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降价的背后,厂家和经销商激烈博弈,农民会是最终受益者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15:53:46
字号:

不管化肥厂家跟经销商怎么搏,只要化肥降价对农民来说都是有益的。2022年上半年时间,全球化肥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包括我国的化肥涨幅也比较明显。比如在2021年末,当时尿素价格还只有2270元左右,然后从2022年1月份开始,尿素价格就一路不断上涨,到了6月初最高峰时期,尿素价格一度达到3000元以上,涨幅超过32%;

化肥降价的背后,厂家和经销商激烈博弈,农民会是最终受益者吗?

钾肥的涨势更猛,在2022年年初的时候,氯化钾的价格还只有3200元左右,但是到6月份最高时期,氯化钾价格已经飙到5300元以上,涨幅超过50%。只不过最近一个月时间,化肥价格突然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尿素价格已经从最高峰时期的3200元左右每吨,下降到目前的2500元左右每吨,降幅超过21%;而钾肥价格也从6月最高点的5300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870元左右;此外氮肥、磷肥降幅也达到1000元左右,这个降幅还是比较明显的。而这一段时间,化肥价格之所以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产成本下降。2022年上半年,在原油等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之下,国内化肥生产成本也一路水涨船高,化肥进口成本也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最近一个月时间因为受到美联储加息等一些事件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有了明显的下跌,目前原油价格已经从110美元左右下跌到95美元左右,在原油大幅下跌之后,对应的化肥的生产成本也有了明显的下降。

第二、化肥产能增加。前段时间价格快速上涨,但是整体化肥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所以厂家根本不愁化肥卖不出去。这时候很多厂家就开始扩产,很多化肥厂的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有很多化肥厂的库存都比较高,这段时间有很多厂家都在售卖库存量,而不是新的产能。所以在生产成本下降,而去库存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之下,很多化肥厂家也开始降低价格,这也是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化肥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化肥价格纷纷下降的背景之下,厂家和经销商确实会产生很大的博弈。

在这些化肥厂家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为了把产能销售出去,他们都提前售卖秋肥,比如说本来在八九月份才卖的化肥,他们提前到五六月份就卖掉了,而且收的是经销商的预付款。当时很多开发商看到化肥不断涨价,而且农户定秋肥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所以他们也支付了预付款。但是这段时间化肥价格下跌非常明显,这对于这些经销商来说是非常被动的。一方面是他们前期高价订购的化肥会亏损。比如前段时间钾肥的价格达到5300元左右,如果这时候经销商支付了预付款,现在钾肥降到4870元左右了,他们每一吨就要亏损400元以上。

另一方面未来化肥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价的空间。面对亏损,我相信经销商进货的积极性会降低,这又会导致化肥厂家的库存进一步上升,为了去库存,他们有可能进一步降价。除此之外,前段时间,有很多农户出于担心未来化肥价格会上涨,他们提前定了秋肥,这意味着有一部分市场需求已经提前透支,未来市场的需求就不会那么旺盛了。所以从整体来说,未来化肥价格还有可能下降,对那些还没有订购化肥的农户来说,他们采购化肥的成本就会相应地下降,对于对于广大农户来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后,使得原本就供需紧张的全球化肥市场变得更加脆弱不堪。

一方面,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化肥出口大国,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俄罗斯的氮肥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供应国。

欧洲和中亚多个国家有超过50%的肥料供应均来自俄罗斯,因此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化肥供给受限,加剧了全球化肥市场的波动。

另一方面,从去年开始,随着煤炭、天然气价格的高涨,化肥生产成本飙升,全球化肥市场就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了。

冲突的爆发,刺激煤炭、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化肥面临短缺的危机。

然而,

近日,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商Nutrien宣布,将大幅增加化肥产量。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声明称,因全球能源、农业以及化肥市场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公司决定到2025年,将把钾肥的产量提高至1800万吨,相较今年的1500万吨涨幅约20%。

受此影响,以及之前乌克兰表示将对放松白俄罗斯钾肥出口的制裁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使得近期市场看跌情绪增加,最近几周化肥价格开始从历史高点回落。

例如,北美化肥价格相比3月份时的高点回落了约24%,而农业大国巴西一度也从化肥短缺转变为供大于求,几个港口堆积的化肥已经过剩,几个仓库也被化肥填满。

就连用肥大户印度近期也表示,该国有足够的尿素库存来满足需求。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肥供给有所缓解,肥价将下跌呢?

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

第一,从Nutrien公司发布的增产计划来看,到2025年钾肥的产量增至1800万吨,相比今年预期的1500万吨增加了300万吨。

而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来看,缺口明显远大于这300万吨,也就是说,到2025年增加的这300万吨将很快被市场吸收。

第二,当前全球化肥市场并不单纯是供应短缺导致价格上涨的问题,而是全球供给格局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未来全球化肥供需格局将面临重塑,即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关系面临着被打破重新建立,而这不光涉及到量的问题,还涉及到运输成本、时间等多重问题。

第三,从全球通胀角度来看,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并且短期回落的几率并不大,而这也决定了化肥的生产成本必然走高。

于是,在成本压力下,化肥价格想要回落恐怕并非易事。

第四,化肥需求主要是农业需求和工业需求两个方面,工业需求相对稳定,但农业需求则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农需旺季时,需求往往会出现集中增长,较易拉动市场价格波动。

因此,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不排除会出现短时的回调波动,但长期来看,降幅有限,依然偏高位运行。

而随着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需要注意另外2个问题:

一是化肥价格上涨对农民种植意愿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例如,随着全球粮价上涨,种植意愿有所上升,对化肥需求也有所增加,但是在品种选择上很多农民表示更倾向于选择化肥用量相对少的作物,以降低种植成本,这可能将对全球不同作物产量产生影响。

二是随着化肥价格上涨,不少农民可能会减少化肥用量。

例如农业大国巴西的化肥出现港口堆积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化肥真的供给充足,而是由于价格高企,农民购买意愿下降,选择观望以期等待化肥进一步降价。

因此这并不是真正的供大于需,而是需求端刻意抑制,但是我们刚刚说过,农需是有时间的,等到不能再等待时反而可能会出现集中抢购潮或使市场的供需更加错配。

更多三农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16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