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周猪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短暂上涨后或将呈震荡弱势下行走势,饲料暴涨600元/吨!还有提价空间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6:03:37
字号:

一、整体来看,全国生猪收购价钱浮现以稳为主的态势。

未来两周猪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短暂上涨后或将呈震荡弱势下行走势,饲料暴涨600元/吨!还有提价空间吗?

北方地域全线企稳,批发市场白条走货迟缓,整体买卖积极性偏差,部门商户存在剩货现象,屠企收猪情形有减量现象,供给端看涨情感较浓,部门地域屠企收猪依旧有难度。

南方地域稳中小涨,上涨地域较少,跟着吃亏的连续,养殖端的惜售心态将会有所削弱,要求疲软影响下,将来两周猪价连续上涨动力不足,短暂上涨后将呈震动弱势下行走势。

估计猪价窄幅调剂为主

春节过后,生猪价钱连续低迷,饲料厂商却纷纭提价,掀起又一轮提价潮。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来看,包含新盼望、通威等在内,陆续有30多家企业公布每吨饲料提价50-300元不等,甚至贵州邦宏农牧有限公司所有浓缩料每吨提价600元。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认识到,此轮饲料涨价主由于以豆粕为代表的原料价钱大幅上涨。

对于后续饲料价钱走势,市场有所分歧。

供应端来看,饲料价钱重要以本钱为导向,若原料后续连续上涨,不消除仍有提价空间。

但也有剖析人士表现,跟着国际局面、运输等影响因素消解,猪、鸡结束产能去化,要求减少,饲料价钱可能会下行。

豆粕价钱大涨致饲料企业涨声一片

继2022年年初涨价后,近日饲料企业又掀新一轮提价潮。

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公布自2022年2月20日0时起,对水产料价钱上调260元/吨-500元/吨不等;海南省饲料兽药行业协会公布,2月16日0时起,建议各企业依照实际情形对部门饲料成品价钱每吨上调50-160元不等

此轮饲料涨价涉及畜禽料、鱼料,涨价幅度多在50-300元/吨。

多家公司在涨价通知中均表现,涨价的原由于原料供给紧张,原料价钱大幅上涨。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豆粕高级剖析师邹洪林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现,年后这一轮提价重要是原料价钱连续上涨导致,特殊是以豆粕为首的蛋白原料价钱上涨,叠加其它原料价钱坚持坚挺,从而令饲料本钱产生明显上升。

举例而言,猪饲料原料重要由玉米(占60%~65%)、豆粕(占17%~20%)构成,若玉米价格过高,饲料厂商会挑选小麦、高粱、大麦等部门替换。

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全国43%豆粕现货均价为4214元/吨,年内累计上涨669元/吨,涨幅18.87%。

折算至饲猜中,每吨饲料本钱增添114-134元。

豆粕大涨的同期,玉米价格则较为坚挺,连续在相对高位运转。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高级剖析师谢晋江告知记者,今朝全国玉米周度均价在2684元/吨,玉米市场价钱区域分化,大型粮贸企业提价收购,市场价钱小幅上涨。

饲料的价钱受供应端和要求端两方面的影响,此轮上涨重要是供应端的问题。

搜猪网首席剖析师冯永辉向财联社记者剖析,一方面南美大豆受灾减产,国际豆类供需形势由宽裕转向紧均衡,豆类价钱随之上涨;另一方面,国际局面紧张,国际大投行追求大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来避险,进一步推高价钱,加之冬奥会召开,对海运交通等有所影响,供给减少,国内豆粕价钱跟涨。

卓创资讯剖析师许亚婷也向记者表现,年后东北基层仍存惜售心态,产区玉米上量节拍偏缓。

叠加贸易商采购建库意向晋升,产区玉米窄幅上行。

随同产区价钱及部门地域运费走高,销区饲料企业玉米到货价钱水涨船高。

对于全面吃亏的终端养殖而言,偏强的玉米价格带给饲料企业较大的压力。

饲料提价可否笼罩原料涨价的幅度?邹洪林告知记者,年后多个饲料供应商对其饲料销售价钱举行了2次左右的提价,提价的幅度基础能够笼罩原料本钱上涨的幅度。

因大都大型饲料集团有部门年前采购的相对低价原料头寸,叠加饲料成品料的价钱上涨,今朝整体来看,猪料仍有盈利,禽料大都在盈亏均衡线四周。

冯永辉也向记者表现,提价是能够笼罩本钱涨价的,但利润空间难有晋升。

由于饲料行业是完整竞争的行业,通常会依照本钱涨幅来举行提价,若你提价幅度大了,不成防止的会影响销量。

后市提价空间现分歧

事实上,自客岁起,饲料厂商就已经多次提价,海大集团客岁Q3后招待调研时就表现,饲料总体销售价钱同比有大约15%涨幅。

那持续提价之后,后续是否还有提价空间?

从供应端来看,业内广泛以为还得看玉米、豆粕等重要原料的价钱走势。

有饲料企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坦言,饲料是本钱加成的模式,原资料本钱占比特别大,若原料价钱上涨,不消除持续提价的可能。

正虹科技答复投资者提价预期问题时也表现,公司将依据饲料原资料价钱波动走势情形,恰当性调剂饲料产品的销售价钱,详细以各饲料供应商宣布的价钱通知为准。

谢晋江的概念与企业概念一致,其告知记者,年内饲料价钱不消除仍有提价空间。

重要原因在于本年大都原料价钱高位运转,近一月是以豆粕为首的蛋白原料价钱上涨迅猛;以玉米为首的能量原料价钱虽未有明显上涨,但价钱整体坚持坚挺,同期添加剂多个品种价钱相同坚持坚挺。

许亚婷亦指出,就今朝基层售粮进度及心态而言,短线产区玉米仍有窄幅上行空间,饲料本钱或趋涨为主。

但值得留意的是,在饲料不断提价的同期,猪、鸡等价钱连续下行,养殖本钱与畜禽价钱倒挂,畜禽养殖处于吃亏状况,这些因素会导致畜禽产能降落,进而减少饲料要求。

饲料价钱上涨影响生猪出栏的速度和补栏的积极性。

据我们认识,节后豆粕及饲料价钱上涨后,导致良多养殖户快速出栏,甚至提前把本应下个月出栏的小体重猪抛售了。

冯永辉说,等到猪、鸡结束产能去化,饲料要求变差;若国际局面缓解,海运恢复,饲料价钱下行的可能性更大。

但谢晋江却以为,斟酌到饲料企业作为中心环节的加工企业,饲料成品料价钱的上涨更多来自于原料价钱的变更,固然下游养殖利润恶化会对其造成必定压力,影响饲料销量,但较难转变其以本钱为导向的基本,所以不消除仍有提价空间。

未来三年养猪会进入微利时代。

猪肉价格的波动,自有其规律性,因为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近十年来看,猪肉价格仿佛过山车,大起大落。国家虽采取了一些积极干预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去年至今,猪肉价格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对养猪业开始垂青,准备进军养猪业,大干特干。一些地方开始上马大量的养猪场项目,认为是抓住了发展机遇,实践证明,热点一定不是风口,只是在给接盘侠挖坑。

去年以来的猪价上涨,受到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首要的原因是传统养猪的主力军,普通农户退出了养猪业。究其原因是一家一户养几头猪,把粮食转化猪肉,相当于零存整取,几乎没有经济效益。农村的空心化,加剧了这个进程。我们镇过去基本上农村人均年出栏1头猪,现在人均年出栏仅有0.3头左右,有可能更低。其次是环保要求比过去更严,养猪的成本更高,有些地方的猪场因为环保不达标,直接被关停。客观上使出栏猪的数量短时间下滑,尽管去年几部委联合行文,要求为养猪企业提供便利,不能一禁了之,但环保的红线仍是带电的高压线,部分养猪场面临生存压力的事实不容回避。

三是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应该说是对养猪业形成了重创。最直接的后果是能繁母猪的锐减,仔猪价格飞速上涨,7公斤左右的仔猪价格高达2000元/头,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年初,某上市公司猪场外等装运仔猪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普通养猪户想要填槽,一猪难求。少了能繁母猪这关键一环,出栏猪增加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各级政府对新增能繁母猪给予财政补贴,但能繁母猪要达到之前的水平需要时间。即使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至少也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养猪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每一个猪周期,都伴随着能繁母猪的大量淘汰至大量填槽。这一过程总是滞后于市场供需的慢反应。同工业产品不同,养猪业对市场的反应总是慢半拍,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养猪的自然周期决定的。如果要进入养猪这个行业,就必须做好面对这个猪周期的准备。现在养猪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养猪从过去的农户散养为主,逐渐过渡到大型养猪场为主。养猪的规模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千头、万头养猪场如雨后的春笋般在迅速扩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的农户已不再养猪。专业化的猪场,一两个人就能轻松实现年出栏生猪千头,普通农户只能望洋兴叹。

二是养猪场从自主经营逐步转向代养模式。为了规避猪周期的风险,大量的养猪场选择和大型企业合作,充当代养场。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代加工厂,自已只赚取有限的人工费和场地费,市场风险由大企业来承担,好处是风险小,旱涝保收。坏处是,与高额利润无源。大量的利润被大企业拿走,代养场只能挣点血汗钱,说白了就是高级打工仔。大企业垄断了仔猪、饲料、兽药的供给和出栏猪的定价,代养场沦为附庸。

三是养猪的门槛会大幅度的提高。环保达标限制了部分投资人,环保达标需要不少的资金。规模养猪场本身要求的的自动化和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将是很大一笔开支,一般投资者难以接受,而且,同所有农业产业一样,回收周期相当的长。疫情的风险更是悬在所有养猪户头上的一把利剑,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一夜回到解放前。

四是养猪业会被少数上市公司垄断,普通猪场只会沦为他们的生产基地,散户没有市场地位,不与大型养猪企业合作,将会生存艰难。不久的将来,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天下,大量的小规模养猪户只能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更长,分工更细,成本更低,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产品的附加值更高,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强。同所有的行业一样,最终赚到超额利润的总是处于行业头部的几个巨头,其他的行业主体,只能跟在后面喝点剩汤剩水。

如果你是养猪大军中的一员,或者准备从事养猪,给一点小小的建议。判断猪价走势有两个基本的指标,一是如果仔猪价格在一定时间出现价格明显下滑,就是市场饱和释放的信号。二是如果大豆、玉米价格在一段时间明显走高,可能就是生猪过热的表现,这个时候不建议投资或者扩能。当然要进行综合判断,比如官方发布的猪存栏出栏数量,能繁母猪数量,以及提示预警信息等。再比如,就是对生猪周期的预判,这要结合过往猪周期的形成发展来综事研判。

一年内,猪价应该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三年后,猪价下滑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过高的仔猪价格会刺激能繁母猪的增加,这个增加效应会在两年后达到一个峰值,再小半年,猪出栏就会形成峰值,猪价就回归正常,甚至低谷。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包涵。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63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