白云春毫"茶 产于庐江县汤池风景区,陈橡教授亲自研制命名。外型紧细、挺秀、香气清新高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匀,被评为省优、部优名茶。
6 "昭关翠须"茶
"昭关翠须"茶 产于风景秀丽的含山县昭关山所在的长山山脉腹地,由当代中国"茶圣"、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教授陈椽指导研制,含山县名优茶开发公司开发成功。
7 白桥茶干
白桥茶干 和县地方特产,久负盛名,有80多年历史。
8 黄山寺皮蛋
这种皮蛋容易离壳,蛋白呈棕褐色、绿褐色,具有弹性,有松针状花纹,蛋黄中心为桔**,滋味鲜美,曾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
9 巢湖干银鱼
巢湖干银鱼 由巢湖银鱼干制而成
10 乌江霸王酥
乌江霸王酥 和县乌江镇传统名点.有2000多年历史。原名哈蟆酥,又名小酥。
11 巢湖雏禽
巢湖雏禽,主要由孵坊(又叫炕坊)孵化,历史悠久。
12 巢湖白鹅
巢湖白鹅远祖是鸿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关于家鹅的饲养管理和选种繁育等技术记载。
13 巢湖麻鸭
麻鸭,主产巢湖市各地水网地带,人工饲养历史悠久。
14 绞 股 蓝 茶
该产品经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黄正林教授的检测,其产品含有多种皂甙,在国内一直享有"南方人参"的美称。
15 巢湖银鱼
产于巢湖,体呈圆筒状、无鳞、透明无色、光滑,被誉为"巢湖皇后"。
16 红瓜籽
我县有悠久的红瓜籽种植、加工历史,所生产的"巢红"牌、"巨兴"牌红瓜籽,具有营养丰富。
17 林头花生酥
采用传统的炒熟花生、白糖、米稀配方掺合在一起,经人工锤打后制作而成。
18 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
无为、和县境内的长江水域,盛产制鱼、刀鱼、河豚。这3种水产品不仅以各自独特的风味闻名全国,还因为它们上市时间短而愈加名贵。
19 东关老鹅汤
叫含山三改塘老鹅汤。将成鹅宰杀切成块娘煮成汤。
20 无为板鸭
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
21 巢湖毛鱼
学名湖鲚,又称刀鲚、毛草鱼、凤尾鱼等。古称刨花鱼,传说是鲁班修建巢湖中庙所刨的刨花所变,故名。
22 巢湖螃蟹
巢湖螃蟹与河蟹、江蟹同属中华绒螯蟹的家族,食之无腥味、无土气、肉鲜味正。
23 巢湖白虾
巢湖白虾,学名秀丽白虾。白虾加工制成虾米,又称虾仁,淡水产的又叫湖米。我国湖米的两大产区,分别为巢湖和洪泽湖。
1.钢筋工人
“钢筋工人”是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
随着第一座摩天大楼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动工兴建,钢筋工人这个危险的职业诞生了。他们的工作是在高空中安装、拆除钢筋梁架和悬梁。钢筋工人的危险是由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工人们要对付的可是数以吨计的笨重钢梁,并且是在远离地面的高空中。因此,为了安全,钢筋工人必须动作灵活,反应敏捷。随着高度的上升,风会增添新的危险因素。每个人的体形和体重在钢梁上都会产生不同的动量。工人们必须要保证移动时身体能在风中平衡。此时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一步走错就有可能从高空中掉下,万劫不复。在有的工地上,如果施工期间没有工人死亡,工友们会在钢筋骨架的最后一根钢梁上插一枝万年青以示平安和庆祝。但愿这枝万年青能在所有的工地上都高高飘扬。
2 特技演员
“从天而降”、“破门而入”、“飞车冲撞”,这就是特技演员的工作。
每个动作片英雄的后面都少不了特技演员的身影。他们为了工作付出了太多,却最终只能隐藏在明星的光环之下,独自品尝戏里戏外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受伤,他们会借助一些保护工具来保证安全。比如气袋、防火衣和抗击打衬垫。护具中还有一种防火胶,它能帮助特技演员抵御身上的火。相比男特技演员来说,女特技演员更容易受到伤害。通常情况下,女演员在工作中穿的衣服,比如迷你裙,让她们无法像男演员那样使用各种护具。因此,女特技演员们更须加倍小心。即使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意外仍是无法预料的。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有8518名特技演员因工受伤。因此,特技演员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保持着空中坠落高度纪录的著名特技演员斯塔曼·达·罗宾逊就在一次看似简单的摩托车特技表演中丧生。即使危险,仍有许多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对于他们来说,特技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挑战生命极限、激发内心热情也许远比生命安全要重要得多。
3 试飞员
对新飞机进行全面测试的职业。
从飞机问世的那一天起,人们就为建造速度更快、更安全、性能日益多样的飞机而开始不懈的努力。新的飞机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须有人对它们的性能进行全面测试。这就促成了试飞员这个行业的诞生。受雇于空军或飞机制造商的试飞飞行员,要驾驶新型或改进型的飞机进行超越设计能力的试飞,以此来确定飞机性能的极限,从而确保其他飞行员的安全。为了对新型飞机进行测试,飞行员必须承受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巨大重力作用的影响。如果重力达到5G,所有东西的重量都要增加5倍。其中包括血液、骨骼、肌肉,总之所有的东西。如果人们毫无准备,重量变大的血液就会从最高点流向最低点,离开大脑流到双脚。这样人就会失去所有的周边视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研制出了可膨胀的“抗重衣”。它可以减小重力的影响,还能防止视觉丧失。气囊膨胀会加大腿部的压力,导致血压上升。试飞员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空中的飞行员在忍受重力影响带来的不适时,地面的试飞工程师则在监控室里努力寻找任何可能的潜在危险。监控室是降低危险,保证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危险总是和试飞员为伴。但试飞的过程仍然让人充满了期待,一些未知因素随时有可能发生。危险与兴奋共存,也许这就是试飞员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4 空中护林
他们是森林的消防队员。
全副武装的护林员乘坐直升飞机来到着火的森林上空,然后伞降下去,在火势蔓延之前把大火扑灭。他们就是了不起的空中护林员。空中护林员的工作极其重要,在55年的空中消防行动中,伞降就实施了30多万次。空中护林员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跳伞前,护林员必须先在空中估算风向和风速。“风”在空降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同的高度,风速和风向都不一样,并且随时可能在护林员向下降落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因此,护林员要考虑各种因素。一些看起来无害的小东西也有可能对护林员造成极大的威胁。比如树枝。专业的空中护林员还要具备和大火连续搏斗三到四天所需的极强耐力。1949年蒙大拿的曼·戈尔茨大火让12位空中护林员丧生,这是空中消防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悲剧。但即便这样,危险和艰辛依然吓不倒那些真正热爱大自然,渴望同烈焰搏斗的勇士们。他们在一次次的空降中体会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乐趣和刺激。
5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甲板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
飞机在机场跑道上高速降落非常危险,那么在海上降落呢?对飞行员和航空母舰上的甲板工作人员来说,这意味着双倍的危险。工作人员随时都可能在意外中丧生。他们工作时距离飞机很近,稍不留意,或是一放松,就可能受伤。为了能让飞机升空,强大的蒸汽弹射器要在3秒内将飞机的时速从零提升到160英里。弹射器的维护会由绿衫军士负责。发动机开足马力后,绿衫军士要爬到飞机下面检查弹射器挂钩是否拴紧,此时一旦出现任何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白天已然需加倍小心,夜晚则意味着更大的危险。航空母舰被夜色笼罩后,危险也隐藏了起来。此时的甲板工作人员必须和疲劳做斗争。时刻留心手里正在做的事。设备出现故障同样也能引发悲剧。1967年7月29日,电涌引燃了“弗里斯泰尔”号的一枚火箭,随后发生了连锁爆炸。因为无处可逃,一些甲板人员干脆弃船跳海;但也有人留在了船上和烈火搏斗。在这场灾难中,134名甲板工作人员死亡或失踪。因为类似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甲板工作人员非常注意相互保护。特别是在飞行甲板上,大家必须互相关照。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失误,必须设法阻止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原因。航空母舰是最危险的人造工作环境;试飞员则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种危险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危险工作的范围只会不断地扩大,甚至扩展到无垠的宇宙中去。
6 排雷工兵
他们需要面对和排除数以千万计的隐藏杀手———地雷。
连绵不断的战乱在世界各地遗留下了大约六千五百万到一亿一千万枚地雷。地雷每年让大约二万人受伤或死亡。因此,深入雷区的排雷工兵用尽浑身解数来探测并排除地雷。因为每一颗都关联着人身安全。排雷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力集中。大多数排雷事故发生在工作开始或即将结束的时候。要么是因为工作人员一开始准备不足;要么是因为行动即将结束时思想松懈引起的。对此,排雷现场的急救队时刻提醒着排雷者,危险和帮助都在身边。每支排雷队出发时,都配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医疗急救队,以防发生不测。为了抢救伤员,他们甚至可以在现场实施紧急手术。地雷的形状、伪装物和杀伤力千差万别,排雷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探测方法。探针、军犬或是电子探测器。当然每种方法都有危险。即使身上穿有保护装,弹片也能炸掉手指、眼睛,或是造成其他伤害。遇到饵雷则更为危险。饵雷是用来杀伤排雷者的。当饵雷被抬起之后,下面的另一颗地雷就会爆炸。要将散落于全世界的地雷彻底清除,需要数以千计的排雷兵忙上一千年。在此之前,排雷兵们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排雷兵每天出去工作时心里都明白,他们的工作,就是找到那些专门用来杀伤他们和战友的东西。但为了人类的安康,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项高危工作。
7 战地记者
就是他们把战争的严酷现实展现在世人面前。
早在排雷兵开始清除战争留下的致命“恶果”之前,另一批敢于冒险的勇士已经开始出没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他们就是战地记者。为了能报道战争动态,报道最真实的故事,战地记者们必须忘掉自己的存在。当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炸弹从天而降时,某种激情占据上风,支持他们继续自己的危险工作。在战场上他们甚至变成了射击目标。随着游戏规则的改变,记者的处境变得越发的危险。即使离开战区,战地记者也无法摆脱危险。他们经常因为写的文章或发表的评论,得罪世界各地的当权者,从而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从1989年到1999年,世界各地就共有472名新闻记者被杀害。还有一种潜在的心理危险也是极其可怕的。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惨景,这让他们在多年后仍不得不承受精神上的创伤和痛苦,有些人甚至被迫寻求心理治疗,有的人则最终退出了新闻界。但记者们知道,他们的报道能让世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因此,他们仍然前仆后继地奔赴战场最前线。这,是一份需要用信念战胜死神的工作。
8 伐木工
从古至今危险始终伴随着的职业。
伐木过程中不断出现死亡和工伤事故。伐木工拿起链锯后,危险就出现了。链锯的锯齿转速很高,每分钟能达到4000转。树干倒下的时候,伐木工必须要避开树枝和碎片。伐木工砍树的时候,树枝经常和周围的树缠绕在一起。它们要么折断,要么被悬挂在空中。悬在空中的树枝最危险。每当大风刮过,这些树枝就会突然落下,砸在下面人的头上。当伐木工用缆绳把数吨重的圆木转运到存放场时,如果缆绳断裂,它就会从空中飞过,造成人员伤亡。另一种伐木工具是直升飞机。它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但对伐木工和飞行员来说,危险依然存在。使用直升机伐木,所有在场的人都可能受伤。飞机在伐木场坠毁的悲剧也屡次上演。当时,飞行员、机上乘客以及所有地面人员都受了伤。但威胁伐木工的最大危险不是机器,而是大自然本身。伐木工最害怕的是林火。树林里引发火灾的因素很多,但大多数都和伐木用的设备有关。集合管和排气管的温度很高,飞溅的火星一旦落到地面,麻烦就来了。伐木是一个危险的活儿,当大树倒下的一刻,伐木工甚至能感觉到松针从脸上滑过。死神就在身边,但工作仍得继续。
9 煤矿工人
这个职业随时可能面对爆炸、塌方、着火……
整个二十世纪,矿井事故夺去了十几万矿工的生命,此外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矿工受伤。爆炸、塌方、着火……燃烧的甲烷能造成严重烧伤。通风不畅是采矿业的一个难题。矿井下积聚着大量的甲烷很容易燃烧,引发剧烈爆炸。早在二十世纪初,矿工们就利用金丝雀来探测矿井中的甲烷含量和缺氧程度。金丝雀的呼吸频率比人快100多倍,过量吸入甲烷会让它们在矿工的身体受到影响之前死亡。长期操纵笨重的机械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传送带挂住衣袖,把整条胳膊绞进机器的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即使躲过了井下重重危险,矿工们在远离采矿工作多年之后,仍然要面对一种来自体内的危险———黑肺病。一般来说,他们只能依靠一种“呼氧器”来度过余生。但采煤业在今天仍然兴盛不衰,许多贫穷的人也不得不把采煤作为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人们的苦难仍在不断延续。
10 捕蟹人
这是被惊涛骇浪、极度深寒包围的职业。
餐馆和水产市场里随处可见螃蟹的身影,它们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但为了这些美味,无数捕蟹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有关研究,渔民,特别是捕蟹的渔民,他们的工伤死亡率可能是普通工人的三十到四十倍。在捕蟹船上,只要一步走错,就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从上船一直到返回故乡,捕蟹人时刻生活在危险里。船在40英尺高的巨浪中间漂浮,温度会降至零下五到十度。如果加上寒风,气温能达到零下五六十度。捕捞开始后,船员必须先解开堆在船上的巨大捕篓。把捕篓放入大海时,船员的手有被捕篓挂住的危险。但更危险的还是回收捕篓的时候。要保证将重达六七百公斤的捕篓拖上颠簸的船,同时还不能伤人。就这样,捕蟹人一次次重复着放蒌、收篓的工作。由于长时间在寒风中劳作,捕蟹人都有了一双称之为蟹爪的痉挛的手。在捕蟹船上,夜晚虽然漫长,但船员却难得睡眠。在捕蟹的最佳时期,他们不得不连续工作。这时的最大危险就是反应迟钝,腿脚已经不听话了。时至今日,捕蟹仍然是一种极端危险的工作。如果不是为了钱,没有谁会愿意从事这种工作。对于没什么文化的人来说,这个行业充满诱惑。生活处处充满了艰辛,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工作不尽如人意而抱怨时,请想想那些在极度危险中工作的人们。想到他们,我们平凡的生活定会因为平安而分外温馨。人为理想、为生活而忙碌,但无论如何,工作都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