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蒙犬
这是一种形似“拖把”的生物。
但其实是是犬的一种,可蒙犬,又叫可蒙多犬,大型犬,属于匈牙利牧羊犬的一种,毛承绳索状垂直生长4年可长到地面所以又称为“拖把犬”。此种犬只有白色一种毛色,如果看到过黑色的...一定是拖把没错。它还是唯一能潜水的犬(看得出)。可蒙犬常年生活在户外,它的白色被毛可以将它隐藏在畜群中,免受猛兽的袭击,厚厚的被毛还可以抵御恶劣的天气。可蒙犬其实是守卫犬,而不是牧羊犬。
2、貘
貘(另有一写为“獏”)主要分布在美洲。有着“长猪鼻”的大型草食动物。有着较强攻击性的 奇蹄目哺乳动物,与马和犀牛是近亲。现存仅有五种貘,拜尔德貘,山貘,巴西貘,马来貘,卡波马尼貘。其中,卡波马尼貘是体型最小的貘,体重约105公斤。现已成为濒临灭绝的动物。
3、水滴鱼
世上最丑最忧伤的鱼。
又名忧伤鱼或软隐棘杜父鱼,身体呈凝胶状,密度比它身体内含有的水分还小,使得它能够漂在水上。由于长着一副哭丧脸,被称为“全世界表情最忧伤”的鱼。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沿岸,最深达800米的海底当中,由于很难到达这种鱼的栖息地,所以很少被人类所发现 。获得英国丑陋动物保护协会(the 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举办“世界最丑动物”评选冠军。由于深海捕捞作业,水滴鱼正遭受灭绝的威胁。(又是一个长得丑要被灭的...)
4、面包树
常绿乔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达40多米,寿命通常都在 500年以上。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而美,一叶三色。雌雄同株,雌花丛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状。在它的枝条上、树干上直到根部,都能结果。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实,味道香甜,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维生素A和B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人们从树上摘下成熟的面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时,就可食用。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及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都会取食面包树的果实,阿美族人在果实快要成熟时,摘下来去皮水煮食用,此外还会将白色乳汁拿给小孩子当成像口香糖一样咀嚼。
5、卷柏
会复活的植物。
每当气候干旱,严重缺水的时候,它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腰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如同枯萎了一样,又轻又圆,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能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的打开,恢复“庐山真面目”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如果它又感到水分不足,住的不称心如意,它又继续的把起根来,再过旅游的生活了。卷柏就这样旅游着,有水就住下,,无水就滚走,所以难怪有人称它是植物王国中的“旅游者”。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 教育 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 学习 方法 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学习参考。
泸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上册知识点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是基本反应类型
(2)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药品
(3)定:固定试管
(4)点:点燃酒精灯
(5)收:收集氧气(利用排水法)
(6)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试管内的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这时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和导管内排出的空气。如果收集,则收集的气体(氧气)不纯
(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的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中的水变红
(7)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六、氧气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它 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三、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 措施 :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