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印度推行了“绿色革命”“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
印度独立以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60年代开始,就实行新的农业发展战略——“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以引进、改良、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为核心,提高粮食单产,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60年代初“墨西哥小麦”育成,单产每公顷14025kg;60年代中育成的菲律宾“奇迹稻”,单产每公顷达22500kg。“墨西哥小麦”和菲律宾“奇迹稻”的引种成功和大面积的推广,加上灌溉面积的显著扩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印度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成倍增加,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绿色革命”以来,平均每年增长3.95%,1981年印度粮食产量达134×106t,创历史最高纪录,粮食产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三粮食生产大国。
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印度教敬牛如神,除土地之外,牛是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印度教徒反对杀牛,不少教徒买牛“放生”,被放生的牛被奉为“神牛”。为了提高牛的经济价值,增加牛奶产量,从1977年起,印度开展“白色革命”。他们引进、培育、推广优良水牛品种,建立牛奶生产合作社,停止进口一切商品性奶制品,使牛奶产量有很大提高,现在,印度牛的存栏数达2.7亿头,名列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养牛头数的20%,全国平均每3个人就有一头牛。全国每年牛奶产量达4×107t多,平均每人每天占有牛奶150g多,80年代后期印度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产奶国。
80年代后期印度又推行“蓝色革命”的构想。所谓“蓝色革命”就是开发江、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目的是增加鱼类捕捞量,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
印度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7500km,并且有众多海湾、海角和海峡,可供捕鱼的海域面积达2020000km2,具有发展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此外,印度内陆长达2900km的河流系统以及170多万公顷的水库和池塘,也具有发展淡水养鱼的可观潜力。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巴基斯坦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传统的重要地位。
印度河平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小米、高梁、玉米、大麦等,其中以小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烟草等,其中以棉花、甘蔗为主。棉花是巴基斯坦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巴基斯坦支柱产业——纺织业的基础和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巴基斯坦的棉纺织品和原棉的出口占巴全部出口总值的65%,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增产对于巴基斯坦的纺织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巴基斯坦历来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包括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大力兴修水利,完善农田灌溉网、逐步实行农业机械化、坚持为农业提供大量信贷和补贴、实行农产品优惠收购价格政策,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此外,还努力开发土地潜力、提高单位产量、发展多种经营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巴基斯坦的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并逐步开始出口粮食。
上面的资料也是我上网找回来的,综合上述资料可知道,印度河平原以种植业为主,正大力发展农业科研工作,逐步实行农业机械化。
希望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