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等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粮食丰收导致了粮食的供给增加,在需求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粮食的均衡价格下降,由于粮食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粮食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减少。
政府一方面可以采取支持价格,记忆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来收购粮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民补贴,限制农产品的产量,减少市场供给。
从供求关系角度来看:当一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从需求弹性来看,由于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粮食需求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即需求缺少弹性。
即使粮食降价,粮食的需求也不会大幅度上升,因而在粮食丰收以后,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而价格下降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弥补由于降价带来的收益损失,使农民收益最终减少,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扩展资料:
需求弹性包括:
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例如,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销售量下降1.5%,此种产品的弹性即为1.5。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大于1、小于1、等于1 、等于零和无穷大 ,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化大于、小于 、等于价格的变化,或者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也不变化 ,或者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的变化。
②收入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
③交叉弹性。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计算上都可以分为点弹性、弧弹性以及一般公式法。
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Edp=(dQ/dP)*(P/Q),弧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又称中点法,(Q2-Q1)/[(Q2+Q1)/2] / (P2-P1)/[(P2+P1)/2]。一般公式法:△Q*P/△P*Q。(以上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供给量)
百度百科-弹性理论
供给弹性
供给量变动和引起这个变动的价格量变动之比,用以衡量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影响商品供给弹性大小的因素在短期内主要取决于某种商品生产规模变动的难易程度、生产周期的长短,以及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Es=(△Q/Q)÷(△P/P)=(P/Q)×(△Q/△P)
式中,Es为供给弹性,Q为供给量,△Q为供给变动量,P为价格,△P为价格变动量。由于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供给弹性取正值。
商品不同,其供给弹性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1.供给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不发生变动。此时,供给弹性等于0;
2.供给缺乏弹性,即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此时,供给弹性大于0小于1;
3.单位供给弹性,即供给量变动的幅度与价格变动的幅度相同。此时供给弹性等于1;
4.供给富有弹性,即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此时,供给弹性大于l;
5.供给弹性充分,即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供给量无限。此时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
需求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自变量)的值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即:
案例: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谷物歉收,会减少农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价格会上涨,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分析:评价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主要看农民的农业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变动。气候不好对农民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果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那么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
一般来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的上升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农业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状况不因气候不好发生变化并且对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气候不好引致的农业歉收对农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
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将不因气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首先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及需求状况做出假定,而不能笼统地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