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1:36:57
字号: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特征是: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 所谓脆弱平衡,是指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贫乏;所谓强制平衡,是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需要政府强力主导;所谓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的粮食安全的能力并不宽裕。 另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每年实际增速比“十五”期间高出3个百分点,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且减贫难度更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2009年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人,但按照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约还有1.5亿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农民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障。侵犯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农民缺乏充分行使自己土地权利的能力。土地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有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改革明显滞后;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尚未形成。城乡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进城农民工不能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

21世纪是工业时代,在农业方面已经越来越不看重了,所以虽然三农非常重要,但是起色非常不明显。再加上城镇化的加剧,中国有大半的人都在城镇中居住,成为了城市人,农村人越来越少,所以农业方面是呈现衰退的状态的。

另外在工业方面科技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非常迅速,短短三四十年时间,中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变成了工业大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跟不上工业的节奏,所以也就导致了相对而言农业方面看起来没有多大起色。

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年轻人都跑去城里务工了,农村只剩下老幼妇孺,这些人在农业生产方面是比较吃力的,农业是一个重体力活,需要大量的精壮劳动力,而老幼妇孺往往难以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机会。

最为关键的就是粮食不值钱!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种地挣不到钱,所以才会导致农业方面越来越不见起色,甚至逐渐衰退下去。如果粮食能够翻个10倍的价格,所有在城市里务工的年轻人可能都会跑回家里去种田了。

但是粮食如果翻个10倍的价格,那国民的生活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会怨声载道哀鸿遍野,因为粮食是生存的根本。就目前而言,一斤大米最便宜的都要两块钱,在超市里往往都在三元到五元之间。很多人在吃饭方面都感觉挺贵的,在粮食继续涨价的情况下,那很多人可能连生存的机会都没了,所以粮食是不可能涨价的。

但粮食不涨价,对于农村人而言,想要在种田方面获得收益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两个青壮年劳动力承包30亩地去种水稻,这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一年种一季,总共生产出来的水稻加起来每年能够卖个3万块钱算很不错了。

这部分钱如果再扣除农药化肥等费用,大概只能够剩下2万元纯收入。对于两个青壮年劳动力都是如此,老年人就更加不用想着他们能够获得多大的收益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少人愿意去种地的原因,农业又如何能发展得起来呢?

中国是一个地势众多的国家,能够实行工业化的地区比较少,往往是在平原地带。而很多粮食主产区往往都是丘陵地带,所以这也是造成了机械农业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6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