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05:25:12
字号:

【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家蚕病毒病之一, 此病发生一旦发生,危害很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家蚕血液脓病的出现呢?1.1 病蚕污染蚕具、蚕室及周围环境养蚕后特别是发生过脓病的蚕室、蚕具等, 如不经消毒重复使用, 则容易导致传染而发病。养蚕室、簇室、贮桑室等, 如消毒不彻底, 都能成为病毒传染来源。不洁水源若来源于洗过蚕具的塘水, 未经消毒即用作蚕室和贮桑室用水, 同样可以成为传染源。

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

1.2 传染途径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有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2种。

病蚕流出的浓汁或病蚕尸体, 发现尚未流出浓汁的病蚕, 如立即拾除, 可消灭再传染的机会;病蚕排出的蚕粪中带有大量病毒, 会污染蚕座内的桑叶, 造成蚕座内的传染, 使病毒迅速蔓延。

1.3 蚕的体质病毒经食下或创伤侵入蚕体后, 能否引起发病及发病率高低与蚕体本身的许多因素及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蚕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方面取决于自身遗传基因, 另一方面也受到生长发育过程中周边环境的影响。

1.4 病蚕尸体、排出物及病蚕粪蚕体感染病毒48 h后粪便中便开始带有病毒,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蚕粪中带有大量的病毒, 是蚕座传染的重要来源。

虽然可立即捡出消灭出现病症的病蚕或死蚕, 但家蚕血液型脓病是慢性传染性蚕病, 在未出现症状以前, 蚕粪中早已含有大量病毒。

病蚕长期混于蚕群中, 通过排粪及排出物污染蚕座, 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 因而病蚕及病蚕沙必须妥善处理, 才能有效防止传染。

2.1 初步判断密切关注存在异常症状的蚕体状态, 尤其是对发育缓慢、迟眠、迟起、半脱皮、不蜕皮的个体应当经常检查, 观察体色、体态及排便等情况。

小蚕期眠前发病的, 表现为体表光亮, 迟眠或不眠, 行为活跃、到处乱爬;起蚕发病的, 身形缩小、关节膨大皱起。

大蚕期发病的, 环节肿大, 呈算盘珠状或竹节状, 体内有明显的浑浊液体, 发病个体表现狂躁, 四处乱爬, 皮肤破损处会有白色浑浊乳液流出。

一旦发现发病个体, 应当及时捡出并消毒。

消毒可采用新鲜的石灰粉, 对于病死蚕来说, 应当消毒后进行深埋处理, 切忌不能用于家畜或家禽饲料, 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2 查明病因及时处理一方面做好染病预防工作, 定期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处理, 并用质量较好的桑叶喂养, 以提高蚕体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 做好病体隔离工作, 及时加网除沙淘汰病蚕, 并对不同发病批次的蚕进行隔离。

3.1 严格消毒, 消灭病原, 切断传染途径3.1.1 养蚕前消毒。

养蚕前消毒应做到全面无遗漏, 包括养蚕室、贮叶室、各养蚕器具, 以及蚕室内外服装、拖鞋等所有用具;彻底清除蚕室内外的病蚕尸体、堵塞鼠洞、茧丝屑物、杂草垃圾、蚁穴及越冬的虱螨寄主。

蚕室、蚕具要先消毒, 后清洗, 再消毒, 实行两消一洗”。

含有效氯1.2%的漂白粉溶液对脓病病毒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喷洒消毒时, 需湿润30 min以上;也可施用优氯净熏烟剂熏烟消毒, 消毒时温度达到100℃, 消毒30 min即可, 但该方法成本较高。

3.1.2 蚕期中消毒。

蚕期中消毒时应特别注意消毒过程中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一方面加强消毒预防, 每天撒1次新鲜的石灰粉或防僵粉, 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 以防内部相互传染。

对于饲养员来说, 喂养蚕前后一定要洗手, 进出蚕室、贮桑室必须换鞋, 在蚕室门口放置石灰, 用于出门后鞋底消毒, 消毒对蚕病的预防与蔓延起到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 除沙后蚕网要用含有效氯1.2%的漂白粉溶液浸泡0.5 d以上, 并用清水清洗晾干。

每天清扫残叶, 入室换鞋, 每天用含1.2%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贮桑室地面30 min并用清水冲洗地面。

此外, 应当做到工具专用, 装桑叶与蚕沙用具要严格分开, 蚕沙坑要远离蚕室与桑园。

一旦发现发病个体应及时隔离, 对病蚕尸体进行消毒后深埋处理。

3.1.3 蚕期结束后消毒。

蚕期结束后及时用含1.2%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对蚕室、桑室、器具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

防止病毒扩散;蚕沙坑内的蚕沙可加泥土覆盖封口堆闷, 发酵腐熟后作肥料。

3.2 提高饲养技术3.2.1 选择抗病性强的蚕品种。

家蚕抗病力的强弱, 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基因, 另一方面受到生长发育周边环境因子的影响。

目前, 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学者对脓病具有高抗不易感的品种进行了研究, 统计数据发现, 在脓病暴发集中的蚕区, 部分选用抗脓病强的蚕品种, 其发病率明显降低。

因此,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蚕品种是实现高产、稳产, 以及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3.2.2 实行小蚕共育。

大小蚕共养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如大小蚕批次之间消毒时间不充裕, 导致消毒不彻底, 给病毒积累与毒力增强创造了条件;此外, 大小蚕共养造成食物、空间资源的竞争, 对小蚕生长不利。

种种不利因素将直接或间接导致脓病的传播与暴发。

因此, 应当尽量实行大小蚕分养、小蚕共育的饲养方式, 并做到精养细管、专室、专具、专用桑园, 给小蚕生长发育提供更适宜的环境条件, 使小蚕健壮生长, 提升蚕体抗病能力。

3.2.3 良桑饱食。

生产优质的蚕叶喂食蚕体, 能够有效提升其抗病能力。

因此, 加强蚕园管理, 增施有机肥, 从桑叶的品质与数量上满足蚕的需求十分重要。

饲喂时应当确保良桑饱食, 但对于小蚕而言, 其抗病能力较弱, 不能饱食, 活蚕期桑叶质量较差时, 将直接削弱小蚕体质, 大大增加病害的发生概率。

因此, 抓好小蚕食用的桑叶对提高蚕的体质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