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超标,氨氮去除工艺该如何选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04:37:32
字号:

工业废水中的5种氨氮去除方法如下:1、折点氯化法:该方法去除氨氮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

氨氮超标,氨氮去除工艺该如何选择?

化学沉淀法:在氨气皮水中发加化学沉淀利使废水中污染物生成溶解度很小的聚合物,或者生成不溶于水的气体产物,达到去除的效果,废水中氨氮作为肥料得以回收。但是去除效果差

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指在固体颗粒和液体的界面上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法选用对NH4+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沸石作为交换树脂,

可以很好地去除氨氮。

4、膜分离技术:该工艺是利用膜的选择性,达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5、生物法:指废水中的氨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等反应,最终形成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传统的生物法氨氮去除工艺占地面积大,硝化反应速率低。针对这个弊端,湛清环保自主研发了HNF-MP1高效硝化反应器从根本上提高了硝化反应速率,采用高效硝化细菌+自旋转填料+多级自回流分离器,强化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的数量,极大提高硝化反应速率,硝化负荷可提升至0.2-0.5Kg.N/m3d,氨氮去除效率成倍提高。

(1)氨氮来源

氨氮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其中,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90%为氨氮,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投饲量。(2)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

氨氮毒性强弱不仅与总氨量有关,且与它存在的形式也有一定关系,离子氨氮(NH4+)不易进入鱼体,毒性也较小,而非离子态的NH3-N毒性强,当它通过鳃、皮膜进入鱼体时,不但增加鱼体排除氨氮的负担,且当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血液中的pH相应升高,从而影响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经研究证明,当NH3-N浓度越高,越可降低APK(血清碱性磷酸酶)和LSZ(血清溶菌酶)的活力,其活力异常变化,反映了机体代谢功能失常或组织机能损伤,因而导致鱼体不正常反应,表现为行动迟缓、呼吸减弱、丧失平衡能力、侧卧、食欲减退,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性败血症相似的症状,并影响生长。另外,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温度和pH愈高,毒性也愈强。这也是鱼类为什么在夏季、当池水中pH超过9时,易发生氨中毒的原因所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43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