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青州兵非常厉害,曹操是从哪里招募的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1℃   发布时间:2025-02-18 22:27:34
字号:

其实关于青州兵这个话题,我给你点了赞。所谓青州兵,就是曹操收编三十万黄巾降卒之后,从中挑选精锐组成的一只独立军团。

曹操的青州兵非常厉害,曹操是从哪里招募的呢?

根据三国志里的青州兵来历记载:

( 初 平 )三 年( 公 元192 年 …夏四月……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虽然在张角和他的兄弟们挂了就算终结,但是三十六方黄巾还有大量势力,只是没了***,朝廷认为已经成不了气候了,让地方官员们自己剿灭好了。这里面,后来比较知名的大概就是三股吧,白波、黑山以及这个青州黄巾。

当年,袁绍还只是个郡守,治下是渤海郡。他的顶头上司是冀州牧韩馥。那时候麴义脱离韩馥并击败了前去围剿的韩馥的战五渣部队,这让袁绍眼前一亮,结交麴义,对韩馥的夺权又迈出了一大步。

青州黄巾受到重创,只能换个方向。东面是海,南面是当时经营得不错的陶谦,只有西面的兖州刘岱没什么防备。刘岱的视线还在看着冀州,并友好地给韩馥写信警告他要堤防袁绍,说不定还因为青州黄巾北上抄略渤海而为韩馥感到庆幸。又是一个万万没想到,青州黄巾突然西进,刘岱匆忙上阵打出了GG,整个兖州在慌乱之下,经由张邈、鲍信、陈宫等人一忽悠,曹操成功地上了位。

曹操在收编了青州黄巾兵中的“精绝者”之后,便把他们统称为“青州兵”。

收编的是青州黄巾军所以才被称之为“青州兵”,而不是打下青州后才编制的兵种。

曹操死后,青州军就地解散,多半是因为他们的忠心完全建立在对曹操人格魅力的敬仰上,随后便化作了一段传说。

黄巾起义为什么能够撼动大汉王朝

《魏书 武帝纪》记载曹操早年曾担任济南相,颇有政绩, “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其中一件功劳是“禁断*祀”。裴松之注有更详细的介绍 :“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祀由此遂绝。”

*祀,即不合礼制的祭祀。《礼记·曲礼》曰 :“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祀。*祀无福。”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每朝天子都会规定百姓允许祭祀的对象,例如天神、地祇、人鬼。其中人鬼又包括先帝,功臣,圣贤,以及各家的祖先。如果百姓为上述之外的人或神建立祠堂,供奉香火,就被认为是*祀。

城阳景王刘章是谁呢?时间往回拨三四百年,刘章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肥的次子,被封为朱虚侯。(朱虚县在今山东省潍坊市。)刘邦死后,吕后称制,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人彘,又杀死戚夫人之子如意,大封吕氏为王,暗杀少帝,严重威胁到大汉的安危。后来刘章与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共同铲除了吕后,因功封为城阳王。城阳国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

如此说来,刘章实在是西汉大大的功臣。为什么他的祠堂被称为*祀呢?原来刘章的父亲刘肥在一次宫廷宴会上,险些被吕后毒杀,幸亏汉惠帝暗中保护了自己的异母兄长。宴会后刘肥赶紧上奏,将齐国的城阳郡献给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吕后一高兴,就放刘肥回齐国封地。后来,吕后又分出齐国的济南郡作为侄子吕王的封地。所以,刘章之所以积极策划除掉吕氏,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雪耻。

当然刘章也有自己的算计,一心想扶持兄长(第二代齐王)刘襄当皇帝。奈何刘肥是刘邦的私生子,刘襄弟兄几人又很彪悍,一众老臣都不答应,最后迎立了性格温和的代王刘恒,也就是汉文帝。不仅如此,汉文帝登基后没有兑现承诺封刘章和弟弟刘兴居(也参与了产出吕氏)为赵王和梁王,实际上还削减了刘襄的齐国,并从齐国分出两块地方封刘章和刘兴居为城阳王和济北王(大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

汉文帝即位后第二年,刘襄去世。汉文帝三年,刘章也去世了。同年,刘兴居谋反事败,自杀。虽然我们在《史记》和《汉书》找不到任何证据,刘襄兄弟几人的死因实在大有可疑。刘襄去世时才三十岁,刘章更加年轻。而刘兴居的封地只有去去一个济北郡,哪来的胆量谋反?这些都是西汉王朝极力隐瞒的秘密。

西汉后来的皇帝都是汉文帝的子孙,他们自然不会为功臣刘章修建官方的祠堂。可是齐国(今山东省)的百姓不能不怀念自己曾经的国王,不能不崇拜铲除诸吕的英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刘章在齐国民间一直以来都有被私下当作守护神崇拜着。

古文家王莽建立新国后,按照《禹贡》把天下重新划分为九州(传说大禹治水时测量天下土地,划分为九州)。刘秀建立东汉后,保留了九州的设置。其中青州约等于齐国。这便是《三国志》里青州*祀的来历。

可是一个小小的济南郡,竟然有六百多间刘章祠堂,实在也有些奇怪。这就要说到东汉的建立和衰亡了。

光武帝刘秀出生南阳地方豪族,早期跟随刘秀的将领很多也是南阳及其周围的地方豪族(妻子阴丽华,好友邓禹等)。刘秀后期最强大的两个敌人是陇右的隗嚣和蜀国的公孙述。在讨伐隗嚣和公孙述时,西北地方豪强马援,窦融,梁统等都贡献了极大的力量。东汉建立后,这些家族长期分享着核心权力,而且长期为刘家输送皇后和妃子。放眼中国历朝历代,外戚在东汉最为兴盛。

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经常迎立刘氏旁系的年幼子孙为帝,把皇帝作为傀儡。为了对抗外戚,这些小皇帝又常常把抚育自己长大的太监当作依靠,这便是宦官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的崛起。

概言之,东汉末期,刘氏已经丧失了权力,朝廷上外戚和宦官互相争斗,你死我活。中央官僚和地方官员也纷纷支持其中某一方。由此,民不聊生,盗贼四起,外寇入侵。在这种情况下,百姓自然希望有一位救世英雄能出来解救苍生。加之黄老之术长期在两汉民间盛行,齐国本就是方士和神仙术的发源地,百姓纷纷修建刘章祠堂也就不奇怪了。

年轻的曹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不说真知灼见。不久后,张角在钜鹿发动黄巾之乱,张鲁在汉中大兴五斗米道,左慈,于吉,华佗等神仙也大行其道。孙策之所以斩杀于吉,曹操之所以下狱华佗,实际都是希望打压民间信仰,重塑朝廷权力。(当然,华佗主要是一位杰出的大夫,而张鲁实际上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们和张角,左慈,于吉有着本质的区别。)

魏晋之后,道教越来越兴盛,佛教也逐渐被当权者和百姓所接受。自此,中国文化从儒生当道(广义的儒生包括百家之学)变成儒释道三家并存。

黄巾起义为什么能够撼动大汉王朝

《三国演义》以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开篇,起义的筹备以及各种措施纲领,在公元183年已经确立。

由于汉灵帝的种种暴政,加上天灾人祸横行,天下许多州郡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游民。此时,张角出现,以“太平道”号召民众,掀起了一场震动天下的黄巾起义,成为汉末大乱最直接的导火索。

三演义中,黄巾义军多是以反贼面目出现,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最大的功效就是成就了野心勃勃的各路诸侯.比如曹操得势,就是招降了30万青州黄巾。正史中的黄巾军,很强大,多次大败朝廷正规军。黄巾之乱的最后消灭,和演义中的刘曹孙三杰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由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兴起迅速,衰败也快,前后不到一年,就被朝廷剿灭。虽然之后也有起义军标榜自己是黄巾,不过主力已丧,影响甚微。

黄巾起义短短数年间迅速崛起,其浪潮之大,几乎把东汉王朝的巨轮直接掀翻。

那么,黄巾起义为何成为能够撼动汉朝根本呢?

其一,有宗教外衣。

张角宣扬自己有南华老仙传授的三卷天书,能呼风唤雨。张角自号“太平道人”“大贤良师”。古代各种起义、政变,都喜欢用一些迷信手段。只要是披上宗教外衣,增添神秘色彩,事情的成功率就高了。像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也是以黄河石人出,弥勒佛降世号召民众。

其二,有民众支持。

中平元年正月,瘟疫流行,奸佞当道,几乎没有什么救治措施。张角散施符水,为百姓治病,百姓感恩戴德,他从此获得了民众支持。秦代末年,人们不堪重赋和劳役不得不造反。隋代末年,隋炀帝倾国远征高丽,若非天灾人祸,老百姓不会铤而走险。

但是,即便是汉末大乱,朝廷当中也有许多贤德官员秉持公义。官僚阶层并没有沦落到腐朽不堪的地步。东汉王朝在一些官员和百姓心中多少还有些威信。是以终曹操一世,始终不敢篡汉自立。

其三,有严密组织。

张角有徒弟五百人,据说个个能画符念咒。张角将这些人分散到全国各地,发展各自的人马。以往起义,往往集中一地,然后扩展。张角率领的“黄巾起义”是在全国各地同时起义,声势,影响,都达到空前。张角将全国各地徒众,分为三十六方,大的有一万余人,小的有六七千人,每个地方的首领都自称将军。也就是说,张角设立的三十六方,主要是以区域作为划分的依据,一如汉朝在全国设立不同的州郡。且各地首领都有比较独立的权力,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样做有好处。

其四,有统一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句话简单明了,告诉人们,代表“苍天”的东汉朝廷已经要灭亡了,而代表我们穷苦百姓的“黄天”应当建立。苍天,黄天,既有颜色的对比,更有政治内涵的不同。“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相约全国各地的太平道徒众都在甲子年发动起义。

还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要想在各地同时举世,不可能临时通知,于是张角苦心设计,甲子年既是老百姓们认为六十年一甲子的第一年,又象征除旧布新;天下大吉,既是说甲子年是个好年头,又是说甲子年我们同时起义。参与起义的民众基本上没有文化。口号通俗易懂,便于落实。

其五、有区别措施。

一旦起义爆发,往往会陷入混乱,如何避免在战争中自己或者家人免受伤害,张角竟然也想到了。他让参与起事者在门上写上“甲子”二字。既不会让官府注意,又可以让组织内部的人知道。交战时以黄巾裹头,免得误伤。这种手法也为以后的农民起义所效仿。

其六,有朝廷内应。

和大泽乡起义不同,陈胜吴广被逼无奈,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蓄谋已久。连朝廷十大常侍之一的封谞都被张角收买了,可见准备充分。张角同学精通官场心理,封谞虽然是“十常侍”之一,可却经常受到张让等人的欺凌。封谞要上位,就必需借助他人的力量和大量的金钱。张角投其所好,两人一拍即合。

可惜,张角用人不当,派弟子唐洲去联络封谞。唐洲胆小,直接跑到朝廷告发师父和封谞密谋造反。封谞立刻被捕入狱,起义的很多资料泄密。张角只能提前举事。这也为黄巾起义最后的败亡,留下了祸端。

其七,有明确定位。

起义时,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三位没有称什么大将军,大丞相,或者称王称帝什么的,那些都是世俗的官职。张角三兄弟依然是化身为神,以天公、地公、人公自居,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具有神秘色彩。

其八,有施政纲领。张角对众人说:“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张角等人以圣人自居似乎没有什么创意,但可以和百姓共享太平,这和秦末起义,经常标榜为某个国家,某个名人而起义不同,百姓们斗争有动力了,因为这是创造自己的幸福。

因为以上八大原因,张角率领的黄巾起义,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遍及天下,官军望风披靡。中央军抵抗不利,于是汉帝下令各地豪强可以自主征兵。虽然可以剿灭起义军,但直接导致了各地豪强势力的壮大,拉开了诸侯割据的序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49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