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的变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2:25:18
字号:

法律分析: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或即将完成。

十三五的变化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开展专题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今年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贯彻实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开展专题调研。张德江委员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组织,各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共同参加,做到“任务、目标、人员、时间”四落实,确保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既为中央决策和有关方面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供参考,也为2016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作必要的准备。李建国副委员长审阅了调研工作方案。王晨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主持召开专题调研动员部署会议,张平副委员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动员讲话。严隽琪、沈跃跃、张平副委员长分别参加了有关专题调研。

参加调研的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认真制订调研方案,精心组织调研活动。自今年3月底开始,各单位先后在召开有关部门和专家座谈会的基础上,分赴全国各地实地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完善。至今年7月上旬,9个专门委员会、2个工作委员会经过认真调研,共形成并提交24份专题调研报告,涉及民族、养老、财政经济、教科文卫、外事、侨务、节能环保、“三农”、港澳事务等诸多领域。

总体上看,这次调研有以下特点。一是各单位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常委会办公厅和财经委共同牵头制订总体工作方案,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调研,组织精干力量撰写调研报告。二是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各单位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城镇农村、学校医院、文艺院团、企业车间、科研院所,与人大代表、工人农民、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调研工作形式多样,有的结合常委会执法检查和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一并进行,有的同时委托地方人大开展调研,有的利用出国考察了解国外经验。三是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调研过程中,各单位主动加强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有的委员会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专家就一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论证。在撰写调研报告过程中,各单位认真审议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努力使调研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各方面的共识。四是务求实效,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各单位在调研中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按照专题调研工作方案,24个专题调研报告均以专报形式上报并送中央有关方面参阅。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这次专题调研活动,得到了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调研报告凝聚了各方面的意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用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五年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过去五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总产迈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新突破,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社会呈现新气象,亿万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亮丽成绩,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增添了底气,为“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十三五”时期顺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形势向好,尤需谨慎。一定要清醒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在粮食连年丰收背后,进口量、库存量齐增,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凸显;在农业稳定发展背后,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趋紧;在农民持续增收背后,外出就业压力增大,务工收入增长放缓。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是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只有依靠体制创新,才能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新农村谁来建的现实难题,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协调发展是必由之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才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是大势所趋,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共享发展是本质要求,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才能让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推进农业现代化,出路在深化改革。当前农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必须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着力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农业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场持久战。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宏观环境复杂,越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稳增长、保供给、调结构,哪一样都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要严格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责任要求,始终坚持思想不松劲、政策不减力、改革不停步,不能让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发生逆转。

明年是“十三五”时期开局之年,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争取农业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续写“三农”发展新辉煌,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7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