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兰州市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却要跑到人烟稀少、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去放养一种濒临灭绝的藏豚。他花400多万元租来90万亩草场,免费送给当地藏族牧民使用这种吃着贝母、冬虫夏草和秦艽等野生中草药长大的“人参猪”,生性凶悍,甚至敢和雪豹斗狠,当年曾受到文成公主的青睐,如今却意外让他收获千万财富。这位历经生死磨难的西部硬汉,现在成了中国拥有“藏豚”最多的人!
发现神秘藏豚,辞职到深山创业
刘慧彬出生在兰州市一个工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从高中到大学都是三好生,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毕业后他顺利进入甘肃电视台工作。
不久,他又娶了一位美丽贤淑的妻子,一年后迎来天使般可爱的女儿。然而2006年5月,他却突然提出辞职,要去藏区养猪。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1消息一传出,就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令人不解的是,无论父母、妻子等如何轮番劝说,刘慧彬仍态度坚决,一定要去干这件自己认准的“大事”。后来妻子伤心至极,一气之下干脆和他离了婚。爸妈也觉得儿子太不争气,弄得他们在街坊四邻面前抬不起头来。
是一种什么样的事业,能让刘慧彬如此“走火入魔”?原来,他在电视台当记者时,经常来到大山深处的偏远牧区采访,发现这里有很多土特产都是好东西,比如牦牛肉、野蘑菇、奶疙瘩等,因缺少知名度却一直卖不出去,或卖不上价。那时,他就有了到这里来创业帮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念头。
一次,刘慧彬拜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户 *** ,热情的主人特意宰了一只小猪来款待他们,他和司机都感到十分好奇,因为在牧区经常吃的是牛羊肉。那天, *** 大叔招待他们的只有一道菜;在火炉上烤得冒油的“野猪肉”颜色焦黄,香味扑鼻。主人刚用盘子端上来,刘慧彬就忍不住夹起来一口咬下,只觉得这种猪肉味道鲜美无比,越嚼越香,回味无穷。“奇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猪肉啊,随便一烤竟能弄出如此绝妙的味道?简直比五星级酒店里的任何一道菜都棒!”
听到这话,主人非常高兴。他告诉刘慧彬,这不是野猪,而是藏豚。刘慧彬通过查资料了解到,藏豚又称蕨麻猪,由野猪驯化而来,是我国最原始也是最独特的一种猪。全世界只有在青藏高原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才生长这种猪,这里的海拔在3200米以上,最冷达到零下28℃,到处是原始无污染的雪山、草原。这种猪因为长年在草原上拱食地底下生长的蕨麻――就是人们俗称的“人参果”,以及贝母、冬虫夏草、秦艽等当地盛产的野生名贵中草药而得名,当地 *** 几百年来都叫它“人参猪”。
这种猪完全野生野长在草原和河谷地带, *** 根本不会用什么猪圈来圈养它,它的奔跑速度比狗还快,一人高的土墙一跃就过去了1 3头蕨麻猪就可以抵挡高原狼和雪豹的攻击。在一些古藏文中就记载着,蕨麻猪在吐蕃王朝时就是古代藏族藩王及土司等王室贵族享用的贡品,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时的贡品中就有蕨麻猪。唐太宗许嫁文成公主,然而公主进藏后对高原上粗糙的食物很是不习惯,唯独对“火烧蕨麻猪”大为青睐,好食此肉,并美誉其为“人参肉”。
只是多年来这些藏豚都是在草原上自生自灭,根本没有人专门饲养、管理,最终导致种群数量越来越稀少,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如再不加以保护的话,这种猪将濒临灭绝,所以,2006年藏豚被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品种”。
了解到这些,刘慧彬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如果自己专门在藏区养蕨麻猪,不仅能让城市人品尝到这种在外界很难吃到的草原美味,还能通过科学繁育不断扩大藏豚种群,使这个珍稀品种避免灭绝的厄运。这岂不是两全其美?敏锐地嗅到这个商机后,他才不顾一切地决定辞职到甘南草原创业。
花160万元收购的蕨麻猪,因一场山洪逃得精光
刘慧彬最初计划自己大规模养殖藏豚,首先需要到牧区买种猪,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兰州驾车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后,草原上没有公路,崎岖狭窄的小道两边是悬崖峭壁。这是去牧场的必经之路,一路上危险重重,有时甚至还会遇到山体滑坡。可跋山涉水跑了整整一天,刘慧彬只是在沿途草原上见到很多牦牛,连一只蕨麻猪也没有看到。
他又向山里走,到第二天中午,终于看到一户牧民的帐篷。本以为找到牧民就可以找到蕨麻猪,没想到的是,一见到生人,那个藏族姑娘就很害羞地冲出帐篷撒腿往山上跑,这可把他搞蒙了。后来才知道,在这个地方,平时男人们都到草原上放牧去了,家里只留下姑娘媳妇打理。在这种情况下,女子是不能和陌生男人随便接触的,以免被别人或自家丈夫误会。
了解到当地的一些风俗后,刘慧彬也不敢随便往牧民帐篷里闯,这样就很难打听到哪里有藏豚的消息。2006年6月,他感觉自己像无头苍蝇那样四处乱撞很难买到种猪,同时因为语言不通,还容易和 *** 造成误会,于是便联系对当地很熟悉的牧民,让对方骑着马带他进草原寻找蕨麻猪。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刘慧彬几乎走遍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原,却很难见到藏豚的踪影。原来,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饲料缺乏,藏豚只能终年靠放牧采食为主。在夏季,只有在深山里的牧场才能找到。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一群正在拱食绿色植物的小家伙,有十五六只。脑袋尖尖的有点像刺猬,黑色的毛显得有些稀疏,别看个头小,但个个野性十足。
藏豚生长极为缓慢,一年仅能长到30斤左右。据有关专家介绍,这种猪之所以濒临灭绝,主要原因还是与当地牧民的传统养殖习惯有关。因为他们平时主要养的是牦牛和羊,藏豚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祖祖辈辈都是如此,所以,牧民自然很难认识到这种稀缺资源的潜在价值。
那么, *** 以流放方式散养的这些蕨麻猪,由于每天都任其漫山遍野地乱窜,最终会不会因失控变成真正的“野猪”,怎样才能捉到它们呢?好玩的是,人家还真有一套。为了有效控制藏豚,平时牧民就在自己住的帐篷附近,定期撒些青稞面、燕麦及盐巴之类的东西,有了这些美味的诱惑,慢慢地蕨麻猪就习惯经常回“家”了。
性格豪爽的刘慧彬经常带着好酒和茶叶等到当地人家里做客,很快就和很多 *** 成了好朋友,接下来收购蕨麻猪就顺利多了。
刘慧彬在藏区收上来的蕨麻猪一天比一天多,一切都向他设想的方向发展。2006年9月,他在甘肃定西市岷县投资7万元,建了一个500多平方米的保种场。眼看惊人的财富正向自己招手时,不幸却发生了。一天早上,刘慧彬和朋友冯岷川两人,开着一辆货车把在草原收上来的宝贝运往岷县的保种场,当时车上装着花了160万元收购来的120多头种猪。没想到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暴雨,一场意外随之发生。
当时雨特别大,挡风玻璃上的刮雨器放到最快都刷不及。刘慧彬手握方向盘发现前面雾蒙蒙的一片。后来车子也走不动了。他把窗户拉下来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乖乖,水涨得那么高!由于暴雨下得太急,时间不长就引发了泥石流,只见山上的石头伴着洪水肆虐地向他们冲过来。朋友大喊一声:“赶紧跑吧,不然咱俩就没命了!”
他俩赶快跳车逃生。这批藏豚却被淹掉了,后来全部逃得无影无踪。120多头蕨麻猪就这样没有了。看到眼前的一切,刘慧彬仿佛做了一场噩梦,欲哭无泪。
吃亏赚来千万财富,成为中国“藏豚大王”
3个多月没日没夜的艰辛奔走不说,为收购这批蕨麻猪,刘慧彬前后共投进去160多万元,这可是他父母所有的积蓄。如今这一切连同他的梦想却全部灰飞烟灭,由此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但这位倔强的西部汉子并没有退缩,他决定接着到牧区找藏豚。
可是买种猪需要很多现金,他却一分钱也没有了。此时的刘慧彬面对一个颇有“钱”景的大事业只能干着急,一点招都没有。回到兰州后,他一咬牙便决定把自己的房子卖掉。
此时的刘慧彬里外为难,家里生活已经够呛,还要到藏区收购蕨麻猪,资金问题令他大伤脑筋。就在他陷入困境中时,没想到救星来了,做生意的姐姐怕弟弟愁出意外,主动提出借给他70万元,再加上卖房款等,刘慧彬很快就又从藏区收上来300多头蕨麻猪。对其进行保种繁育后,这些藏豚第二年春天就在岷县的养殖场里产了大批幼仔。
这时,刘慧彬又做出一个更大胆的举动:他把自己费尽心血繁育出来的种猪、母猪和小猪又运回甘南,让当地牧民去养。要知道,这可都是花了大价钱的。可刘慧彬这个看似吃亏的行为,牧民并不买账。因为蕨麻猪野性十足,他们嫌管理太麻烦。这时,他又向大伙开出一个更优厚的条件:到了秋天,毛猪的价格以每斤25元再收购回来!
2008年10月,刘慧彬拿出一大笔钱进行收购保种,兑现了对牧民的承诺。见养藏豚确实很赚钱,当地人奔走相告,纷纷要求同他合作。这时,刘慧彬再一次把收上来的母猪和小猪送给牧民。
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在做赔钱买卖,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刘慧彬又做出一个更为离谱的举动。2008年年底,他跟朋友合作再加上贷款,筹集400多万元,承包了90多万亩牧场,免费给牧民专门“牧猪”。面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当地人自然欢迎,养殖热情也非常高。
刘慧彬的“傻”,曾一度成为朋友们的笑资。他却认为,要想一年四季不断产出高品质的蕨麻猪,就必须有草丰水美的牧场,这样才能去游牧。他意识到,想快速扩大蕨麻猪的数量,仅靠自己亲自饲养是远远不行的,必须找成千上万的牧民做帮手。于是,他把收上来的蕨麻猪进行科学配种及繁育后,再把母猪和小猪送给牧民管理,这样循环往复,藏豚的数量就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刘慧彬的目标说出来吓人一跳:做中国拥有藏豚最多的人!
有趣的是,尽管平时刘慧彬手里没有一头猪,但靠着这种模式,到2010年,他却引导牧民为自己养殖了3万多只蕨麻猪。它们都在夏季牧场里面,只有冬天怀孕的母猪才在养殖场过冬。这年10月底,刘慧彬认为销售时机成熟,便把一批蕨麻猪运到兰州。
因为价格比普通猪肉高好几倍,又不知它的味道到底如何,起初几家星级酒店的老板都顿有顾虑,担心客人不接受。刘慧彬早有准备,他将洗净后剁得一块块的精瘦藏豚肉下锅,放八大蒜、干辣椒、生姜、茴香和少许料酒等现成的调料,然后用文火悠悠地焖了起来。掀锅后,那热气腾腾的肉香扑鼻而来,酱红的色泽油润光亮。浓郁的香气满屋飘逸,顿时馋得几位老板口水直流。众人一番狼吞虎咽后,连呼“过瘾”
就这样,刘慧彬通过免费品尝的方式,很快就打开了蕨麻猪肉在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的市场。2011年底,刘慧彬手里一下有了4000多万元的销售现金,一直困扰他的资金发展问题迎刃而解。
经权威部门检测,蕨麻猪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猪,这就使它具有惊人的抗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它的肉质中所含淀粉酶是其他肉质的2―30倍,有l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它不但肉质鲜嫩、无腥不腻,还具有强心、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等药理活性。正因如此,尽管每公斤藏豚肉的售价高达120元,但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如今刘慧彬拥有蕨麻猪的数量已超过惊人的10万头,在全国绝对无人能比,2012年的销售收入最保守的估计也会达到1亿元。更重要的是,藏豚这个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得到有效保护。
昔日曾笑话他不务正业的一些白领朋友,如今不少还在为还房贷苦苦打拼,而在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骑马牧猪的刘慧彬,踏着阳光的碎片,时常感到~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惬意。走过6年的风雨创业路,他不仅拥有了千万财富,还被媒体誉为中国“藏豚大王”。
问起成功的秘诀,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很酷地一笑说:“不敢冒险,也许就是人生最大的风险!”
传奇草原财富
问题一:看图,这种池塘有没有黑鱼 呢?
问题二:黑鱼长什么样? 长这样看图?
问题三:这叫什么鱼 应该是乌鳢,俗称黑鱼、乌鱼、生鱼,请看图
问题四:这是什么鱼啊?好像是热带鱼,很小的,看图 您好 这是接吻鱼 也称桃花鱼 属于攀鲈科大型热带观赏鱼类 适宜水温22°-26° 食性很杂 可投喂颗粒饲料、鱼虫、红虫、线虫、碎蚯蚓等 体格健壮不宜生病 容易饲养 成鱼体长30-40厘米 此鱼有个特点 就是成年雄鱼间会时常嘴对嘴呈现出接吻的姿态 有时候这种姿态会持续几十分钟 而这种情况只是雄鱼为了争夺领地的争斗罢了
详情可百度 满意请采纳
问题五:请看看这叫什么鱼? 如图 , 应为
鳢科 Channidae 鳢属 Channa 鱼类
下图为 月鳢 Channa asiatica , 俗称 七星鳢、Y、姑呆、咕呆鱼、山斑鱼、七星鱼、点称鱼、山花鱼
月鳢为夜行性猎食,主要食物为小鱼以及甲壳类(如淡水龙虾)以及水生昆虫的稚虫,虽然体型较小,但性情极为凶猛,掠食性也十分强。
问题六:一年级看图写话,两只小鱼 荷塘里有两条小金鱼,一条是**的,一条是黑色的。小黑鱼问小黄鱼:“你为什么身上那么黄呀?”小黄金鱼回答:“那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吃橙子,所以我全身都是**的了!”小**金鱼疑惑不解地反问道:“那你为什么全身这么黑呢?”小黑金鱼回答道:“那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喝可乐的原故了!”两条小金鱼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问题七:看图写话 两个鱼缸里 鱼跳 在妈妈开的饭店里有一排鱼缸,里面养着各种各样的鱼:有石斑鱼,汪刺鱼,黑鱼,红眼鱼……
每次我到饭店里,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鱼缸前观看鱼,它们慢悠悠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自在悠闲的样子。
看那石斑鱼,顾名思义就知道它身上肯定有斑纹。每一条身上都有花纹和斑点均匀的分布着,黑色的圆斑点搭配褐色的条纹,就像披了一节俏丽的彩衣,把它们装扮得华贵极了!石斑鱼生长在山区的山渠里,很珍贵,吃了对肾很好。你看,那边有一只身材苗条,漂亮的石斑鱼**,正悠闲地扭动着身体,好像是一个舞者。她的“魅力”吸引来一群“绅士”,围着她转呢!
隔壁鱼缸里正做“倒立”运动的是谁啊?哦,原来是可爱的鲈鱼。它们一个个头朝下,尾朝上的倒立着,是在健身吧,难怪有那么好的身材!
你瞧!那头上长着须刺的家伙是谁?原来是汪刺鱼,这些“小汪刺鱼先生”最好玩了它们老是闭着眼,“躺”着一动不动的,刚开始我老是喊“妈妈,妈妈,好多汪刺鱼死了。”店里的人都笑我,叫我去动一动它们一下看看。我用鱼兜碰它们一下,真奇怪,它们一下都摆动尾巴游动起来了,原来它们正在睡觉呢,真是让我虚惊一场。
还有那凶猛的黑鱼最怕人了,它们胖胖长长的身体上,有像豹子的花纹你用手指去逗逗它的话,它马上跳得高高的,冲你的手指咬来……
唉,哪儿“飞”的银光呀,噢,是披着满身银片,长着两只红眼的红眼睛,它们跳得最高了,就想跳高运动员,用各种各样的姿态从这个鱼缸跳到另一个鱼缸,到处做客呢……
这些鱼儿真是讨人喜爱,我每次都想和它们说好多悄悄话,舍不得离开。
问题八:我想请教一下您 二年级下册第三课小黑鱼看图写话怎么写?谢谢! 春天到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冬眠的小动物们也苏醒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小明正在家里写作业。只见小弟捧着一个大大的玻璃罐子,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还没站稳,就急着对小明说:“瞧,我抓了这么多蝌蚪。这些游来游去的小东西,多可爱啊!黑不溜秋的。”说着,他伸出一根手指,挑起一只小蝌蚪,那可怜的小东西,在小弟的手里翻来翻去,好像在说:“救命啊,救命啊,快把我放回去,我快死啦。”
小明看着小蝌蚪滑稽的样子,一点都没有笑,而是着急地说:“快把它放回去。”说着,他就轻轻地捧起小蝌蚪,放回了玻璃罐里。这下子,小蝌蚪可高兴了,在罐子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好像在说:“谢谢你,谢谢你。”小弟见了,不高兴了:“干嘛把它放回去嘛!本来不蛮好玩的。”
“这怎么可以呢”小明严肃地说,“小蝌蚪是青蛙的小宝宝,青蛙是益虫,一天可以吃掉50只害虫。这里大概有30只小蝌蚪,50*30=1500。等它们长大之后,一天就可以吃1500只害虫呢。”
“啊?”小弟听了好奇地问:“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青蛙是大自然的哨兵。你这样虐待它们,就是虐待大自然啊。大自然会处罚你的,难道你喜欢被害虫盯咬吗?”
小弟听了,说:“那我们快把这些小蝌蚪放了吧。”
小明竖起大拇指,夸赞小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小弟听后,高高兴兴地和小明来到小河边,把小蝌蚪轻轻地放回了河里,说:“快快长大吧,为大自然除去那些可恶的害虫!”
小蝌蚪回到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好像在说:“再见了,我一定会努力的。”
问题九:背上有黑点的海鱼叫什么名字?怎么做? 这是鲈鱼,俗称寨花。
清蒸或者红烧都不错。
鱼去除腮、鱼鳞、内脏,切斜刀,盐、料酒、葱丝、姜丝腌制20分钟。
如果清蒸,装盘,撒上花椒粒、食用油,大火蒸12到15分钟。
如果红烧,葱姜蒜八角花椒粒炝锅,放入鱼过油,加入酱油、糖、水慢炖20分钟。滴上香油,撒上香菜末就可以装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