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是用青绿饲料做成的,目的是贮存,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中的营养不损失,以利于冬天秋天无草料时使用,比制作青干草的损失要少得多,营养保存率达到90%左右,而青干草保存率只有65%以内。特别是其中的维生素营养保存完好,
可以直接将牧草或青绿饲料适度晒干,晒成含水量60%左右,晒软即可,再用力压实于容器或窖中青贮,也可以添加人工菌种,如活力99生酵剂或粗饲料降解剂等来青贮,效果更为稳定 。
压实压紧密封好,保存一年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主要集中在夏天多收割大量的青饲料来青贮,当然是一年四季都可做,只是冬天也没有草料呵,除非您是海南的。
制作的方法可以如下:
农家料如甘薯藤、木薯渣、植物块根(薯)、茎、叶、藤、野猪草、瓜果皮渣、青绿玉米秸秆、青甘蔗秸秆、甘蔗渣、甜菜渣等。这些农家料均须经过热处理或发酵脱毒处理后方可喂猪,传统上是先煮熟后喂猪,但这样既很麻烦,又耗工时,也无法贮存备用,大量重要营养素也给破坏了,实为可惜。
发酵方法:将甘薯藤或其他上述青饲料材料切碎,取500公斤,“粗饲料降解剂”一包(或99复合通用饲料发酵剂2包效果更好,先与10公斤玉米粉混合后备用,也可用活力99生酵剂一包),,食盐700克,玉米粉10公斤,拌匀,然后将料填入陶缸或水泥池中,压实压紧,扎口或密封好。也可用青贮发酵窖(见右图)用塑料膜垫在一个土坑内,堆上料压实后再盖上塑料膜,压边密封,进行发酵。约2~8天(夏短冬长)后,产生浓郁醇甜酸香味,色泽金黄时,便可直接喂猪,不必煮熟,也可存到冬天缺饲料时喂猪。表面长有一层膜时(密封好就不产膜),则弃掉这一层不用。
发酵青饲料最关键的技术是:一是要控制好含水量;二是要严格厌氧发酵,即压实密封。
注意控制物料的含水量是此项技术的最关键的内容之一,也是所有青贮发酵技术的关键。注意料的含水量要达到50~70%左右为最好(手捏成团,手指间有水印出但不滴出为度,如果用的甘薯叶太湿,则需要适当晾干或晒干2~5小时后,变软后再用)。尤其是对于草类资源,鲜草的含水量都是比较大的,可以达到85%的含水量,如果直接进行降解处理,在发酵过程中牧草中的水份会因细胞破裂而渗出来,造成物料水分含量过高,发酵容易糜烂甚至发臭,同时产酸过多,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造成亚硝酸盐中毒。如果不想用晒的方法,或遇到长期阴天,则解决含水量的方法还有:或掺入吸水性的材料如细米糠或细麦麸等20%以上一起发酵,以便上发酵过程中青饲料细胞内渗出的水份,被这些吸水性材料吸附掉。
第二是注意不可采用打堆发酵的方式来发酵青饲料,以及不能用编织袋随意装料的方法来发酵,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做到严格厌氧发酵,密封不好,青饲料发酵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物料,一定要做到严格厌氧发酵,即压实压紧密封好进行发酵和保存,一定要用容器来发酵,否则易产生亚硝酸盐,实际上乳酸菌发酵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但如果操作不当,密封不严,没有压实,或采用打堆或装袋的发酵方式,则有可能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等;另外,还要注意,平时取用发酵青饲料时,取用完毕后,剩下的发酵青饲料要再次密封好保存。
如果您嫌麻烦,不想晒干,则也可以切碎后,加入纯干的细麦麸或细米糠20%左右,这样,在发酵过程中,青饲料细胞中渗出来的多余的水份,可以被这部分麦麸或米糠所吸附,而不至于造成过湿;注意要用细麦麸或细米糠,目的是减少物料中空气间隙量。
如果发酵后,酸度过高,可以用1%~3%的小苏打或生石灰粉(注意不能在发酵前加入)进行中和后,再喂动物,或每100公斤发酵料添加10克糖精进行调节适口性。
如果要长期保存,则要密封严格,并压紧压实处理,尽量排出包装袋中的空气,这样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在保存的过程中,降解还在进行,时间较长后,消化吸收率更好,营养更佳。其他固体发酵的糟渣也是这个原理,当然,前提条件是能确保密封严格,不漏一点空气进入料中,则时间越长,质量更好,营养更佳(但实际生产中,很多用户并不能保证密封严格,所以,建议尽快用完为好),我们有一个用户发酵全价饲料,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一年后,饲料非常完好,适口性极佳,酸度也没有升高,动物吃后,明显提高抗病力和消化吸收率。
注意防止青贮料二次发酵
青贮饲料二次发酵是指青贮饲料在开窖饲喂后,由于窖内温度升高而使通气部分青贮饲料产生的发霉现象。品质较好的青贮饲料易发生二次发酵。出现二次发酵后,青贮饲料的糖分可损失10-24%。若有大量的霉菌活动而发生霉变或产生亚硝酸盐,喂牛羊后,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防止青贮饲料二次发酵的方法主要有:青贮原料不可切得太长,玉米秸以1-2厘米、甘薯秧等藤蔓类以2-4厘米为宜;所含水分应在65-70%,密度要高,每立方米的重量不可少于700公斤;原料预干不可过度,适时收割,防止玉米秸受霜害。
二次发酵是在开封后青贮料与空气接触后开始的,所以要根据所养牛羊的数量和采食量决定开口大小,开口要尽量小。每次取出青贮饲料后,用塑料薄膜将表面盖好,使之不通气。已经发生二次发酵的青贮饲料,又一时吃不完的,应把上层已发热的饲料装到密封的塑料袋中,尽快饲喂。对下层的青贮饲料用丙酸按每平方米0.5-1升的剂量喷洒表面,上面覆盖塑料薄膜,这样可有效制止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
袋装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1、包装袋的选用、规格、制作方法及容量
用工业生产的无毒薄膜,双幅袋形塑料,厚度8—12丝,常规纤维编织袋。
规格:塑料袋的大小也可随自己需要而定,但是塑料口袋过大不易装填,过短成本高,一般塑料袋规格为长150厘米,宽100厘米。
制作方法:将裁好的塑料袋的底端用封口机或用家用电熨斗封成口袋。
容量:规格为长150cm╳宽100cm的塑料口袋每袋装禾本科牧草90—95公斤,装豆科牧草100公斤。
2、青贮原料:凡是含水量60%以上,绿叶面积50%以上的无毒无霜冻可做饲用的绿色植物均可作为青贮原料。常见的青贮原料有:玉米、高粱、向日葵、甜菜叶、山药蔓、杂草类、禾本科牧草、块茎类、豆科的苜蓿、沙打旺等,原料的含水量多少是决定青贮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青贮料的品质。青贮原料的粗细、软硬、切碎程度不同,其适宜含水量亦不相同。一般认为,最适宜乳酸菌繁殖的含水量为65—75%。豆科牧草的含水量以60—70%为最好,质地粗硬的原料的含水量以78—82%为宜,而幼嫩、多汁、柔软的原料的含水量应低些,以60%左右为宜。
3、切短与装袋:为了使青贮饲料堆制均匀,紧密压实,并排出空气,装袋前将青贮料用青贮机械切碎。切碎长度:喂牛切短4—5厘米,喂羊切短2—3厘米,在青贮料装袋之前,用与塑料口袋等大的纤维编织袋套装在青贮塑料袋外面,以防止将青贮塑料袋撑破或划破。切短的青贮料装入塑料口袋里,装一层踩一层或用手压实,(注意不要踩破或划破塑料口袋以防漏水透空气)。装满压实后,将袋内的空气用手挤压排出袋外,用绳扎紧袋口。豆科牧草(苜蓿、沙打旺、山竹子)最好与禾本科牧草混贮,如果豆科牧草单独青贮要将青贮袋存放在阴暗处(窖内存放),低温保存,以防太阳光照射。装袋时要连续进行,力争在短时间内完成,切不可贮贮停停,使青贮工作拖长时间或间断,整个青贮过程要做到六随:即青贮原料随收割随运输,随切碎随装袋,随踏实压紧随密封。将装满的塑料口袋排列好存放于适当地方,预防猪咬、羊啃、老鼠吃,在气温下降到零度时用玉米皮、树叶、杂草等盖好保温,以防冻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