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驴养殖技术是什么,养驴需要什么技术,你知道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11:02:57
字号:

肉驴养殖技术是什么,养驴需要什么技术,你知道吗?

有句俗话叫做天空的龙肉,地面上的驴肉。肉驴是国内传统式畜牧业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其本身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比如驴肉具备非常好的营养价值,而肉驴皮也是阿胶的关键原料之一,因而肉驴的养殖现在在中国发展得既迅速又奏效显着,但是要取得优良经济效益,一定要把握养殖技术,那养驴需要什么技术?现小编将肉驴养殖技术提供如下所示:

肉驴养殖技术是什么,养驴需要什么技术,你知道吗?

一、喂饲

驴是草食动物。其饲草以干、硬、脆的作物秸杆为宜。例如苞米、稻谷、豆蔓等材质偏硬的秸杆,用铡草机切割成3-4公分长的长段。最忌喂风干没湿、折之持续的饲草。该类饲草容易让驴闹"结"症。与此同时佐以扁豆、苞米、炒棉子等精饲料或麦皮等。每日早、中、晚各喂1次,以晚饲为主导。

每一次喂养时添lol上单草(即草样秸杆)让其食至大半饱时,再喂合草(将要秸杆掺以紫花苜蓿、豆蔓等含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草),为此诱其胃口。待其有停食的呈现时,再喂拌草(即把槽底剩余的草,掺以扁豆、苞米、炒棉子等整颗精饲料或掺以麸皮及少许水),以诱其超过较大进食量。

二、圈养

规模化肉驴育肥,以圈厩养殖为好。一般的圈厩只需上可以挡风遮雨、下可挡风就可以了。栏舍内配有料槽,每头驴应留够60-80公分的食位。在成年人驴中间,按食位的间距,设定牢固的护栏为天然屏障,以避免 其相互之间侵扰(公母群养的圈厩至关重要)。

三、繁殖

应选用型体比较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能力好、繁殖特性优良、精饲料酬劳高的驴种。现阶段肉驴多以类似配种繁殖为主导,也可与马混种杂交。规模化养殖可选用人工受精法,收集优良品种发酵液。有益于大批繁殖,加快优良品种的培养营销推广。

四、防病

肉驴相比马、牛等更耐粗饲,抗病能力也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得病,尤其是在规模化养殖标准下,要严格遵守"预防融合、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方针,更要注意环境卫生,避免 疫情发生。肉驴同骡马一样,非常容易患感染性缺铁性贫血、鼻疽和破伤风疫苗等。要进一步种好肉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肉驴在下槽离圈时,应让其饮足清洁水,禁止喝环境污染水或浊水。

②做好饲舍环境卫生。圈厩内没留过夜排泄物,料槽和大水缸要按时消毒杀菌。圈厩应建在远离村落的地方,以防受病疫感柒。

③肉驴每一次进圈或爆红时,尤其是使役结束后,要让其潇潇洒洒地打好多个滚(驴打滚是独蹄畜歇息的较好方法),并逐头进行刷拭。那样做不但有益于面部清洁,更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④常常观查。一经发现肉驴有不适感之态,或有减食主要表现,要马上请兽医师解决,不能耽搁机会。

⑤公母群养的圈厩,要注意性侵犯。性骚扰不但可导致母畜小产,因互相厮咬撞击,还会继续导致意外外伤,以至引起破伤风针。故设定的食位隔防护栏愈牢固越好,那样有益于产业化养殖。

肉驴养殖技术一共可分成以上四点,大伙儿的养殖工作可以围绕这四个大点进行,再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给肉驴提供一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降低问题的发生,搞好繁殖、育肥等工作。

畜禽 饲养 试验是饲料与营养研究中常用的 方法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畜禽的饲养试验,一起来看看。

饲养试验的步骤

 饲养试验既是饲料与营养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畜牧生产技术和成果转化为畜禽生产力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推广工作中进行应用性探讨不可缺少的手段。

 饲养试验是在生产(或模拟生产)条件下,探讨与畜禽饲养有关的因子对畜禽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等的影响或因子本身作用的一种研究手段。因子有多种,如某一饲料、添加剂和饲养技术等。 饲养试验的意义:

 第一,饲养试验与代谢试验及能量平衡试验结合,用于研究畜禽的营养需要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可消化养分、消化能和代谢能等。这类参数的特点,是把饲料养分与畜禽消化、代谢和利用过程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客观地反映饲料对特定畜禽的利用价值。

 第二,在畜牧生产和推广工作中,它被更多地用于验证或筛选较好的日粮配合设计,这是日粮配方调整和优化的重要环节;探讨新引入或开发的饲料资源及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利用价值和一定条件下的最佳用量;比较各种饲养方式、管理因素和技术 措施 的优劣及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测定某品种或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总之,饲养试验可为改善饲养和提高生产水平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一、饲养试验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1.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应本着实事求是和认真的态度从事试验。起初,试验主持人可能期待某种结果,但如果方案设计合理,操作过程严谨,即使出现与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也应以科学态度加以对待,必要时须做重复试验。为某种特殊目的而伪造或篡改数据,既是科学上的一大忌,也是一种卑劣行为。因为由此产生的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结论,势必在推广和生产中产生误导,最终酿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目的要明确 目的要明确,计划要周密 试验应有实际意义。通常有以下直接目的:解决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资源,优化日粮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依据上述目的,制订试验计划与方案,作为试验操作的指南,以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使试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饲养试验的步骤与内容

 (一)选题立项

 为了使饲养试验有实际意义,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饲料营养的首要问题和关键点作为研究课题,并积极落实试验经费和试验场所。

 (二)开题准备

 围绕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综述别人就本课题进行的试验及存在问题,以使自己的试验建立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之上。做到避免简单重复别人的劳动;少走弯路,使试验设计更趋合理。当然,也不排斥有时对值得怀疑的试验进行验证。继而阐述本次试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及可望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设计方案

 完整的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试验目的、依据及研究内容;

 3.试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具体的 实施方案 和步骤;

 5.预期的成果类型、推广应用前景、社会与经济效益;

 6.试验的组织机构、实施地点、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和人员分工等。

 (四)实施试验

 1.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 根据试验方案选择试验动物,并依需要进行分组、编号、去势、驱虫、防疫和消毒、观察与终选动物等处理。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致性。品种、年龄、体重和来源等尽可能相同或接近;

 (2)对称性。如果个体数量较少,为避免组间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两两 配对 ,然后将其随机分配在两个组。要记住配对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如同胎、同性别、同体重的2个仔猪配对;如设更多个组,采用类似的方法;

 (3)代表性。一般不应认为选择高产或低产个体,因为它们在全群中所占比例较小,缺乏代表性;

 (4)数量。根据统计学原理,个体越多,统计结果越可靠。但个体太多,造成管理、操作上的麻烦及费用增加。一般每个组以大家畜不少于3头、猪和禽类分别为10头和30羽为宜。对某些畜禽如肉用仔鸡,有条件时可选用现成的平行饲养群。

 2.试验设备的准备 准备试验用的所有器具(圈舍、隔栅、料槽和水槽等),备齐和备足试验期所需的各种饲料,在试验前按各组饲粮配方进行配制、分装和存放。

 3.划分预试期和正试期

 (1)预试期。正式试验开始前,一般应有7~10d预试期。此间,各组都采食基础日粮。其目的是使个体适应试验期的条件,淘汰不良个体,并对出现的显著组间差异进行调整,必须达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正试期。正试期紧接预试期。在正试期中,严格实施试验计划与方案,并按照生产条件下的饲养日程和操作规程进行饲养管理。正试期的长短,以因子充分体现出有关量化指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为原则。一般来说,肉牛、奶牛和猪60d,蛋鸡160d,肉鸡28d。

 4.试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饲养试验的目的不同,记录的项目有很大的差异。而对于供试动物的体重和饲料消耗是饲养试验中必测的项目,其他项目按照试验方案中的规定,定期获取有关数据。称重一般要求在同一时间(早晨空腹)连续称重3d,取其平均值。血样或尿样等也按以上方法采集,并注意及时分析或保存待测。

 5.结果的统计分析与课题 总结 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科学结论或小结,撰写研究 报告 ,提出改进方案和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试验报告应包括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小结或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见四、饲养试验实例分析)。

 畜禽指的是什么

 畜牧,是指采用用畜、禽等已经被我们人类人工饲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过程。

 禽:也通称鸟类,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禽分飞禽和家禽两大类。

畜禽的饲养试验相关 文章 :

1. 畜禽饲养方式有哪些

2. 蝇蛆的养殖前景如何

3. 测试你的修养如何

4. 浅谈对农村初中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yz/3_32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