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风险能力不足
我国出口市场范围越来越广,进口主要是技术密集型。特别新兴市场出口幅度高于原来传统市场。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等传统市场,香港和台湾如果计入内销的话,出口更单一。不管从产品和品类来看都过于集中,易遭受市场经济风险。
2、农业生产专业化不够
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相对松散,特别是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产品的质量和标准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大部分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在低价销售,缺乏附加值,不利于农产品出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也限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附加值少,产品不精细,创新能力少,不适应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
3、我国出口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政府对于农产品的出口,现阶段主要实行多部门分割的新型管理体系。每一个部门实施不同阶段的管理,对接不够紧密连贯,不仅不能对从生产到出口的整体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更没有各类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和预案。大部分经营农产品的企业都是生产和贸易相互分离,不仅会损害农民群众的利益,农民群众不能切实了解到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各类信息,无法快速地调整农产品的种植或者养殖的结构,生产制造出能够有效满足国际市场导向的各类农业的产品。农业企业间相互竞争,跟风种植或养殖,为农产品出口带来后患,易导致对外贸易当中的倾销和反倾销事件的发生。
4、遭遇绿色壁垒
广大的农户和大量农业生产企业对于质量安全的意识仍然欠缺,较为看重眼前的利益。有些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为眼前的利益,使用违规的化肥、农药等,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不合格,某些元素严重超标;或者违规使用了国际上禁用的农药,使得农产品快速生长或者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功能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因此在国际的农产品市场中,容易遭遇到别国的索赔、销毁甚至封杀。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策
1、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我国农产品市场一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征。在国际农产品的贸易竞争中,我国农产品为了占据市场相互恶意竞争、相互压价,单纯的市场发展,不能够自律,需要政府无形的手来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进行,良性发展。国家可以出台相关专业性极强的,农产品政策,对于农产品的查处和检查要有法可治,执法必严,使得农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有条不紊地发展农业市场,这样才能生产出高品质、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国际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2、培养专业国际贸易人才
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实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组建专业的队伍,在国际上推销我国的农产品。第一,对高等院校进行农产品贸易及网络营销技能知识的培养和考核,鼓励大学生投身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农产品贸易的事业中,自主创业;第二,加强农民对于互联网的认识,服务于农产品贸易发展;第三,组建专业的团队线下进行宣传,电视台、微博、微信、自媒体等大力宣传提高广大人民对营销的了解与认识,吸引大众参与营销,人人都是推销员,增加专业人才储备,以便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推销中国的农产品。
3、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我国农产品需要深加工:一是要对农产品表面加工和处理进行研究;二是要加强初级农产品在物理基础上的加工;三是要对初级农产品的化学成分加以改变;四是要运用特殊工艺流程以实现单种农产品多种功效组合。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加大对于农产品的产业的深度开发,拓宽渠道,使得经济价值从量变到质变。
4、妥善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农产品管理体系,从农产品的质量、监管等各个层面上,致力打造国际标准,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有机绿色农产品,高于发达国家农产品标准,树立我国农业的新形象。这一套管理标准既要符合国情,又要对接国际,用标准组织农业生产、施肥、除草等,评价农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规范农产品流通,指导广大消费者农产品消费,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5、优化调整农产品产业机构
优化农业产业机构,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种植,改变我国的农产品价值低的现状,可以形成一县一品,各具特色,区域化、产业化,提高优质产品。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时用发达国家已成为夕阳产业的行业,来填补我国农产品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完成农业生产的转型。
一是土地定权,农民定心。明确界定土地权利是完善土地制度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明确“长久不变”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明确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在确权的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
二是农地农有,农地农用。让公司法人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不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严格用途管制,防止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
三是家中有地,进退有据。要充分认识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的特殊重要性,充分估计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波动的风险,当农民在城市里的根没有扎下去前,不能轻易拔掉农村承包土地这个根。
四是土地收益,城乡共享。要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按土地市场价值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近年来,宅基地整理与村庄整治在不少地区推进很快,明显的好处是节约了用地,为城镇发展和工业建设争取了用地指标。
扩展资料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制定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
人民网-向改革要活力 促“三农”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