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华风 苗族 博士
研究员, 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84年湖南省安江农校毕业。
1988年8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
2004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
2008年12月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
1984.8-1998.10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水稻所副所长
1998.11 调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2年1月 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长
2007年2月 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0年7月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1988年8月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农艺师
1996年8月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高级农艺师
1998年12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0年12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7~现在 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主要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
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强优势杂交稻(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一直师从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首次在籼稻中发现温敏核不育现象,育成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 第一个实用型早籼温敏核雄性不育系—810S。协助袁隆平院士主持了“国家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和“中国超级杂交稻选育”、 “超级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1995年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水稻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项。
现正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参加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学术专著2部。
主要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10项。
2.赵炳然 博士
研究员 国家水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1983-1987年四川大学遗传学专业学士,
1998-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硕博连读)博士。
1993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2003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员;
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基础研究室”副主任,
2006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副处长,
2010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 常务副主任;
2009.12起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主要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
1987年-1993年,主要从事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1992年至今,主要精力集中在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上。“十一五”期间先后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支撑计划项目与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多个项目。主持完成审定品种(系)5个,并获得有关品种权3项,申报专利3项。
现致力于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培育、转移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创新种质及其机理的深入研究、高光效水稻转基因途径创制及杂种优势核心原理与关键基因发掘等方向(领域)的研究;负责的项目(课题)有“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农业部财政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湖南省重大专项课题)及水稻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等有关研发任务。
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3. 王克勤 博士 研究员
1982.9-1986.6 湖南农学院蔬菜学专业农学学士
2005.9-2009.1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农学博士
1992.8-1998.7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8.8-2006.9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6.10-今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992.1-2007.12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食品加工研究室主任
2008.1-今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辐照加工技术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
农产品加工与植物资源利用
主要科研研究领域
以植物资源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和辐射化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分离纯化新技术,促进农业与现代中药、生物能源、天然药物、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及天然日化工业的融合,大力提升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马国辉 回族 博士
研究员,兼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稻米协会副会长,亚洲杂交水稻发展(IRRI/ADB)项目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等职。
1979年1月~1981年12月湖南省常德农校大专班农学专业学习,
1984年8月~1987年7月湖南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硕士,
1996年9月~1999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湖南省汉寿县酒油厂工作,
1981年12月~1984年7月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局工作,
1987年7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
1987年7月~1990年12月 在湘西科技扶贫,
1994年11月率团出访国际水稻所、泰国水稻研究所,任团长并兼作翻译,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在湖南省临澧县挂职并从事科研与行政管理工作
1993年~1998年,FAO及我国援外技术教育在湖南举办的“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中受聘为水稻栽培专题教师,并参与了部分教材(英文)的编写、培训班的组织与翻译等工作。
1999年7月,应斯里南卡政府邀请,为其制定杂交水稻发展的5年计划。
2001年1 月~6月 在泰国与正大集团合作开发研究杂交水稻。
2001年7~10月 作为培训班的主要负责人和组织者,与国际水稻所合作成功举办了“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2001年10 月~12月 应邀受聘为“亚洲发展银行/国际水稻所”项目顾问,对印度、菲律宾、孟加拉三国进行工作考察,并指导东盟成员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
2002年3月24日 由亚洲发展银行主持的“发展杂交水稻确保亚洲粮食安全”项目(2002~2005)会议上被增选为技术委员会委员(the technical committee members for IRRI-ADB Hybrid Rice Project Phase 2)”
2002年4月应越南政府邀请,考察并指导越南杂交水稻的发展。
1992年8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998年8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1年8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2年8月 起担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研究室主任,
1995年3月 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农艺种子开发部负责人(兼),
1996年1月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艺资源室主任,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任国家“水稻工程”临澧基点专家组组长,
1997年5月~2000年12月任临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1年12 月~现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3.7~现在 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科研领域
(1)已经完成项目
1)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部,2001年~2003年,专题主持人;
2)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湖南示范区)--水稻种业专家系统,国家“863”计划,2002年~2004年,子专题主持人;
3)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湖南省超级稻办,2002年~2005年,栽培组负责人;
4)超级杂交稻抗倒力学机制及生理特性研究(编号:307712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年,主持;
5)湘中双季稻高产区“双超”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编号:2006BAD02A01),科技部支撑计划,2006-2010年,专题主持;
6)广适型超级杂交稻种3产4标准技术研究,科技部支撑计划,2008-2010年,课题主持;
7)优质粳稻抗倒力学生物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科技部支撑计划,2009-2010年,子课题主持
8)湖南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科技部支撑计划,2006-2010年,子课题主持。
(2)研究方向: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与生理生态,正在进行项目
1)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攻关,2009-2012年,副主持
2)超级杂交稻抗倒栽培“立丰灵”应用研究,企业合作(湖北),2006-2012年,主持;
3)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金正大”缓释肥研究,企业合作(山东),2008-2012年,主持;
4)液体硅钾肥在杂交水稻上的应用研究,企业合作(上海),2009-2012年,主持;
5)湖南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湖南省科技厅、农业厅,2010-2015年,栽培与土肥专题主持;
6)“种3产4”丰产工程,湖南省科技厅、农业厅,2008年-2015年,子专题主持;
7)湖南省优质稻产业技术创新,湖南省农科院,2010-2015年,子专题主持。
主要获奖成果项目多项
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第六);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1998年10月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第一);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2000年11月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
5. 马艳青 博士
研究员 湖南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工作及学习经历
1988-1992年湖南农学院读蔬菜专业,获蔬菜专业学士学位,
1998-2001年湖南农业大学攻读蔬菜学硕士,获蔬菜专业硕士学位,
2002-2006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
1992-1999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从事辣椒育种研究,
1997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1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4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研究员.
2000-2004年隆平高科辣椒育种,任科研副总经理,
2005年-现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从事辣椒育种,任所党支部书记.
2009.12起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主要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
从事辣椒遗传育种,选育了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且选育了多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系配套品种.现在在进行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和品种选育工作.
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这是隆平分院比较有名的几位硕导,至于老师的****,学校一般是不会公布的。如果你是想找导师的话,有中意的我可以帮你打听一下。祝你考研成功!
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以削减其在作物中的含量
1.永兴的发展史
宋熙宁六年(1073年)以“永世兴旺”之意定名永兴县,沿袭至今。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始置便县。治设便江右岸,今县城东南隅。
治所东依梧桐山,南邻先农坛(今自来水公司门前侧),西傍便江,北近化龙桥,治无城墙。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撤便县并入郴县,置治历期622年。
陈永定三年(559),复置便县,治设旧址。隋开皇九年(589),便县再度并入郴县。
第二次置治历期30年。 唐开元十三年(725),析郴县北四乡置安陵县,县治设今高亭乡 *** 东侧的古城村,筑城墙高1.5丈,周长1华里。
唐天宝元年(742),更名高亭县,县治移至今高亭乡 *** 西侧,历期348年。 宋熙宁六年(1073),定名永兴县。
治所迁回旧便县原址北侧,沿袭至今。治所东靠梧桐山,南邻化龙桥,西傍便江,北抵太平寺(今永兴一中厨房附近)。
始无城墙,明天顺元年(1457)初筑土垣。正德七至十二年(1512~1517)改筑砖石结构城墙,设有5道城门及城楼,后屡遭兵燹、水患,经多次修复。
明代,全县分为金陵、长庆、永兴、延道4乡,下辖12里统20都。金陵乡辖金陵、平乐、平陵3里,统一、二、三、六共4都;长庆乡辖崇贤、崇义、高亭3里,统九、十、十二、十四共4都;永兴乡辖千箱、开道、招携3里,统十三、上十五、下十五、十六、十七共5都;延道乡辖逢阳、液武、潦水3里,统左坊、右坊、上十八、下十八、下十九、二十共7都。
弘治年间,全县裁并为16里(即都),里设保甲。 民国元年(1912),永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国3年(1914),改属衡阳道。 民国11年(1922),道制废除,为省直辖县。
民国17年(1928)春,县治原貌全废。 民国26年(1937),省设行政督察区,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1940),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33年(1944)12月,日机轰炸县城,县 *** 先后迁往鲤鱼塘和太和寺边。
民国34年(1945)8月抗战胜利,县 *** 迁回县城。 1949年永兴解放。
县城在原址基础上重修新建,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 1950年2月,全县设5个区,保留旧有乡(镇)、保、甲。
第一区,辖环城镇、仁勇乡、三王乡;第二区,辖乌市、龙山、滩磊、云峰乡;第三区,辖文良、太平、悦油乡;第四区,辖柏和、金安、洞义乡;第五区,辖石龙、唐明乡。是年6~7年,普遍开展建政工作,废保甲设村。
全县划为7个行政区66个乡(镇)581个村:一区,辖1镇8乡83村;二区,辖10乡86村;三区,辖9乡45村;四区,辖9乡95村;五区,辖10乡92村;六区,辖10乡92村;七区,辖9乡88村。 1951年12月,大乡划小乡,全县设9个区,辖2镇231乡。
第一区驻县城,辖2镇25乡;第二区驻湘阴渡,辖24乡;第三区驻油榨墟,辖26乡;第四区驻马田墟,辖23乡;第五区驻油麻墟,辖26乡;第六区驻竹叶塘,辖25乡;第七区驻柏林,辖33乡;第八区驻鲤鱼塘,辖21乡;第九区驻龙形市,辖28乡。1953年3月,将原9个区改为8个区1个镇。
1956年6月,撤区并乡,设27乡(镇)。 1958年9月,撤销乡(镇)村建制,建立11个人民公社。
即东风公社(今城关镇和城郊乡)、卫星公社(今湘阴渡镇、碧塘、油市乡)、上游公社(今黄泥乡)、光速公社(今塘门口镇)、红旗公社(今马田镇,高亭、洋塘、复和乡)、五星公社(今油麻、悦来、三塘乡)、先锋公社(今金龟镇,香梅乡、太和乡西部、樟树乡南部)、红专公社(今柏林镇,太和乡东部、樟树乡北部)、跃进公社(今龙形市、七甲乡)、红星公社(今大布江乡及千冲乡东部)、火箭公社(今鲤鱼塘镇及千冲乡西部)。下设86个大队,512个生产队。
1961年,调整为2个直辖公社(城湘、马田矿区公社)、4个区(金龟、鲤鱼塘、湘阴渡、高亭司),分辖24个人民公社(黄泥、金龟、香梅、樟树、洞口、柏林、太和、双合、鲤鱼塘、彼坑、龙形市、大布江、七甲、碧塘、塘市、湘阴、油市、高亭、和平、复和、文明、油麻、三塘、悦来)。1962年5月,撤销4个区。
1966年,裁并为19个人民公社。1980年,调整为21个人民公社。
1984年,改社镇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1986年2月,湘阴渡、塘门口、金龟、柏林、鲤鱼塘乡改为镇。
至1988年,永兴县城先后三次设置县治,已有1567年的历史。城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东、北与城郊乡毗邻,西与塘门口镇、湘阴渡镇接壤,南与碧塘乡相连。
2.永兴镇的永兴历史2010年以前全镇有38个村,319个农村生产合作社,一个街道居委会,幅员面积占92.8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64076人,非农业人口4616人。遂宁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建设用地逐渐扩大,永兴镇部分村庄划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其中水寨门村、苟桥村、钟灵寺村、马田村、中脊村、洋渡村、姜家巷村、歇马庙村、二教寺村、任家渡村十个村全部划入河东新区;旗山村十一个社中5、6、7、11社并入长庙村,其他社划入河东新区;灵通村5社划入河东新区。永兴镇现有27个村,236个农村生产合作社,幅员面积约67.1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7995人,其中非农人口4047人。
明朝时期设永兴乡,乡 *** 驻地永兴场始建于明代末期,原名太平场,位于灵通村踏水桥附近的白鹤嘴,清初遭火灾后重建场镇于丘陵、平坝结合处的射洪嘴,并更名永兴场,含永远兴盛之意。建国初,设立永兴区。1955年河沙区并入。1981年地名普查时,永兴区更名为永济区。1985年5月永济区又改称永兴办事处。1992年9月撤永兴办事处设永兴镇,并将永盛乡、吉东乡、联盟乡并入。
2010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8050万元,同比增长1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0万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工商税收86.2万元,同比增长11.7%。 折叠
菠萝蜜
品尝黄皮菠萝蜜
提到海口秀英永兴镇的美目村,大家不禁就会把它和菠萝蜜联系在一起,美目村位于永兴镇南部,西邻海榆中线21公里处,有二百亩的菠萝蜜种植基地。菠萝蜜,又名木菠萝,树菠萝,是一种桑科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很适合海南这样的热带潮湿地区广泛栽培。
菠萝蜜可以说是“浑身都是宝”,树龄约300年的菠萝蜜树,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也可作**染料;菠萝蜜果实硕大,长椭圆形,棕绿色,一般重8千克至10千克,最大可达15千克至20千克。菠萝蜜果实品种主要分为湿包和干包两大类,湿包菠萝蜜果皮坚硬,肉瓤肥厚,多汁、味甜,香气特殊而浓;干包菠萝蜜果汁少、柔软甜滑,鲜食味甘美。菠萝蜜果有止渴、通乳、补中益气功效,品质以干包菠萝蜜果为佳。
除了菠萝蜜,属于羊山地区的永兴镇,还非常适合种植黄皮。黄皮又名黄弹,是一种芸香科植物,浆果小,夏季成熟,黄褐色,圆形或卵圆形、长心脏形。按口味,黄皮可分为甜黄皮和酸黄皮两大类。黄皮食后喉咙甘凉,一股凉气直透胸腹,令人感到舒畅。在药用方面,黄皮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
此外,在永兴镇,还有一种热带水果佛手瓜,也叫“合掌瓜”,果梨形,表面有稀疏瘤状突起,果脐内凹,皮绿色或绿白色,肉白色,纤维少,具香味,非常值得品尝。
3.湖南永兴有多少年的历史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
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 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 长沙国。
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东汉时恢复原郡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保留长沙郡。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 后零陵、武陵郡归入东吴版图,并增置南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 6郡。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 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 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邵州和道州。
太宗朝始设道,道下设州(或郡),州下为县。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 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
广德二年又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
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 在湖南境有13州1监: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锦州、澧州、叙 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阳监。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
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 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 *** 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 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 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 (州)、县三级制。
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
康熙三年 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 省。
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 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
至此,现行的湖南省行政区域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 权组织才基本确立下来。 清代湖南总计分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不辖县)。
直隶州、直隶厅直接隶 属道与省,而不由府管辖。县以外设有散厅、散州,受府节制,相当县一级。
湖南有散州 3个,散厅1个。作为基本行政单位的县和散州、散厅,包括不辖县的直隶厅和直隶州在 内,共有77个单位。
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南的行政设置几经变化。民国3年(1914),分全省为湘江、衡阳、辰沅、武陵4道,其辖区与清代长宝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 相同,共75县。
民国5年(1916),裁常德道,所辖县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 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划归辰沅道。全省存 3道,仍有75县。
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24年(1935),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区,将指定绥靖范围的19县划为慈石 庸、沅泸辰溆、永保龙桑、芷黔麻晃、乾凤古绥5个行政督察区。
民国25年(1936), 正式设立专员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绥宁和通道6县划入,与原19县组成 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分别设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阳。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是由省 *** 派出机构,代行省 *** 职权。 民国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专员兼任驻在地 县长。
全省划为9区:第一区辖浏阳、平江、临湘、岳阳、醴陵、湘阴、长沙、湘潭、宁 乡、益阳等10县,专员驻浏阳;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驻常德;第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溆浦、永 顺、泸溪、辰溪等7县,专员驻沅陵;第四区辖乾城、龙山、保靖、古丈、永绥、凤凰、麻阳等7县,专员驻乾城;第五区辖衡阳、常宁、衡山、耒阳、攸县、茶陵、安仁、酃县 等8县,专员驻衡阳;第六区辖邵阳、湘乡、安化、新化、武冈、新宁、城步等7县,专 员驻邵阳;第七区辖黔阳、绥宁、会同、芷江、靖县、通道、晃县等7县,专员驻黔阳; 第八区辖郴县。
4.永兴有哪些历史典故永兴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陲,东邻资兴,南连苏仙,西靠桂阳,北接安(安仁)耒(耒阳),辖8镇17乡,总人口67万人,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县,中国银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系黄克诚大将的故乡。地域狭长貌似蚕形,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56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79.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0.93%,东部多山,西部以丘陵为主,中部丘岗平原间布,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G107、S212纵横境内,耒水上游的便江四季通航。
风土人情
主要节日有全国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等,并都富含本地地方特色。同时还有一些地方节日。
春节
本地称过年,新年大节,从12月中下旬便做过年的准备,备置年货,大扫除(扫尘,洗门板,抹窗户,锅碗瓢盆齐上阵,屋里屋外大扫除)。年货中不乏自制地方小吃,“踩”的禾米糖(爆米花糖),油煎的豆糍粑、花片、兰花根(还真的像兰花根)、汤皮、“排哈”(音译)。“廿七廿八,杀鸡杀鸭”,下旬便宰杀牲畜,把一部分猪肉、鱼肉油炸,俗称“走油锅”。
元宵
1.马田一带的倒灯(耍龙灯) “正月十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提起“倒灯”,永兴县一年一次的元宵节倒灯活动,壮观的场面被誉为“江南奇观”。每年的元宵节,“倒灯”也成为当地群众不能错过的一顿精神大餐。当地人民以这种喜庆热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倒灯仪式分焚香、扫邪、送龙入海三个环节。最热闹的要数“扫邪”这一环节,龙灯挨家挨户辞岁,每家每户都要鸣炮、烧香、点烛迎送。而此时,大街小巷必定是灯火辉煌,这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准备一包香烛,等到火龙来时,抢下龙头上的头香,插在了自家的神龛上,再将自己准备好的香烛插到龙头上去,据说这样就能留住幸福吉祥。 倒灯”在永兴县已有1500多年历史,起初,“倒灯”是人们驱邪敬神、拜年贺岁的一种形式。时至今日,这一习俗已成为人们庆贺丰收、比文明、比富裕、比进步、比团结的一种先进民间文化。实际上,“倒灯”是当地最有可能引发大型械斗的活动。
2.吃油茶粥 本县正月十五又称“出节”,即过完了“新年大节”,除了吃元宵外,也有吃油茶粥的,此“油茶”非植物油茶(同名异物),而与著名北方小吃油茶(如武陟油茶)有点相似,由干炒大米磨成的粉与晒干的青菜和新鲜的豆芽、油豆腐、粉条(或粉丝)等食材齐入锅下水煮,并加入适量油盐与葱蒜。平常过生日(尤其成人)也有以油茶粥做“幺伙”(永兴话,正餐前的小餐)待客。
糊鸟嘴节
二月初一有糊鸟嘴之俗,俗称“糊鸟仔嘴巴”,与瑶族赶鸟节(或称粘鸟节、敬鸟节)相似,只是少了歌会等等民族特色活动。
5.永兴有哪些历史典故永兴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陲,东邻资兴,南连苏仙,西靠桂阳,北接安(安仁)耒(耒阳),辖8镇17乡,总人口67万人,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县,中国银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系黄克诚大将的故乡。地域狭长貌似蚕形,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56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79.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0.93%,东部多山,西部以丘陵为主,中部丘岗平原间布,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G107、S212纵横境内,耒水上游的便江四季通航。
风土人情
主要节日有全国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等,并都富含本地地方特色。同时还有一些地方节日。
春节
本地称过年,新年大节,从12月中下旬便做过年的准备,备置年货,大扫除(扫尘,洗门板,抹窗户,锅碗瓢盆齐上阵,屋里屋外大扫除)。年货中不乏自制地方小吃,“踩”的禾米糖(爆米花糖),油煎的豆糍粑、花片、兰花根(还真的像兰花根)、汤皮、“排哈”(音译)。“廿七廿八,杀鸡杀鸭”,下旬便宰杀牲畜,把一部分猪肉、鱼肉油炸,俗称“走油锅”。
元宵
1.马田一带的倒灯(耍龙灯) “正月十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提起“倒灯”,永兴县一年一次的元宵节倒灯活动,壮观的场面被誉为“江南奇观”。每年的元宵节,“倒灯”也成为当地群众不能错过的一顿精神大餐。当地人民以这种喜庆热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倒灯仪式分焚香、扫邪、送龙入海三个环节。最热闹的要数“扫邪”这一环节,龙灯挨家挨户辞岁,每家每户都要鸣炮、烧香、点烛迎送。而此时,大街小巷必定是灯火辉煌,这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准备一包香烛,等到火龙来时,抢下龙头上的头香,插在了自家的神龛上,再将自己准备好的香烛插到龙头上去,据说这样就能留住幸福吉祥。 倒灯”在永兴县已有1500多年历史,起初,“倒灯”是人们驱邪敬神、拜年贺岁的一种形式。时至今日,这一习俗已成为人们庆贺丰收、比文明、比富裕、比进步、比团结的一种先进民间文化。实际上,“倒灯”是当地最有可能引发大型械斗的活动。
2.吃油茶粥 本县正月十五又称“出节”,即过完了“新年大节”,除了吃元宵外,也有吃油茶粥的,此“油茶”非植物油茶(同名异物),而与著名北方小吃油茶(如武陟油茶)有点相似,由干炒大米磨成的粉与晒干的青菜和新鲜的豆芽、油豆腐、粉条(或粉丝)等食材齐入锅下水煮,并加入适量油盐与葱蒜。平常过生日(尤其成人)也有以油茶粥做“幺伙”(永兴话,正餐前的小餐)待客。
糊鸟嘴节
二月初一有糊鸟嘴之俗,俗称“糊鸟仔嘴巴”,与瑶族赶鸟节(或称粘鸟节、敬鸟节)相似,只是少了歌会等等民族特色活动。
6.永兴县的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永兴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为郴州市第二大县,系黄克诚大将的故乡。全县总人口63万,总面积1979平方公里,辖8镇17乡。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S212省道交叉穿越境内;便江上承东江,下接湘江,直入长江,一年四季通航,是郴州市唯一的水运航线。
永兴,地扼五岭,雄联衡麓,秀接潇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邑 。在这里,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神农氏尝百草,诸葛亮屯兵“侯憩仙”,唐代大文豪韩愈驻足挥毫,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探幽揽胜,大哲学家王船山游历唱和;在这里,百里便江胜景连连,丹霞地貌全国称奇,名庵古刹坦洞青峰闻名遐迩:有全国最大的坦洞---龙华寺和全国最大的丹霞地貌群。便江、注江、龙王岭和青山垅四大旅游风景区以其得天独厚的丹霞风光,清幽雅臻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而成为风韵动人的湘南生态旅游胜地。
永兴同时是著名的“冶炼之乡”,2002年被世界白银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命名为“中国银都”。全县从事“三废”回收金银冶炼者达6000多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回收黄金400万克、白银2000余吨、产值2亿多元,是唯一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允许自行销售“三废”回收金银产品的县。永兴还是“烤烟之乡”和“油茶之乡”,是国家和省定粮食大县、电气化县以及丘岗开发重点县。“永兴冰糖甜橙”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和湖南省名优特新农产品金奖、最畅销农产品奖,“龙华春毫”茶叶、山苍籽油、腐竹、皮蛋和鞭炮等远销东南亚地区。
永兴县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臻完善,县城经过投资8亿余元的全面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座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富有活力的山水旅游城市。全县已开通3.94万门程控电话和1.2万门移动电话,乡村电话网络四通八达,国际国内均可直拨。
永兴县的投资软环境十分宽松。外商来永兴投资兴业者,除享受国家、省、市制订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本县制订的用地、让利、税费等各项优惠政策。为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永兴县委、县 *** 特成立了“永兴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委员会”,对外资企业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和“一条龙”服务,主动帮助外资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矛盾,为外资企业保驾护航!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湖南省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据已完成的全省勘查地球化学资料,被污染的土地有2.8万km2,为全省总面积的1/13,其中郴州市就有2250km2,其Pb,Hg,Cd均值超标148,14和19倍;据农业环境监测资料有66万km2的耕地被重金属等污染,为耕地总量的16.8%。这类污染在矿山水系沿岸和城镇郊区的耕地以Pb,Cd为最严重。例如郴州市著名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山黄沙坪和宝山,采、选矿20余年后,沿水系(耒水支流西河)在50余公里河段两岸的稻田铅、镉严重超标,其中镉平均超标128倍,致使两岸稻田已产出镉米;又如近年来较大规模采、选的湘西花垣锌矿,采矿、选矿废水携带Pb,Cd等重金属微粒排入花垣河,据2000年环保监测,排放镉10.36t、铅75.36t,已经对花垣河沿岸土壤造成污染,2002年7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全国有55家环保违法企业,湖南有8家,其中4家是花垣县锌矿选矿厂;至于一些百年老矿现虽闭矿停产,但历史上造成的污染到现在以至将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会产生影响,最为严重的是镉的污染,这一点在醴陵潘家冲铅锌矿表现尤为突出。该矿水系沿岸耕地长期累积的镉,已产出镉农作物,如稻米含镉达2.24mg/kg,是对照0.6mg/kg的3.7倍,使其人群骨痛病患者是对照的10倍。
城镇郊区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工厂“三废”超标排放和施用生活垃圾肥,这一点在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等城市郊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按湖南农大和长沙市蔬菜研究所有关资料,菜园土铅、镉都超过土壤背景值,种植的蔬菜也都超过湖南省无公害蔬菜地方标准(表10-1,10-2),如果严格执行这个标准城市郊区所种蔬菜大都不能上市。因此对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生产出合格的农产品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更不能忽视。目前对其治理有多种方法,如“低富集轮作”、农业工程改土、降低重金属活化、作物种植调整等。其中降低重金属活化是改变土壤的某些理化性质,因为重金属元素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是活化部分或可溶部分,这一部分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一是土壤的pH值,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随土壤pH值升高而减少,表10-3列出了上海郊区小白菜的重金属含量随土壤pH值升高而减少的量很显著,中南林学院王海燕的博士论文中列出了芹菜中镉含量与土壤pH值的关系(图10-1),由图可知,无论是土壤中的低含量内源镉,还是在土壤中添加成高含量镉,芹菜中的镉都成倍地降低,特别是土壤高含量镉降低尤为显著,当pH值调整到6以后,芹菜含镉都可达到现行无公害蔬菜镉含量标准(<0.05mg/kg)。二是土壤粘粒含量,粘粒能增加土壤有效吸附点的数量或称“吸附势能”,从而增加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使其不易活化而减少被农作物的吸收。三是土壤的有效态钙和镁对农作物吸收重金属元素Cd有拮抗作用。
表10-1 菜园土及部分蔬菜Pb平均含量 (mg/kg)
表10-2 菜园土及部分蔬菜Cd平均含量 (mg/kg)
表10-3 以碱性物质调节土壤pH值的小白菜Cd含量变化[1]
图10-1 土壤pH值对芹菜吸收Cd的影响
新型农用岩矿资源中的粘土矿产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上述三点能够降低重金属元素的活性以减轻和消除对农作物的危害的性质,例如膨润土粘土矿和海泡石粘土矿。1992年在湖南农学院的帮助下进行了旨在降低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试验研究,一次施用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米中的Cu可降低9.7%~141.0%,Cd可降低20%~28%,Zn可降低15%。1996年湖南农大张强等[2]和2003年本项研究委托湖南农科院土肥所,进行了海泡石粘土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进行了研究(照片10-1,10-2,10-3),表明可显著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和植株中的镉含量(详见附23,24,25)。
照片10-1 1992年湖南农学院土壤教研室降低稻米重金属元纱含量试验
照片10-2、10-3 2003年湖南农科院土肥所降低空心菜镉含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