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的历史起源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域内长海岸线19.6公里。
方言主要为潮阳话和潮汕话,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镇,谷饶镇有一小部分人说客家话。区 *** 所在地:区人民 *** 驻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中华路。
历史沿革 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历代隶属潮州府。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区划变更撤销县级潮阳市,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
区人民 *** 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 *** 驻地)。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 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55.95万人(2008年末)。
2003年,潮阳区总户数299854户、总人口1536282人:文光街道 38764户、146649人;棉北街道 11861户、54942人;城南街道 22150户、108651人;金浦街道 13933户、79252人;海门镇 16758户、115221人;关埠镇 26107户、121930人;和平镇 27556户、162174人;谷饶镇 24582户、135628人;贵屿镇 25582户、133727人;铜盂镇 19554户、116044人;金玉镇 18519户、77977人;灶浦镇 11228户、49406人;西胪镇 28294户、154725人;河溪镇 14965户、79155人;区直辖单位1户、801人。 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在金玉镇 *** 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工作动员会议,部署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
11月17日,经省人民 *** 同意,省民政厅以粤民区[2003]163号文批准,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金灶镇管辖原灶浦镇和原金玉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总面积78.9平方公里,总人口126533人,其中常住户口人口126404人。
金灶镇 *** 驻原金玉镇渠南路2号(原金玉镇 *** 驻地)。原灶浦镇区划面积21.801平方千米,人口49233人。
2003年底,潮阳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共有93个居委会、202个村委会。 2005年12月31日,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
截止2008年末,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总人口1559582人。
编辑本段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
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
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
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
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
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
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氵戎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
万历九年(1581),洋乌、氵戎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
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
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
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
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
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
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 *** ,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
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
潮阳的历史起源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氵戎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氵戎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 *** ,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 *** 。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 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 *** 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 驻峡山镇。
潮阳的历史潮之阳,大海在其南
区名:潮阳区 拼音:Cháo Yáng Qū
经纬度:区中心位于北纬23度16分 东经116度36分
邮编:515100 代码:440513 区号:0754
方言:主要为潮州话的潮阳口音,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镇,谷饶镇有一小部分人说客家话。
区 *** 所在地:区人民 *** 驻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中华路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域内长海岸线19.6公里。
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变更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 潮阳地图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55.95万人(2008年末)。
潮阳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经过潮阳区境的主要公路有324国道、深汕高速公路,省道S234线(揭海公路)、S237线(和惠公路)、正在规划的汕普高速公路和揭惠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区主干道、镇道全部混凝土化,全区295个行政村实现通机动车,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区通镇二级路,镇通镇三级路标准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的潮阳港和内河良港关埠港,潮阳港已建成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3000吨级油码头和5000吨级小船泊位;全区有火力发电厂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以及华能海门电厂1机组和2机组正在加紧建设;有各类学校324所,有医疗卫生机构24家。
潮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英歌、剪纸、笛套音乐被誉为民间艺术三瑰宝,潮剧、木雕、石雕、稿末塑等传统工艺和贵屿彩街路棚、谷饶祭社等民俗文化活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文物名胜众多,是汕头市旅游景点最多的区,区内现有古迹和旅游景点100多处,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曲水流、东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胜远近闻名,其中莲花峰风景区属国家AAA级风景区,汕头新八景之一。
潮阳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侨乡优势得到发挥,雄厚的外资给潮阳区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区委区 ***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潮阳区的基础设施已形成规模,道路交通,港口码头,供水供电,电信金融等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为各方来潮投资的客商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目前,全区拥有乡镇企业三千多家,形成纺织服装、日用化工、五金电子、文具、塑料、音像等支柱产业。潮阳的经济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潮阳区境属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形特征为“两山两江两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为潮南山,属潮南山系余脉,北为小北山,系普宁市境内铁山余脉。沿海是带状沙滩地,分布于海门、井都和田心等镇的沿岸,经过营造防护林,已成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潮阳区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内年平均温度21.5℃,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3000小时,日照率为48%,年平均降雨量为17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潮阳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潮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境内丘陵、平原相间,河渠纵横交错。全区有耕地20多万亩,山地30多万亩;有矿泉水、花岗岩、石矿场等资源矿种;海岸线长,滩涂池塘多,海淡水养殖面积218公顷,年产量达2.2万吨,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浅海面积3.6万亩;农产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榄、乌酥杨梅、玻璃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劳力资源充裕,全区拥有劳动力69万人,其中产业工人20万人;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民资民力、侨资侨力丰富。
潮阳区平原面积6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7%;丘陵面积578平方公里,占44.2%;沙滩面积40.4平方公里,占3.1%。
陆丰市有什么水果
1、潮州,广东省地级市,潮汕四市之一,汕潮揭都市圈城市之一,广东省政府批复确定的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潮州地处中国广东东部,北靠梅州,南濒南海,东邻漳州,西接揭阳、汕头。下辖2个区、1个县(2019年),总面积3146平方千米。2020年末,潮州市户籍总人口275.93万人。
2、潮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全国重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中国食品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革命老区苏区、华侨之乡、港澳台同胞祖籍地之一。
3、潮州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州是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通道。出生在境内的名人有国学泰斗饶宗颐、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全球脑王”郑林楷、香港喜剧演员吴耀汉等。
4、2020年,潮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096.98亿元,比2019年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7:47.3:43。
5、广东省潮州市由原潮州府潮安县、饶平县合置。广东潮汕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自古是同属一个地级行政区,古称潮州府,当代原称汕头市,潮州市人文历史悠久,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潮州已有一万年以上的人类生活史,八千年的史前文化史和人类文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6、在旧石器时代,潮州已有人类居住繁衍;在新石器时代,潮州文明已与中原文明实现同步。
7、秦朝至三国,隶属南海郡揭阳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区始有正式行政建制。秦朝至三国,南海郡揭阳县域包括今广东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和汕尾市部分、梅州大部及福建漳州南部一带。
8、晋朝至清朝,属广州义安郡、潮州府。晋并吴后,晋太康元年(280年),在汉揭阳县的大部分地域上置海阳县,海阳县域广及今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梅州大部。晋咸和六年(331年)将汉揭阳县域划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并入东官郡,晋义熙九年(413年)析东官郡置义安郡,以秦汉揭阳县地域置义安郡,郡治驻海阳县,辖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5县。
9、南朝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义安郡海阳县设程乡县(梅县建置之始),程乡辖境包括今梅江区、梅县区、蕉岭县、平远县全部及丰顺县部分,南齐义安郡辖海阳、潮阳、海宁、义招、绥安、程乡6县。
10、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原义安郡地域置潮州,州治驻海阳县,潮州辖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6县。
11、唐天宝元年(742年),潮 州改称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潮州。
12、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潮州海阳县复置揭阳县,潮州辖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
13、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州为路,称潮州路。潮州路辖海阳、揭阳、潮阳3县。
14、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称潮州府。潮州府辖海阳、揭阳、潮阳、程乡4县。
15、清承明制,仍称潮州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嘉应州,潮州府辖海阳、揭 阳、潮阳、 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8县;乾隆三年(1738年),置丰顺县后,潮州府辖9个县。
16、民国初,废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抚使,驻汕头;后改潮梅镇守使、潮循道、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等,曾一度改驻潮州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设为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第六区;1949年4月,析为第七区、第八区,专署均驻潮州城。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潮汕临时专署、粤东办事处、粤东行政公署,均驻潮州城;1955年9月,行署治所才迁往汕头;1956年,设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53年1月,以潮安县城关镇设为潮安市;1953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改称为潮州市,为省辖市;1958年11月,撤销潮州市建制,其地域并入潮安县;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以潮州镇以及下津、卧石、社光、黄金塘、六亩等5个村地域,恢复潮州市建制;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潮州市,潮州市为省辖县级市,委托汕头市代管;1988年12月,省政府批准潮州市归省直接领导,享受市(地)一级管理权限;1989年12月,省委决定潮州市为副地级市;1991年12月,国务院调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设立的湘桥区(县级)、新恢复的潮安县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
18、1952年,置广东省粤东行政区,治驻潮安县,辖21县,辖境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1953年1月,拆潮安县属和城属的城关镇,设潮安市,当年改名潮州市,县市平行并立,同属粤东行署领导。
20、1956年置汕头地区专员公署,署治驻汕头市,汕头专区管辖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丰顺、南澳、海丰、陆丰、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镇平18县和汕头市,汕头专区辖境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5市。
21、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州市。
22、1968年成立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治驻汕头市,汕头地区辖潮安、潮阳、揭阳、揭西、澄海、普宁、饶平、惠来、南澳、陆丰、海丰11县和汕头市,汕头地区辖境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
23、1979年8月1日,潮安县恢复潮州市建制,隶属汕头地区管辖。
24、1980年1月,以潮州镇和下津、六亩、卧石、黄金塘、社光5个大队的地域重建潮州市,县、市再次分开建制,隶属汕头地区管辖。
25、1983年7月,潮安县并入潮州市,隶属汕头市管辖。1983年9月汕头市析出汕尾市域。1983年7月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辖今揭阳、饶平、澄海区、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县级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汕头市辖境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1983年9月海陆丰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海陆丰设今汕尾市)后,汕头市辖境今汕头、潮州、揭阳3市。
26、1991年4月汕头经济特区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千米。1991年12月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饶平县归潮州市管,揭西县、普宁县、惠来县归揭阳市管,南澳县、澄海县、潮阳县、经济特区等归汕头市管。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原潮州市的区划为新设置的湘桥区和新恢复的潮安县。
27、2013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潮安县(2013年7月改为潮安区)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三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
28、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另设枫溪区管委会。 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
陆丰盛产稻谷、甘薯、甘蔗、花生、大豆等农产品以及荔枝、香蕉、菠萝、龙眼、柑桔、桃李梅等水果。
陆丰市:1995年撤县建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北与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南濒南海,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