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和黑豆能一起吃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15:31:33
字号:

狗肉与黑豆能同吃。

狗肉和黑豆能一起吃吗

狗肉炖黑豆

特性:?药膳食疗

狗肉炖黑豆

主治: 小儿遗尿、

配方:?狗肉150克,黑豆20克。

功效: 温阳暖肾。

用法: 1日内分食完,15日为1个疗程。

材料介绍

狗肉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肉。

动物形态狗(《左传》),又名:犬(《左传》),黄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纲目》),家犬(《医林纂要》)。

小型家畜,体形大小和毛色,随品种而异。通常颜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长而尖。口有深裂,

齿常外露;舌长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转动。四肢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爪不能伸缩。趾行性。雌体有乳头4~5对,1对在胸部,其余分列于腹壁两侧。尾大多向上卷曲,有丛毛或只具短毛。狗的视觉、听觉、嗅觉均极灵敏。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本动物的毛(狗毛)、骨(狗骨)、头骨(狗头骨)、齿(狗齿)、蹄(狗蹄)、脑(狗脑)、心(狗心)、肝(狗肝)、胆(狗胆)、肾(狗肾)、血(狗血)、唾液(狗涎)、乳汁(狗乳汁)、胃结石(狗宝)以及雄性黄狗的外生殖器(牡狗阴茎)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狗肉的一般化学组成,与其它兽肉类似,但因情况之不同,变化亦颇大。狗肉(以氮的克数计)含嘌呤类0.027%,肌肽0.109%。新鲜狗肉含肌酸0.249~0.472%。又含固形物28.2%,水分74.8%,镁0.318%,钾0.325%,钠0.049%,氯0.028%。

性味咸,温。

①《别录》:"味咸酸,温。"

②《日用本草》:"咸酸,平。"

③《医学入门》:"咸酸,有毒。"

归经入脾、胃、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肾。"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败疮久不收敛。

①《别录》:"主安五藏,补绝伤。"

②孟诜:"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③《日华子本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④《本经逢原》:"治败疮稀水不敛。"

⑤《医林纂要》:"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

宜忌热病后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有当陆,勿食犬肉。"

②《纲目》:"热病后食之,杀人。"

③《本草经疏》:"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④《本草备要》:"畏杏仁。恶蒜。"

选方①治脾胃冷弱,肠中积冷,胀满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盐、豉等煮粥,频吃一、二顿。(《食医心镜》

②治气水鼓胀浮肿:狗肉一斤,细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臛吃亦佳。(《食医心镜》)

③治虚寒疟疾:黄狗肉煮臛,入五味食之。(《纲目》)

④治痔漏:熟狗肉蘸蓝汁,空心食。(《世医得效方》)

名家论述《纲目》:"脾胃属土,喜暖恶寒。犬性温暖。能治脾胃虚寒之疾,脾胃温和,而腰肾受廕矣。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

黑豆

异名乌豆(《肘后方》),黑豆(《日华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

狗肉炖黑豆

植物形态大豆(《本经》),又名:大菽(《管子》)。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长硬毛。3出复叶;叶柄长,密生**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小叶3片,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通常两侧的小叶为斜卵形,长6~13厘米,宽4~8.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中脉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或近于截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两面均被**长硬毛。总状花序短阔,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被**长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圆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细爪,龙骨瓣略呈长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2体;子房线状椭圆形,被**长硬毛,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花柱短,柱头头状。荚果长方披针形,长5~7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有微凸尖,褐色,密被**长硬毛。种子卵圆形或近于球形,种皮**、绿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叶(黑大豆叶)、花(黑大豆花)、**的种子(黄大豆)、黑色的种皮(黑大豆皮)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E、烟酸等;并含下列成分:一异黄酮类:有大豆黄酮甙和染料木甙。前者含量为0.007,水解后得大豆黄酮和葡萄糖;后者含量为0.01~0.15%,水解后得染料木素和葡萄糖。二皂甙:有大豆皂醇A、B、C、D、E 5个甙元,与甙元结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与糖的比例为1:1。在脱脂的大豆粉中,皂甙的含量约0.60%。此外,尚含胆碱2.06~2.75毫克/克,叶酸2.10微克/克,亚叶酸0.74微克/克,泛酸11毫克/公斤左右,生物素750毫微克/克,维生素B12_0.008微克%,唾液酸0.04%左右。大豆的水解产物中含乙酰丙酸0.950~3.559%。

大豆脂肪油成分参见"豆油"条。大豆皮成分参见"黑大豆皮"条。

药理作用大豆中含微量的大豆黄酮及染料木素(水解产物),两者皆有雌激素样作用(口服2.5克/小鼠/天,6天后测子宫重量),其作用强度为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大豆黄酮=1.5:1.0:0.4,但也有认为大豆黄酮作用强于另外两者的。大豆黄酮对小鼠皮下注射不吸收,口服或腹腔注射时雌激素样作用相当于二乙基己烯雌酚的0.00001。家畜食入过多含此类异黄酮之饲料,可能对其生理功能发生某种影响。大豆黄酮对离体小鼠小肠有解痉作用,共效力为**碱的37%。

性味甘,平。

①《别录》:"甘,平。"

②《医林纂要》:"甘咸苦,寒。"

归经入脾、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①《本经》:"涂痈肿;煮汁饮,止痛。"

②《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

③崔禹锡《食经》:"煮饮汁,疗温毒水肿,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

④孟诜:"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纳之;杀诸药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胀。"

⑤《食疗本草》:"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善治风毒脚气;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

⑥《本草拾遗》:"炒令黑,烟未断,及热投酒中,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诸风。"

⑦《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通经脉。"

⑧《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

⑨《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

⑩《四川中药志》:"治黄疸浮肿,肾虚遗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扬,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煮汁涂。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

②《纲目》:"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胀满;服厚朴者亦忌之,动气也。"

选方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纳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肿瘥后渴,慎不可多饮。(《补缺肘后方》)

②治脚气入腹,心闷者:浓煮大豆汁饮一大升,不止更饮。(张文仲)

③治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千金方》)

④治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纲目》)

⑤治小儿汤火疮:水煮大豆汁涂上,易瘥,无斑。(《子母秘录》)

⑥治消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肘后方》)

⑦治肾虚消渴难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汤下。(《普济方》救活丸)

⑧治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灯芯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鉴》)

⑨中礜石毒:以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⑩中巴豆毒: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名家论述①《本草拾遗》:"大豆炒食极热,煮食之及作豉极冷,黄卷及酱平。"

②汪颖《食物本草》:"陶华以黑豆入盐煮,常时食之,云能补肾。"

③《纲目》:"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④《本草经疏》:"大豆,岐伯云生温熟寒。藏器云生平,炒食极热,煮食极寒。观《本经》及孟诜云,生捣涂肿毒,则生者非温矣。《经》又云,炒为屑,主胃中热,则炒者又非极热矣。应是生平,炒温,煮寒无疑。"

⑤《本草汇言》:"黑大豆,解百毒,下热气之药也。缪氏曰,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诸毒及虫毒,宜水浸,生捣作膏,白汤调服一合。又去风,利水,散热,故风痹瘫痪方中用之,黄痘水肿方中用之,烦渴热结方中用之。又煮熟食之则利肠,炒熟食之则闭气,水浸、生捣食之解毒,敷之肉上散痈肿。但性利而质坚滑,多食令人腹胀而利下矣,故孙真人曰,少食醒脾,多食损脾也。"狗肉

制作方法

狗肉加水、料酒适量,用武火煮沸,去浮沫,改用文火煨至极烂,调味即可。

黑大豆简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小儿服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什么是火麻仁?火麻仁有什么功效和作用?2、大冬麻仁是什么?3、火麻仁的药用功效高但相关食用禁忌你了解吗?4、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简单介绍5、火麻仁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什么是火麻仁?火麻仁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sativaL.)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润燥杀虫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大麻仁酊剂去酒精作成乳剂应用,麻醉猫十二指肠内给2g/kg,半小时后血压开始缓缓下降,2小时后约降至原水平一半左右,心率及呼吸未见显著变化。

正常大鼠灌服2及10g/kg,血压亦有显著降低。

高血压患者服5-6周,血压亦可降低,且无不良反应。

中国产火麻仁品种与印度产的相同,生理效用也相仿。

致泻火麻仁能刺激肠粘膜,使分泌增加,蠕动加快,并减少大肠吸收水分,故有泻下作用。

麻仁胶囊4、8g/kg和麻仁丸4g/kg灌胃,观察12小时,对小鼠均有通便作用,前者作用较强;麻仁胶囊(1:1,1:0.5)、麻仁丸(1:1)各0.1ml注入蟾蜍小肠段,90分钟的观察,均有增加肠内容物的作用。

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实验取成年大白鼠20只,体重190-240g,雌雄各半,每组10只,雌雄各半,根据体重及血清胆固醇浓度分为随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饲以高脂饲料,实验组在高脂饲料中加火麻仁干样品10%。

结果表明,火麻仁有明显阻止大鼠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作用,在实验期内,4星期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比较稳定,第3、4星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性味甘,平《本经》:“味甘,平。

”《吴普本草》:“神农、岐伯:辛;雷公、扁鹊:无毒。

”《唐本草》:“寒。

”《食疗本草》:“微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汤液本草》:“入足大阴、手阳明经。

”《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通淋,活血。

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

月经不调,疥疮,癣癞。

《本经》:补中益气。

《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湿及热淋。

《唐本草》:主五劳。

《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

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

《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

《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

治横逆产。

《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

大冬麻仁是什么?大冬麻仁应该就是大麻仁。

果实中医称“火麻仁”或“大麻仁”入药,性平,味甘,功能:润肠,主治大便燥结。

火麻仁是大麻属桑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麻子仁、大麻子、火麻、白麻子、冬麻子等,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南等地。

现代研究表明,火麻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油脂以及膳食纤维等,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改善记忆等作用。

火麻仁油是火麻仁的油脂提取物,在火麻仁中其含量高达50%以上,常温下呈黄绿色,在储藏过程中逐渐变成黄棕色。

火麻仁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记忆等作用,是一种高品质的功能性油脂。

扩展资料:

形态特征

瘦果卵圆形,长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

果期7-8月。

生活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或粘质土壤为宜。

分布范围

原产锡金、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现各国均有野生或栽培。

我国各地也有栽培或沦为野生。

新疆常见野生。

火麻仁的药用功效高但相关食用禁忌你了解吗?火麻仁是植物大麻的种子,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药材,它能润肠通便,也能杀虫润燥,但是火麻仁有轻微毒性,平时人们食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存在。

针对以上情况,下面就对火麻仁的副作用与食用禁忌做一个全面的介绍,想服用火麻仁的朋友最好提前了解一下。

火麻仁的副作用大致有三点:1、火麻仁会伤肾

火麻仁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有些药成分进入人体以后会损伤人类的肾脏,减弱肾功能,因此那些肾功能不全或者患有其他肾病的人群,是不宜食用火麻仁的,不然会让肾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

2、脾胃虚弱者不能食用火麻仁

火麻仁有很强的润肠通便作用,它会刺激人类的肠壁加快肠胃蠕动,那些脾胃虚弱的人群食用以后会引发腹泻或者便溏,严重者还会出现腹痛。

另外那些怀孕的女性也不宜食用火麻仁,不然它会刺激子宫,引发子宫收缩,让孕妇出现胎动不安,对胎儿发育十分不利。

3、火麻仁不能过量食用

火麻仁是一种带有毒性的中药材,平时不能过量食用,不然会出现一些中毒症状,像恶心呕吐以及四肢发新村和精神错乱等,就都是人们过量食用火麻仁以后会出现中毒反应,如果不小心吃火麻仁过量出现了中毒,应该及时大量喝水,立既停止服用,严重者应该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专业的救治。

火麻仁的食用禁忌: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我建不主张连续长期大量服用火麻仁,如用于是慢性便秘时,火麻仁每月服三至四次也就够了。

此外还有报道指出,一次食入火麻仁60~120g以上,可致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昏睡,值得注意。

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简单介绍1、润肠通便。

火麻仁性味甘平,含有大量的脂肪油,能润燥滑肠,滋养补虚,因此,适合体弱者、老人、产妇及津血不足等肠燥便秘症。

2、降血压。

火麻仁酊剂去酒精作成乳剂应用,麻醉猫十二指肠内给2g/kg,半小时后血压开始缓缓下降,2小时后约降至原水平一半左右,心率及呼吸未见显着变化。

正常大鼠灌服2及10g/kg,血压亦有显着降低。

高血压患者服5-6周,血压亦可降低,且无不良反应。

3、降低胆固醇。

实验取成年大白鼠20只,体重190-240g,雌雄各半,每组10只,雌雄各半,根据体重及血清胆固醇浓度分为随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饲以高脂饲料,实验组在高脂饲料中加火麻仁干样品10%。

结果表明,火麻仁有明显阻止大鼠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作用。

4、火麻仁含有毒蕈碱及胆碱等,若大量食入(60~120g)可发生中毒。

果皮中可能含有麻醉性树脂成分,故用时宜除净果皮,以防中毒。

火麻仁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火麻仁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诸家本草都认为火麻仁是一味润肠通便而兼有补养作用的药物。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火麻仁的功效、作用和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火麻仁的功效和作用

通便:纤维素可以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

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

保持肠内粪便湿润,以利通便。

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养阴补虚: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用于肺肾阴虚。

适宜虚劳的补益。

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作用。

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

可治疗小便不利等。

生津止渴: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

调经:调理经期过长(短)或是月经过少(多)等的月经不调。

月经不通者,则可与桃仁等配伍,以增活血通经之效。

祛湿痹:舒筋活络,适宜风湿、类风湿、风湿痛患者。

活血祛瘀: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

淋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有利于控制炎症,帮助泌尿道上皮细胞的修复。

火麻仁的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

②《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

③《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

火麻仁的食用方法

火麻仁酒

火麻仁150g,研为细末。

用米酒500g浸泡,酌量服。

源于《外台秘要》。

本方取火麻仁补脾以利湿,米酒珂以增强其滋养作用和药力。

可用作脚气病的辅助治疗。

原书则用于“脚气腹痹”,即脚气病而有腹部胀闷,麻痹者。

麻仁苏子粥

火麻仁15g,紫苏子10g,粳米适量。

前二者加水研磨,取汁分两次煮粥食。

源于《本事方》。

火麻仁与紫苏子均能润肠通便,故配用以增强疗效。

用于妇女产后头昏、多汗、大便秘结;或老人、虚弱人之血虚津务,肠燥便秘。

《肘后方》将火麻仁研烂,同米煮粥食,治肠燥便秘,其意与本方同。

火麻仁凉茶

制作方法:将火麻仁和芝麻用慢火炒到金**后,然后将它们放到搅拌机,加水打成幼滑后,用纱布隔渣,再将火麻仁汁加糖调味后,煮滚就可以饮用了。

虽然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可是火麻仁是不能服用过量,否则会有中毒可能,所以最好还是到凉茶铺去喝了。

火麻仁汤

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小儿服用、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黑大豆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黑大豆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黑大豆的药理作用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黑大豆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各家论述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黑大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黑大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黑大豆 1 拼音

hēi dà dòu

2 《*辞典》:黑大豆 2.1 出处

《本草图经》

2.2 拼音名

Hēi Dà Dòu

2.3 黑大豆的别名

乌豆(《肘后方》),黑豆(《日华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药志》)。

2.4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

2.5 原形态

大豆(《本经》),又名:大菽(《管子》)。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长硬毛。3出复叶;叶柄长,密生**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小叶3片,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通常两侧的小叶为斜卵形,长6~13厘米,宽4~8.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中脉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或近于截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两面均被**长硬毛。总状花序短阔,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被**长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圆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细爪,龙骨瓣略呈长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2体;子房线状椭圆形,被**长硬毛,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花柱短,柱头头状。荚果长方披针形,长5~7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有微凸尖,褐色,密被**长硬毛。种子卵圆形或近于球形,种皮**、绿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2.6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7 化学成份

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等;并含下列成分:一异黄酮类:有大豆黄酮甙和染料木甙。前者含量为0.007,水解后得大豆黄酮和葡萄糖;后者含量为0.01~0.15%,水解后得染料木素和葡萄糖。二皂甙:有大豆皂醇A、B、C、D、E 5个甙元,与甙元结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与糖的比例为1:1。在脱脂的大豆粉中,皂甙的含量约0.60%。此外,尚含胆堿2.06~2.90毫克/克,叶酸2.30微克/克,亚叶酸0.74微克/克,泛酸13毫克/公斤左右,生物素750毫微克/克,维生素B12_0.008微克%,唾液酸0.04%左右。大豆的水解产物中含乙酰丙酸0.971~3.559%。

大豆脂肪油成分参见"豆油"条。大豆皮成分参见"黑大豆皮"条。

2.8 药理作用

大豆中含微量的大豆黄酮及染料木素(水解产物),两者皆有雌激素样作用(口服2.5克/小鼠/天,6天后测子宫重量),其作用强度为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大豆黄酮1.5:1.0:0.4,但也有认为大豆黄酮作用强于另外两者的。大豆黄酮对小鼠皮下注射不吸收,口服或腹腔注射时雌激素样作用相当于二乙基己烯雌酚的0.00001。家畜食入过多含此类异黄酮之饲料,可能对其生理功能发生某种影响。大豆黄酮对离体小鼠小肠有解痉作用,共效力为**堿的37%。

2.9 性味

甘,平。

①《别录》:"甘,平。"

②《医林纂要》:"甘咸苦,寒。"

2.10 归经

入脾、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2.11 功能主治

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①《本经》:"涂痈肿;煮汁饮,止痛。"

②《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

③崔禹锡《食经》:"煮饮汁,疗温毒水肿,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

④孟诜:"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纳之;杀诸药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胀。"

⑤《食疗本草》:"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善治风毒脚气;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

⑥《本草拾遗》:"炒令黑,烟未断,及热投酒中,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诸风。"

⑦《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通经脉。"

⑧《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

⑨《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

⑩《四川中药志》:"治黄疸浮肿,肾虚遗尿。"

2.12 黑大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扬,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煮汁涂。

2.13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

②《纲目》:"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胀满;服厚朴者亦忌之,动气也。"

2.14 附方

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纳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肿瘥后渴,慎不可多饮。(《补缺肘后方》)

②治脚气入腹,心闷者:浓煮大豆汁饮一大升,不止更饮。(张文仲)

③治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千金方》)

④治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纲目》)

⑤治小儿汤火疮:水煮大豆汁涂上,易瘥,无斑。(《子母秘录》)

⑥治消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肘后方》)

⑦治肾虚消渴难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汤下。(《普济方》救活丸)

⑧治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灯芯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鉴》)

⑨中礜石毒:以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⑩中巴豆毒: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2.15 各家论述

①《本草拾遗》:"大豆炒食极热,煮食之及作豉极冷,黄卷及酱平。"

②汪颖《食物本草》:"陶华以黑豆入盐煮,常时食之,云能补肾。"

③《纲目》:"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④《本草经疏》:"大豆,岐伯云生温熟寒。藏器云生平,炒食极热,煮食极寒。观《本经》及孟诜云,生捣涂肿毒,则生者非温矣。《经》又云,炒为屑,主胃中热,则炒者又非极热矣。应是生平,炒温,煮寒无疑。"

⑤《本草汇言》:"黑大豆,解百毒,下热气之药也。缪氏曰,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诸毒及虫毒,宜水浸,生捣作膏,白汤调服一合。又去风,利水,散热,故风痹瘫痪方中用之,黄痘水肿方中用之,烦渴热结方中用之。又煮熟食之则利肠,炒熟食之则闭气,水浸、生捣食之解毒,敷之肉上散痈肿。但性利而质坚滑,多食令人腹胀而利下矣,故孙真人曰,少食醒脾,多食损脾也。"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黑大豆的方剂 养阴甘桔汤

汤组成:甘草、桔梗、生首乌、玉竹、丹皮、当归、黑大豆。主治:体虚肿腮者。各家论述:首乌、玉竹以养阴...

产后丸

),苏木(水煎汁),红花(黄酒煮汁炒)各三两,黑大豆四斤(水浸,取皮约五两,豆煮汁)。将苏木汁、红...

甘桔黑豆汤

ānjúhēidòutāng处方:甘草、桔梗、黑大豆。功能主治:解毒开提。主肺痈初发。各家论述:甘...

黑白神丹

n处方:大鳗鲡1条,积久瓦便壶1个(先用甘草、黑大豆汤浸7日后再换汤浸,如此7次)。制法:鳗须斤外...

归掌地黄丸

两,熟地2两,天冬2两,麦冬2两,枸杞子2两,黑大豆2两(酒煨),何首乌2两,山药1两,茯神1两,...

更多用到中药黑大豆的方剂

用到中药黑大豆的中成药 稚儿灵冲剂

白术(麸炒?90g当归60g白芍(麸炒)90g黑大豆90g木香15g白扁豆90g山药90g仙鹤草9...

稚儿灵膏滋

白术(麸炒)90g当归60g白芍(麸炒)90g黑大豆90g木香15g白扁豆90g山药90g仙鹤草9...

黑豆馏油软膏

~2次。贮藏:密闭。注:黑豆馏油本品为豆科植物黑大豆Glycinemax(L.)Merr.的种子经...

局方牛黄清心丸

拼音:júfāngniúhuángqīngxīnwán英文:niuhuangqingxinpills...

清感丸

另取葛根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豆甙元对照品,用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

更多用到中药黑大豆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黑大豆 《本草从新》:药性总义

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本草所谓黑豆乌豆、皆黑大豆也、苏颂曰∶紧小者为雄、入药尤佳、宗曰∶小者力...

《王氏医案绎注》:卷一

东洋参术龙牡酒炒白芍桑枝木瓜扁豆茯神橘皮紫石英黑大豆投之。四剂渐以向安。(辨阳虚在脉虚微欲绝。案中...

《张聿青医案》:[卷十二]消渴

症。煨石膏(四钱)甜桔梗(一钱)杏仁泥(三钱)黑大豆(四钱)黑山栀(一钱)栝蒌皮(三钱)川贝母(四...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谷部]豆

细而扁者曰零乌豆,俗名马料豆,可肥马。从新云∶黑大豆之小者为马料豆,不知料豆虽小,而形长微扁,与黑...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四卷谷之三]大豆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16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