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螃蟹的池塘,一定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水质好,水草丰富,池塘的大小决定了螃蟹数量的多少。池塘的水不要太深,1.2米就差不多了,并且池塘周围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还要设置防逃装置,主要是预防雨季涨水的时候用。在使用池塘前,要将底下的淤泥清理干净,并在放养前半个月使用生石灰泼洒消毒、做好消毒工作,生石灰可以杀灭病菌,还能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改良水质。
2、最好选择完好无损、发育健壮的优良品种,这样可以保证螃蟹的质量和成活率。在放养前先让蟹种暂时呆在暂养区一段时间,先让它们有个过渡适应期。一般是在立春前后放养,一亩放养的密度最好是2000只左右,不可过密。
3、仅仅靠螃蟹自己采集食物是不可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当池塘的水温在11度以上就需要人工喂食,遵循前期精料、中期粗料、后期荤料的原则,春季投喂少量糊状饵料,夏季投喂植物类饲料,秋季增加动物性肉料的投喂量,都是为了增加螃蟹的体重,达到肉质鲜美目的。
4、水质是养殖螃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礼拜要加水一次,并且还要随着温度的上升来调节,气温越高,水位越高,7月的水位至少要在1.5米左右。气温越高,换水的频率也要增加,例如5月和6月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到了7月和8月就要一周换水一次;反之,气温低就要减少换水频率,每次只需换30%即可,不需全部换掉。另外还要每隔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消毒。
1、颗粒饲料的粒径要与喂养的规格相适应。颗粒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吞食效果,这样投喂的饲料利用率低,草鱼开口摄食口径大致与鲤鱼相仿,所以选择适合口径大小的颗粒饲料投喂是十分重要的。
2、水中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摄食及摄食后消化吸收和鱼类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水中的溶氧量低,鱼类食欲差,摄食后饲料消化吸收低,其生长就慢,而饵料系数就高,鱼类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发挥作用。
3、鱼类是一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对鱼的摄食强度有很明显的影响,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时,鱼的摄食温度就有明显增大,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水平随之就下降,导致食欲减少,其生长就慢,要参考水温变化。
4、在平时饲养投喂过程中,做好每15天,用密眼捞海在投喂1小时后在食台前,用捞海检查是否在食场周围有散落的饲料,可判断投喂饲料是否适量,可做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