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雪莲、藏茵陈、党参、黄芪、羌活、莨菪等。
1、甘草
甘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羌活
羌活,中药名。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茎粗壮,伸长呈竹节状。根颈部有枯萎叶鞘。茎直立,圆柱形,中空,有纵直细条纹,带紫色。
其性温,解表散寒、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 生长于海拔2000-4000米的林缘及灌丛内;分布于中国的陕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
3、藏茵陈
藏茵陈类药用植物是汉民族对此类药物的通称,藏民族则称之为“滴达”,是一年生的龙胆科矮小草本药用植物,在藏族的药物历史中是贵重的八珍藏药之一,被人们称为“藏药的奇葩”。
始载于藏医药书《四部医典》,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的功效。藏茵陈是从藏族地区民间发掘出来的草药之一,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地民间常用药。
4、黄芪
黄耆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5、雪莲
雪莲花为风毛菊属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多数褐色的叶围绕 。茎粗壮,基部直径2-3厘米,无毛。分布在中国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百度百科-青海
青藏高原主要是河谷农业! 位于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湟水干支流谷地年平均气温5-8.6℃,年均降水量250-400毫米,主要集中于6~9月,雨热同期,是青海省境内最为温暖湿润的地区,这是河湟谷地成为青藏高原上农业最发达的区域的自然基础。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青稞、大麦、豆类、马铃薯和油菜等。此外,这里也是蔬菜、瓜类的重要生产基地。 在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气候宜人,水源较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宜于农作物生长,耕地相对集中,种植业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地区主要的富庶的农业区,青稞、小麦、豌豆和油菜是这里的四大作物,一年一熟,成为高原的主要粮仓。 雅鲁藏布江正处中游,江面开阔,支流众多,宽十数公里、长几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布。河谷两侧山地的高处是牧场,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则是肥沃的农田,最适合青稞、荞麦、小麦等高原农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