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公害果品到绿色果品再到有机果品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一般而言,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的生产可以使用限定范围的杀虫杀菌剂,而有机农业要求不使用化学农药。为此,在生产中就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来消灭果园的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一个果园在不同的季节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有针对性的农业措施才能把病虫控制住,不能单靠其中的某一项技术来解决问题。现将果园防治病虫常用的农业技术收集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使用。
1 预防为主
1)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生产中普遍存在偏施氮肥的现象,这样既使树体生长过旺、抵抗力变差,又造成浪费、污染环境。生产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并进行秸秆还田、果园间作绿肥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增施磷钾肥后树体长势中庸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加,大大减少发病。
2)合理灌溉。生产中浇水过多也是常见现象。在浇水方便的地方果农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湿度大,很容易造成树体徒长和病虫害传播。进行合理的灌溉,不旱不灌,防徒长促充实,可增加树体抵抗病虫的能力。
3)合理整形修剪。采用开心形或者主干形,减少结构枝的数量,减缓树体密闭状况,使树体通风透光,减少病虫滋生的生态条件,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4)疏花疏果。有些病、虫是在花期或幼果期就危害果实的,疏花疏果时去除病虫花、果,既节约养分使留下的果实发育良好,又可减少病虫的危害。同时通过疏花疏果来控制产量,预防大小年的发生,都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果实套袋。既可使果面光洁、生产高档果品,又可阻断病虫侵入,能预防食心虫、炭疽病、轮纹病等,在生产中提倡使用防病虫袋。
6)建防虫网。温室大棚常蒙防虫网,防止红蜘蛛、白粉虱等的危害。大田中用防虫网将全树罩住的措施多用于脱毒母本树,现在也有有机栽培密植果园整园架设防虫网的,虽投资较大,但防虫、鸟效果好,收益也高。
7)植物检疫。为了防止检疫性病虫传播,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时进出口检疫比较严格,而国内各地苗木果品交流时检疫并未得到认真执行,使得检疫病虫不断扩大危害区域。这需要我们尽快修改现行的植物检疫办法,植物检疫部门和苗木调运部门都要增强责任心,让植物检疫真正执行起来,发挥其防治病虫害传播应有的作用。
8)选用抗病虫品种。建园时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历史来针对性选择抗性强的品种,靠品种的特性抗病虫。同时科研工作者在选育品种时也要注意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对一些危害比较大的病害可以开展专项育种工作进行抗病育种,如香蕉的枯萎病由于没有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只能通过选育高抗品种来预防。
9)选用抗病虫砧木。有些果树可以通过砧木的抗性来提高树体整体的抗病虫能力,如葡萄砧木SO4抗根瘤蚜和线虫,中国板栗抗东方枯萎病等等。
10)果园外防虫。苹果食心虫在堆果场、加工厂等地也有脱果害虫,也应注意及时消灭,以防蔓延。
11)避免嫁接传染。锈果病、花叶病、缩果病、皱果病等病毒性病害常通过嫁接传染,要注意选择脱毒接穗,嫁接用的剪、锯、嫁接刀要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剪、锯等还传染腐烂病等多种病菌,在生产中要避免用接触过病菌的剪、锯来修剪健康的果树。
12)适时采收。采收过早时气温高,果实入库保存时果实温度过高,使苹果虎皮病、红玉斑点病发生较重,酥梨采收过晚易糠心,要注意适时采收。
13)科学贮藏。果实采收后要先在背阴的堆果场堆放一段时间,必要时先放入预贮库,等果实降温后再入窖长期贮藏。大规模贮藏使用气调库和冷库、土窑洞等;少量贮藏可放置于专门的果袋,放到一个阴凉的屋子里即可。贮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果品的状况,发现病害及时处理,防止危害扩大。
2 合理阻挡
1)围塑膜圈。3月下旬用比较厚的塑料布裁成20cm左右宽的条围在树干基部,下部用土压严,可阻挡枣步曲等上树,在塑料布上涂抹粘虫胶后效果更好,可以粘杀各种通过树干上下转移的害虫。
2)覆地膜。春天害虫出土前在树下方圆1~2m内用地膜覆盖,可阻挡大部分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出土。铺设地膜时要地面平整,无土块或草茬子,防止地膜破损,四周用土封严,面上适当压些土块防风吹走。
3)地面覆土。在树下覆土厚约5cm,效果和覆地膜一样,太薄了效果差,土面用锹拍实可阻挡越冬害虫出土,对食心虫有特效,可节省投资。
4)缠纸条。在幼树主干主枝缠纸条,可阻止大青叶蝉产卵。大青叶蝉产卵是引起幼树抽条的一大原因,除了注意果园不间作秋菜外,可在树干上缠纸条、塑料条等防止大青叶蝉等害虫产卵危害。
5)树干涂白。树干涂白可消灭多种病虫,防止冬季日灼,阻止在树干上产卵。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1份、食盐0.2~1份、水30~40份。于秋季落叶后刷涂主干和主枝,这是北方果区树体越冬的常规措施。
6)苗干套塑料袋防金龟子。新栽幼树春季套塑料袋既可保水增温提高成活率,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龟子啃食新发的嫩叶。有人用旧报纸糊成筒状套住幼树,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在果树发芽展叶期及时将袋子摘除。
7)挖沟隔离。挖沟隔离可防止根系接触传染锈果病等,根腐病类也应隔离,对栽植的脱病毒树要挖沟并与其他的果树隔离。沟中可垂挂塑料布后再埋土以便于管理,也可挂油毡或其他工业制造板块,这样的隔离效果更好。
3 诱集歼之
1)糖醋液。对金龟子有特效,对各种蛾类也有一定效果。用广口瓶装醋50g、红糖20g,加水到半瓶后挂在树上,可在果园多处挂、长期挂,效果明显。
2)性诱剂。可起诱集杀灭或性迷向的作用。现在商品的性诱芯很多,如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小卷叶蛾、苹果蠹蛾、透翅蛾、桃蛀螟、枣黏虫等都有专用诱芯。在距地1.5m的枝条上挂好诱芯,下面放置一个装有半盆洗衣粉水的直径20cm左右的塑料盆。害虫受引诱后掉入盆中淹死。性迷向剂使雌雄成虫找不到交尾对象从而不能产卵,减少后代数量。
3)**板。利用蚜虫的趋**性,悬挂**板可粘蚜虫也可粘其他飞虫。用纸箱板或塑料板染成**后涂粘虫胶,多用于温室大棚,大田由于灰尘太多影响粘虫效果,应用较少。
4)黑光灯。可诱杀多种害虫,一个灯可控制2hm2的范围。
5)频振灯。效果好于黑光灯,杀虫功效为前者的1.9倍,单灯可控制2.67 hm2,果园放置时灯高2m为宜。
6)普通灯。普通白炽灯也有一定的诱虫效果,可将灯诱与性诱相结合,事半功倍。
7)火堆诱杀。夏秋季节晚上在果园点火堆 可诱杀知了(蝉),用竹竿敲振树冠,蝉受惊飞起后扑向火堆自焚。
8)绑草把。秋天在树干上绑缚草把可诱集多种越冬害虫,初春时解下烧毁,对蚜虫、螨、梨小食心虫等树皮缝越冬的害虫有效。草把多时可不烧毁,集中深埋沤肥还田。
9)绑诱虫带。方法同绑草把,诱虫带由专业工厂生产,有吸引力和麻醉性,效果优于草把。
10)栽集虫树。梨园四周栽植李子树,梨小先在李果上产卵,如北京地区5月初95%以上的李果被蛀,可在虫脱果前采李毁之,能有效降低当年虫口密度。
11)种集虫菜。幼树园中种几行胡萝卜,秋天大青叶蝉等聚集其中可一举灭之。
12)饵木诱杀。小吉丁虫喜产卵于衰弱的寄主枝干上,可在产卵期选用这类树枝插于园内,诱虫产卵后集中处理。
13)释放不育雄虫。在加拿大、美国采用释放不育雄虫的方法防治苹果蛀果蛾取得较好效果,国内应用较少。
14)树枝诱杀。黑绒金龟子成虫期用长度60cm左右的杨、榆、柳等枝条插于果园,金龟子集于树枝上后集中将其消灭。
15)竹筒诱杀。对白星金龟子可以选用长40~50cm一端带节的毛竹筒,将腐烂苹果和少许糖放入筒底,筒口向上挂在树上,虫入筒不能出而死。
4 利用天敌
1)人工放养天敌。各种寄生蜂、寄生蝇、赤眼蜂等天敌,可工厂化生产,生产上利用起来比较方便,国外使用较多而国内比较少。常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益鸟(大山雀、大杜鹃、啄木鸟、灰喜鹊、柳莺、鸡、鸭、鹅)、刺猬、青蛙、螳螂、食螨瓢虫类、草蛉、花蝽类、捕食螨、步甲、蓟马类、食蚜蝇、隐翅甲类等,在果园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2)线虫治虫。对于桃小食心虫大量发生的果园,树下繁育澳大利亚引进的新线虫及我国的泰山1号线虫等都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以菌治虫。生产上可利用的各种有益菌很多,如6月上旬在桃小食心虫集中出土阶段可在地面撒白僵菌,杀死出土的桃小。5406抗生菌制成菌肥施入土中可防病增产。绿色木霉菌可治根朽菌(蜜环菌),根附近灌二硫化碳可促使木霉繁殖。K84可治根癌病,切除根瘤后可涂抹治疗。哈茨木霉能防治白绢病。苏云金杆菌防治各种害虫效果也很好。
4)病毒治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治虫,不同病毒治不同虫,要根据果园情况进行选择,如棉铃虫病毒治棉铃虫。
5)果园养鸡、鸭。在果园四周建立围网养土鸡、鸭子等家禽可吃害虫杂草,还能肥地,又有蛋、肉收入,一举多得。
5 避害趋利
1)忌避法。先用糖醋液诱杀金龟子,把死金龟子放塑料袋中闷2~3d(天)发臭后,捣碎兑水过滤,用原液加150~200倍水喷幼树,金龟子闻到同类尸味不再来。其他的害虫也可照此办理,但防治效果还有待试验。
2)银色膜避蚜虫。用银色膜铺地后蚜虫不敢上树,同时还能防止金龟子。
3)果园种除虫菊。除虫菊释放出的气味对各种害虫有忌避作用,使许多害虫远离果园,同时除虫菊刈割后覆盖树盘还能增加果园有机质。
4)清除桧柏等。果园有害树种泡桐、洋槐、松、榆等是多种病虫的中间寄主,栽植时要距离果园100m以外。桧柏传播苹果、梨锈病,果园5km之内都不能栽桧柏。
5)杏、李与桃隔离。杏、李传染桃细菌性穿孔病,所以与桃要远离。
6)柿子、君迁子不混植。柿角斑病菌常在柿蒂上越冬,而君迁子树上留蒂太多,使得病菌大量留存,来年发病严重,因此两者不能混植。
7)板栗园附近不种松树。因栗毛锈病菌可在松树上繁殖再传给栗子。
8)树种隔离。苹果与梨不混植,可防锈果病;梨与桃不混植,防梨小食心虫。两个相邻的不同树种果园距离要加大,如苹果园和梨园至少间距50m以上。
9)栽脱毒苗木。目前,生产中病毒病危害严重。脱毒苗树势健壮,结果早,产量高,果实质量好,经济效益也高。栽植脱毒苗的果园需与普通果树有一定的隔离距离,一般认为梨要隔离100m、苹果隔离50m。
6 动手防除
1)震打树枝。对步曲类、金龟子等有假死性的害虫来说,震打树枝使害虫受震后假死落地,可进行扑杀。
2)主干基部堆沙。枣尺蠖雌蛾没有翅膀,出土后要爬上树与雄蛾交配,堆沙后雌蛾在沙子上爬5~6cm就滚下来集中在沙堆下,第2天早上集中杀灭,或放置于一纱网中吊于树枝上,做成诱饵可诱集尺蠖雄蛾。
3)掰虫芽。对于梨大食心虫危害形成的膨大的芽体,可用手掰除,集中烧毁。
4)高寒区高干嫁接。砧木的抗性强于栽培品种,可防冻害、腐烂病等。嫁接苹果时可选山定子砧,先培育干高60cm以上的大苗,在各主枝20cm处高接品种接穗,这样嫁接后抗性强、结果早。
5)树干桥接。对于腐烂病、机械损伤等造成的大块病疤、伤疤,除进行伤口保护外,还需进行桥接,使伤口上下的韧皮部连通,养分输送通畅,避免因根系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而死亡,最后导致树体衰弱、死亡。
6)植皮。若花期或夏季修剪环剥过宽不容易愈合时,可在环剥部位植皮一周促进环剥口愈合,正接皮或倒接皮都有很好的效果。
7)灼烧治伤。用手提式丙烷灯对着病斑处灼烧5~10秒,即可治核果类溃疡病。
8)钢丝捅虫孔。在树干上发现天牛屎和虫洞时用细钢丝作小钩捅入,可杀死天牛幼虫。
9)毁巢法。胡蜂(人工蜂)叮咬果实吸取糖分和水分,危害果实后果面呈现疤痕,降低了商品性。可在夜晚用长竹竿作火把烧毁蜂巢,或用窗纱布袋套取以捣毁蜂巢,操作时注意人体防护,捅下的蜂巢还可入药。
10)果园除草。果园杂草常成为病虫的中间寄主或树体喷药时害虫转移的场所,要及时防除杂草,改锄草为割草,控制杂草的生长,防止病虫的转移,同时割草后可再生长,有保持水土降低地温的作用。
11)捡拾落地病虫果。随时发现随时捡除,以防病虫脱出,可减少田间病虫源。
12)翻地。秋翻地可将浅层的病虫埋入深层土中,来年不容易出土,深层越冬的病虫翻出后或被冻死,或被鸟吃掉。对桃小食心虫、枣步曲、核桃透翅蛾等有明显效果。
13)捉虫。对于天牛成虫、蝉及幼龄虫群集的虫类如舟形毛虫、刺蛾幼虫等,可动手捉住将其杀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
14)摘病叶病果。在病虫发生初期摘除病叶剪除病枝,可有效减缓病害的发生,如白粉病、桃叶肿病、苹果褐斑病等。摘除的病叶病果必须带出园外销毁,不可随手丢弃在地上。
15)木棍挤压树皮下卵块。大青叶蝉在幼树皮下产卵后呈月牙状隆起,很容易识别,可用小木棍挤压卵块,防止第2年孵化危害。
16)秋挖蛹。对于尺蠖、举枝蛾等以蛹态越冬的害虫,可结合秋施基肥将虫蛹挖出,集中杀 灭,效果不错。
17)清扫园中枯枝落叶。秋天清理1次落叶,春天再清理1次病枯枝,可清除多种病虫源,胜过生长季节打农药。
18)刮树皮。一般在冬季刮去老皮(葡萄在春季出土后刮皮),对多种病虫有特效,刮后涂白或喷5°Be石硫合剂,尽量少伤嫩皮。冬季寒冷的地区也可放到春季刮,刮后的树皮带到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刮树皮可防治腐烂病、干腐病、溃疡病、粗皮病、流胶病等侵害树皮的病害。还可以防治害虫,如梨圆蚧、棉蚜、梨小食心虫、红蜘蛛、蚜虫、枣黏虫等各种在树皮缝越冬的害虫。
19)刮虫瘿虫体。对紧附于枝干的介壳虫、绵蚜等有效,果树休眠期刮后要喷5°Be石硫合剂,刮时尽量少伤嫩皮。
20)硬毛刷刷树皮。对介壳虫类效果好,落叶后刷去介壳虫虫体,用细钢丝刷效果更好。
21)粘虫胶刷干周。可防治枣步曲、草履蚧、绿盲蝽等,粘虫胶熬制方法:2份蓖麻油,1份松香粉,加热融化搅匀即可。
22)冬剪病虫枯枝。冬季修剪时由于没有树叶遮挡,很容易发现树体上存在的病斑、越冬虫体、卵块等,要做到随发现随清理,此时清除可大大降低果园的病虫基数,为来年的病虫害防治打好基础。
23)强力水冲。用高压喷雾机可将螨类、部分害虫冲落地上。
24)冬敲冰冻虫枝。冬季向树体喷水使之结冰,然后敲打枝干使介壳虫、虫卵等连冰脱落。
25)冬灌。冬初天气夜冻昼消时灌冻水,既可保护树体越冬,也可冻死部分病虫。另外,冬季挖开根颈部分泥土,在树体根部灌入人粪尿后封土,可防治核桃根象甲等土藏害虫。
26)石灰浆封根颈。冬季将根颈部挖开,用石灰浆密封根颈,可防核桃根象甲。
27)排除积水。许多根系病害常因果园积水而大面积发生,因此在雨季必须注意排涝防止果园积水,可防根枯病等根部病害。
28)枝干涂泥浆。对于枣树等枝干比较粗糙、容易躲藏害虫的树种,可在树干上涂抹黄土泥浆起封闭作用,防治桑白蚧等。
29)堵梯田石缝、树洞。用灰土或水泥将梯田缝隙、树洞等填堵起来,可防止各种害虫的躲藏,防治桃蛀螟、核桃瘤蛾、尺蠖、舞毒蛾等。
30)伤口保护。在树体上常因人为或病虫等原因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口,这时可在伤口部位涂白乳胶、白油漆或液态接蜡进行保护,防止病虫的二次侵染,促进伤口的愈合。
茄子地里有苍蝇白飞虱怎么治?
冬天温度低、阳光照射短、阴云雾霾多,十分不利作物的生长,尤其是种植各种蔬菜的大棚,因为棚内气温高、环境湿度大、空间封闭、通风能力差,很容易造成作物出现灰霉病、疫病、霜霉病、介壳虫、蚜虫等各种病虫害。
作物产生病虫害后,假如预防不及时,不但会危害作物的正常长势,并且还会间接性降低棚内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因而,冬天病虫害防治是温室大棚管理的核心内容。殊不知,因为大多数病虫害全是因为地里环境湿度过大引起的,再加上冬天独特的气候环境,假如预防病虫害时直接用药物加水喷洒,很容易造成棚内出现更明显的病虫害或产生作物药害等问题。
一般来说,在冬季大棚病虫害防治管理上,使用烟雾类的杀菌、杀虫药剂进行熏棚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其优势有:防治范围广、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用药成本较少、药物不易残留。烟雾熏剂防治冬季棚室病虫害效果虽好,但有很大的讲究,如果使用或操作不当极容易导致作物发生药害的问题,比如说用药的时间、类型、用量、方法以及用药前后的管理等。
烟雾熏剂什么时间使用效果最好?
要想知道烟雾熏剂什么时间使用最合适,我们就需要从烟雾熏剂的药物特性说起。对于大部分的烟雾熏剂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避热性,也基本通过烟雾颗粒携带药物有效成分沉淀到土壤地表和作物苗株表面上来发挥作用的,而且空气流动强度大、高温都不利于烟雾的均匀缓慢的向下沉淀,所以,大棚在白天通风、棚体露风以中午高温强光的条件下使用,一般都难以取得较好的熏棚效果。
我们在使用烟雾熏剂时,应当有利于烟雾颗粒沉淀的封闭棚室且棚室内部上层空气温度高、下层温度低的环境使用。从这一点上来说,烟雾熏剂使用的最佳时机是阴云天气或晴天傍晚日落后到清晨前(最好的时间段时夜间10点后到日出前),不仅要求熏棚过程无大风,而且在进行烟雾剂熏棚前,要确保温室大棚的所有通风口关闭、所有漏风跑风处被堵好,以此来营造熏棚时完全封闭的环境。光线较强的晴天或中午高温时,不适合使用烟雾熏剂进行熏棚,此时作物苗株表面的温度和烟雾颗粒的温度大体相同,这样一来烟雾就不能稳定且均匀的沉淀下来。如果一定在晴天时进行烟雾剂熏棚,就需要在温室棚顶上覆盖草帘、草毡等物进行全面性的遮盖。
同时,烟雾熏剂中的有效成分是通过沉淀并渗透到作物体内灭杀病害菌(杀菌剂)或通过沉淀并渗透到害虫体内来杀死害虫(杀虫剂)的,因此,在使用烟雾熏剂对大棚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在病虫害发生前或病虫害发生初期时使用,往往能够取得最佳的灭菌杀虫效果。
此外,烟雾熏剂在作物抗药性较弱、较差的幼苗期以及苗期和花期对药物敏感的作物上不适合使用,一般需要等到作物苗期后对药物抗性较强时使用,黄瓜、西红柿等作物建议在苗株长到40-50厘米长时使用,否则容易导致作物发生药害。
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白腻、白飞虱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害虫,是露地和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近几年来,白粉虱在番茄上的发生逐年加重,尤其在夏秋季和温室大棚生产上发生严重,已经成为番茄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白粉虱繁殖速度快,迁飞能力强,一旦传入,很难彻底根除。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白粉虱危害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防治呢?
危害特点
番茄白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叶片内的汁液,被害后的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出现褪绿、变黄、萎蔫、干枯,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成虫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时,还会传播多种病毒,诱发番茄发生黄化曲叶病毒病,对番茄产量和品质造成更大的危害,此外成虫在吸食汁液的同时,还会排泄大量的粪便污染叶片和果实,造成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果实品质下降。白粉虱除了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甘蓝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形态特征
白粉虱一生经历成虫、卵、若虫和伪蛹四个虫态。
成虫:个体较小,淡**,雌虫体长1~2 mm,翅展2~3 mm;雄虫体长0.8~1 mm,翅展1.7-2 mm。翅膜质覆盖白色蜡粉。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物的生长不断在顶部嫩叶上产卵和危害。
卵:长椭圆形,长0.22 -0.26 mm,基部有卵柄,以利于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
初产时淡**,后渐变紫黑色,产下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若虫:椭圆形,扁平,1龄幼虫椭圆形,长0.29 mm;2龄长0.37 mm左右;3龄则紧贴叶片,体黄绿或淡绿色,触角和足退化,长0.51 mm;体缘及体背有数十根长短不一的蜡刺,两根尾须长。其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作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片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固定在叶片背面为害作物。
伪蛹:由于4龄若虫停止不动,也不再取食,常称为伪蛹。椭圆形,乳白色或淡**,不透明,长0.7~0.8 mm,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中央略高。
发生规律
白粉虱在温室条件下,一年内可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在北方,成虫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白粉虱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18-21℃,在24℃-27℃时,完成一代,只需22.8天,在温室条件下完成1代,大约需要30天左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雌性。每头雌虫的产卵量多达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逐步发展到高峰。
防治方法
白粉虱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危害作物广泛,必须综合防治。
(1)苗床加盖防虫网:在番茄育苗时,可在苗床加盖40目以上防虫网,防止成虫进入,危害番茄幼苗,培育无虫苗。
(2)温室大棚加盖防虫网:温室大棚番茄在定植前,可在防风口处加盖防虫网,防止成虫进入棚室内危害。
(3)土壤处理:在番茄定植时,可用2%噻虫嗪颗粒剂1000~2000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50公斤,拌均匀后进行穴施,由于噻虫嗪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药剂溶解到土壤中的水溶液后可被番茄根系吸收,传输到植株的顶端,将危害番茄的白粉虱杀死,具有操作简单,持效期长,效果好等特点。
(4)喷雾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可选用24%阿维·螺虫酯悬浮剂8~10毫升/亩,或12.5%阿维·啶虫脒微乳剂15-20克/亩,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25~30毫升/亩,或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30-40毫升/亩等药剂,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白粉虱的继续危害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