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党委农牧办是自治区党委为了加强对全区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加强自治区“三农三牧”工作的政策研究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经自治区编委会议研究,并报经中央编委批准,设立的自治区党委工作机构,规格为正厅级。主要职责是:承担对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研究,草拟重要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村牧区改革与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农村牧区政策和“三农三牧”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承担农村牧区重大课题调查研究工作。
青海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表2021
一样的
农信社基本情况
1.成立时间: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创建于1951年,自治区联社于2005年8月20日挂牌开业,2006年初正式接管行业管理工作,履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
2.成立方式及职能: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自治区联社)由内蒙古自治区辖内93家社员社以发起方式设立,自愿出资入股组成,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实行民主管理,主要履行对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职能,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3.联社规模:截至2015年末,全区农村信用社共有93家旗县级法人机构,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2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统一法人联社68家;机构网点2327个,员工总数30333人。
4.组织架构:自治区联社机关内设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纪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业务发展部、计划财务部、风险合规和法律事务部、稽核监察部、培训教育中心、电子银行部、资金营运中心和科技部12个职能部室。
5.发展状况: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恪守服务"三农三牧"宗旨,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三牧"、支持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动摇,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截至2015年末,全区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4558亿元,各项存款3334亿元,各项贷款2324亿元,资产总额、存款、贷款均居全区金融机构第一位,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资产规模比较大、机构网点人员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
二、农信社特色优势
1.机构网点覆盖城乡,从业人员众多。
全区农村信用社共有旗县级法人机构93家,机构网点2327个,从业人员30333人,是全区资产规模比较大、服务范围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城乡金融服务覆盖面100%,拥有众多金融、财会、经济、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整体从业人员素质较高。作为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三农三牧"、支持中小企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具有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网点、人员、地缘优势。
2.系统网络发达,结算渠道畅通。
综合业务系统是自治区比较大的金融网络服务系统,覆盖全区11个盟市93家旗县级机构及其所属网点。目前,建成银行卡、信贷管理、大小额支付等36个子系统,加入了农信银支付清算网络,全部网点实现全国通存通兑和异地结算,网点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自治区联社具有计算机软件自主开发权,为拓展业务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3.业务品种齐全,服务手段先进。
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业务种类齐全,在县域金融机构中业务量和业务规模比较大。开发了7大类43种贷款产品,其中公司类贷款产品14种,个人类贷款产品29种。开办结算类、担保承诺类、咨询顾问类、存款证明书、保管箱等中间业务40余种。金牛卡、POS机、ATM机、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覆盖城乡。截至2013年末,金牛卡发卡量达到1786万张,位居全区第一;ATM机和POS机布设总量分别达到2047台和23357台,特约商户数量达到21797户,均居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前列。
4.代理业务广泛,惠农平台完善。
全区农村信用社代理业务达到18项,包括代收电费、代理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代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业务。尤其是专门开办的"惠农一卡通"业务,代理发放财政补贴资金种类包括种粮农民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社会救济、农业保险赔款、农村拆迁征地补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贴等几十种。
青海银行存款利率一览表
存款种类人民银行公布基准利率(%)青海银行上浮后利率(%)
一、活期存款0.350.35
二、定期存款
(一)整存整取
三个月
1.10
1.54
六个月
1.30
1.82
一年
1.50
2.10
二年
2.10
2.73
三年
2.75
3.575
五年
4.05
(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1.10
1.43
三年
1.30
1.69
五年
2.05
(三)定活两便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三、协定存款
1.15
1.265
四、通知存款
一天
0.80
0.880
七天
1.35
1.485
扩展资料
一、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青海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实现了稳健经营。2020年末,本行资产总额1047.88亿元,较2019年末新增14.9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04.6亿元,较2019年末新增24.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19.98亿元,较2019年末新增41.33亿元。实现净利润4.81亿元。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达到AA+。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青海银行积极将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和股东。2020年共缴纳各类税费4.06亿元,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1.22亿元。青海银行已连续12年入选青海企业50强、在全国第三届零售金融创新实践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2零售银行”称号,多家网点被评为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星级营业网点,城西支行先后荣获“全国百家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中国银行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二、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极端考验,青海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扛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发挥金融服务支持保障作用,全力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做到了疫情防控与经营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携手社会各界共渡疫情难关。针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企业,青海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为缩短疫情期间审批链条,出台30余项“暖企”举措,确保各项政策“红利”落到实处。同时,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积极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开辟信贷绿色服务通道,做好续贷、展期等纾困工作,确保各类金融服务“不打烊”。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推出“复工贷”和专有特色产品“青银餐饮复工贷”,贷款利率全部执行最低优惠利率,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加速”。2020年,累计发放“复工贷”2901笔、31.7亿元,“青银餐饮复工贷”162笔、1.83亿元,共让利5707万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民营小微金融覆盖面。此外,“复工贷”产品荣获2020年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案例征集“优秀案例”荣誉称号。按照省委3省政府惠民暖企健康消费活动要求,第一时间制定支持复工复产及促进消费方案,依托“信贷工具+支付工具”,采取创新产品、减费让利、支付优惠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各类惠民暖企健康消费活动。活动期间,为居民餐饮消费补贴2133.65万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之际,青海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向青海省红十字会捐赠疫情防控专项资金600万元,全行党员、共青团员主动自愿捐款10.73万元,所捐款项全部用于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青行力量。
三作为根植于青海本土的地方银行,青海银行始终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与使命,坚守定位、积极作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科技金融,按照全省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在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有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前提下,加大对“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工业园区发展、工业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国有重点企业纾困。坚持打造“小微企业伙伴银行”“城乡居民贴心银行”,通过加大资金投放、优化体制机制、推进金融创新等,重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三牧”、金融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居民消费等薄弱环节发展。始终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与使命,坚守定位、积极作为,通过4在方向上顺势、理念上共享、服务方式上创新的举措,不断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增强配置资源能力,千方百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累计投放各类资金572.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