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一:三权分置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和促进资本向农村农业集中,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促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土地改革一直是“三农”改革重点!尤其是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的改革。现阶段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政策二:乡村振兴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亟待解决,具体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年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方面。
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去年以来,各地频出新招,寻找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新时代各地应继续采取多种路径、多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政策三:粮改饲
粮改饲,是农业村业部开展的农业改革,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政策四:化肥农药零增长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2016年全国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2017年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三五”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备受人们的关注。农产品中化肥超标、药品残留超标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
政策五:互联网+农业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拓展了发展空间。各大电商看重“农产品网上卖”的巨大市场空间,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
政策六:农业领域APP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资本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就是一次战略行动。
政策七:农村三产融合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就发展产业融合方式、培养产业融合主体、完善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农业“三产融合”正式进入快车道。
乡村振兴战略已全面开局,期待三产融合持续深入推进,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因子,增强“三农”发展的造血功能,让农业成为朝阳产业,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全社会普遍尊崇的职业。
政策八:返乡创业
截至2017年9月,全国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已有700万人,其中农民工480万人,占比达68.5%。农村“双创”人员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特色工艺产业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并呈现交叉融合、竞相迸发的态势。
政策九:循环农业
我国农业在世界上创造了用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的奇迹,但农业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消耗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巨大资源的浪费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节能减排、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农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政策十: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关乎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相较水污染、空气污染,防治难度更大。土壤污染治理专家认为,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中涉及多种行业标准,目前未形成“国标”,应加快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标准。
扩展资料: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现实意义:
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业机械投资的主体。现阶段农民对农业机械需求迫切,但有效购买力不足。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可以减少农民购机的一次性投入,从政策上直接给予农民实惠,让有机户有钱挣,让无机户有机用,共同利用农机脱贫致富,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农业工具带来的文明成果。
第二,农民对新型农业机械的接受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需要政府投入一定补贴资金加以引导、示范和推广,扶持和鼓励农民使用新型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第三,购机补贴可以有效地培育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有力地推动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农机化发展机制,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农业政策_中国兴农网
历史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1)2003-2011年,我国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土地规模小,分散的经营模式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6分) (2)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转让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3分)②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因此要按照依法的原则有序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保障农民收益权利。(3分)③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3分)④实现土地向专业大户等集中,有利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分) (3)①政府坚持依法行政,Z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2分)②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的管理职能,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有力保障农民的权利(3分)③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鼓励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分)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机制,把土地流转和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3分) |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等知识点,第(1)问:该题是图表题,考生要注意准确概括图表信息,根据表头、项目、数据和小注信息加以总结。图表反映的是从03年到11年期间,我国农业产值和农业占GDP的比重变化,结合小注内容,指出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2)问:该题原理指向性较为明确,“为什么”是原因类题目,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回答。从我国分配制度来看,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增加按土地生产要素的分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遵循“依法自愿”原则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是遵循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的体现。学生还可以从其他意义上回答。第(3)问:该题的主体是政府,对材料内容要全面、准确解读,对该市政府的行为加以概括总结,从政府的职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角度组织答案。其中政府的职能要对应材料中的做法具体分析。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极影响:
1、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自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出来。现代社会的许多生产经营活动,其收益都是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的。
2、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
我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制度,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农民没有对土地的自由处置权。
3、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
在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中,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靠集体组织来进行的。因为一方面农户个体能力有限,无力单独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在公有制下,由私人建设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4、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的现代化离开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寸步难行的。在农业发达国家,其农业的发展大都充分考虑了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推广,它们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农村的灌溉事业,普及机械化,推广生物技术和改进耕作方法,使其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5、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有了对自己生产活动的自由安排权,同一地区农作物在耕作时间上虽总体上一致,但也有前后的差别。
扩展资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由于利益的内在推动,使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总之,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