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墙体建设上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建设空心墙。
从理论上讲,空心墙保温效果是不错的,但是作为温室建设的墙体,它不单纯是用来保温的,而且是用来蓄积热量的。
空心墙因为体积小、容量小,所以蓄积的热量少。一旦遇到连阴天,它蓄积的热量不足,大棚温度也就低了下来。
再一个就是温室建设当中,搞大、厚、宽土墙,有的搞到5~7米厚,把整个温室栽培面的土去掉80厘米~100厘米深,这种建设更不合理。
首先,浪费人力物力、造成无谓的花销。
更大的问题是在温室中如果把熟土全部去掉,留下生土,就是3年也养不过来。
肥力低会造成减产。
温室的土壤减掉之后,造成地势低洼,夏天雨季积水,会导致3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能进行栽培。
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且土地利用率低。作为山东省来讲,1米厚的温室墙就足够了,墙体不必要建得太厚,厚不一定保温效果就强。
因为热量传递,都是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传,墙体再厚,其墙体热量也不会或很少向温室内释放,只往棚外散失。
因为棚外是凉的,棚内是热的,一天24小时都是棚内向棚外输出热量。
厚墙只不过是传热慢一点、散热慢一点,保温效果好一点。
它的热量蓄积得再多,绝大多数热量会传向室外。
真正的墙体建设根本用不到盖大厚墙,应该盖实心墙,土墙最好,也可以里面砌一层砖墙,然后外面培上80厘米的土。
但是墙体外面不管是山墙还是后墙,一定要设上保温层,就是在墙体外面加上20厘米厚的碎草,用玉米秸秆也好,麦秸也好,把墙体封闭起来,然后用旧薄膜把大棚整个墙体封闭起来,使墙体外面有一个保温层。
由于薄膜和墙体之间夹着一层不传热碎草,草中形成一层不流通的空气层,这样,保温性能提高了,墙体的热量就不再外传了。
白天高温的时候墙体蓄积热量,夜间气温下降的时候,释放的热量不再向室外传递,大部释放于棚内。
这样不需要多厚的墙体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要更好的保温的话,最好是建蜂窝墙体,就是墙建好之后,在墙内每间隔30~40厘米高打一排洞穴,每间隔40厘米远打一个洞穴,让墙体有一套系统的吸热穴。
打洞的时候要斜着打,一米厚的墙要打80厘米深。可以把铁管磨尖,然后向墙内斜上方向打洞。
这些穴洞,白天热空气进入穴洞,把整个墙体加热,墙体热了以后,外面有保温层,热量不外传。
这样把热量蓄积起来,到晚上或连阴天时洞内热空气通过对流向室内释放热量,稳定室内空气温度,遇到寒冷天气不至于造成冻害。
所以墙体建设应该特别注意设置保温层,减少热量外传,提高温室保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