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安毅
各地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渐次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包括广东、海南、上海、浙江、厦门等地已分别下发当地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相关管理要求的通知。这一政策将对各地银行的房贷投放额度带来直接影响。
其中,广东、海南、上海、浙江等地监管部门皆对当地法人银行考核上限予以上调,但获得“松绑”的银行档位、上调幅度均有所不同。
厦门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要求则与央行、银保监会此前通知保持一致。此外,重庆、江苏等地银行业人士向记者反映,当地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考核指标上限也参照央行标准执行,未予上调。
厦门发布
房贷集中度考核要求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人民银行厦门中心支行、厦门银保监局已于1月下旬下发《关于厦门市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相关管理要求的通知》。
根据通知,厦门市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属于第三档、第五档。其中,第三档机构包括厦门国际银行、厦门银行、厦门农商行,第五档机构包括厦门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厦门翔安民生村镇银行,两档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22.5%、17.5%以及12.5%、7.5%。
这意味着,厦门版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考核指标与央行、银保监会通知要求保持一致。
此前,央行、银保监会于2020年底联合下发《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对7家中资大型银行、17家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共5档机构分类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
其中,第一档的中资大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和32.5%;第二档的中资中型银行两项占比分别为27.5%和20%;第三档的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两项占比分别为22.5%和17.5%;第四档的县域农合机构两项占比分别为17.5%和12.5%;第五档村镇银行分别为12.5%和7.5%。
除厦门外,重庆、江苏等多地银行业人士也向记者反映,当地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考核指标上限参照央行标准执行,未予调整。
部分地方监管部门
上调考核上限
另一边,立足当地实际情况,还有部分地方监管部门上调了本地法人银行的考核上限。
其中,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于2月4日发布《关于做好广东省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广东(不含深圳,下同)辖内地方法人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提出要求。
具体为:第三档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24.5%、19.5%;第四档银行两项占比上限分别为20%、15%;第五档银行两项占比上限分别为12.5%、7.5%。
这意味着,广东对辖内第三档、第四档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提高了2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第五档银行则参照此前央行、银保监会通知执行。
以2019年末数据计算,广东地区500亿元资产规模以上的地方银行中,大部分满足前述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要求,但在房地产贷款占比方面普遍有所超标。其中,中山农商行、惠州农商行等两项贷款占比超标较多。
而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今年1月下发的辖内法人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相关管理要求通知中,第三档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不变,第四档、第五档银行两项占比考核要求则分别上调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
此外,上海对第三档、第五档相关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分别提高了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海南对第三档相关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因城施策
事实上,在央行、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通知中,已给各地监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银行适度松绑留出了空间。
通知提及,央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会同所在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可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结合所在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特点,以《通知》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为基准,在增减2.5个百分点的范围内,合理确定辖区内适用于相应档次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监管政策相对灵活、‘因城施策’。对于个别地区而言,本来涉房贷款占比就高,如果把监管考核上限定得太低,反而会对当地银行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各地政策对不同类型的银行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有助于银行灵活执行中央房贷政策。
“类似政策下,不同银行的房贷业务会有所变化,对于相关购房者来说,也需要积极了解各地银行贷款政策,减少贷款办理的风险。大方向看,房价过热的城市等所在银行,其上限上调空间小;而信贷额度充裕的城市,上调的空间较大。”严跃进表示。
与此同时,也有个别超标中小银行高管表示,一边是涉房类贷款新增难,另一边是互联网贷款政策收紧,而往年这都是业务重点,“所以业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对此,廖志明表示,整体来看,今年贷款需求仍然非常旺盛,银行可以投放的领域较多。“一是政府投融资项目需求;二是房地产融资虽然受房贷集中度政策影响,但需求还在,银行房地产贷款增量并不会明显下滑,更多是平稳增长;三是明显改善的融资需求,包括制造业贷款、个人消费类及信用卡贷款等。”
文|严沁雯 俞燕
编辑|袁满
继厦门银行之后,重庆银行成为年内第二家在A股成功过会的银行。至此,国内完成“A+H”股布局的银行有望升至15家。
8月27日晚间,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126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重庆银行等6家企业首发申请全部获通过。
从2018年提交招股书到此番过会,重庆银行在A股“候场”已逾两年。在此之前,厦门银行于7月16日成功过会,其IPO历程同样近两年。
经历了2019年银行上市“井喷”年,2020年银行股IPO的步伐明显放缓。除了已经过会的厦门银行和重庆银行,目前仅渤海银行成功在港股挂牌,“排队”等待IPO的银行仍有20家。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银行于2013年11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是全国城商行中首家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的银行。若是顺利“回A”,该行将成为第三家实现“A+H”股布局的城商行。
据该行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重庆银行资产总额5112.60亿元,较年初增长2.0%,是厦门银行的两倍。1月-3月,该行实现净利润14.06亿元,同比增长14.1%。
资产质量方面,重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2亿元;不良贷款率1.27%,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92.31%,较上年末上升12.4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上市过审中,发审委针对该行不良率提出询问。据悉,2017年-2019年,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5%、1.36%和1.27%。发审委要求该行说明2019年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原因等。此外,报告期内,重庆银行进行了多次不良贷款转让,发审委要求重庆银行说明该过程的具体情况。
据一季报显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持股比例4.14%)和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方正”,持股比例3.02%)分别为重庆银行内资股第五、六大股东。
8月7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8月24日,力帆股份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裁定受理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担任力帆股份管理人。
根据力帆股份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公司在重庆银行的存款余额为633.44万元;借款余额为11.8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5.98亿元,长期借款5.87亿元。
发审委同样在询问中提到力帆股份,“发行人未将力帆、隆鑫等两家出险大型企业集团贷款认定为不良类贷款。目前,力帆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力帆股份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针对上述问题,发审委要求该行说明力帆股份重整申请的具体影响,对力帆集团贷款的风险划分是否需要调整,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说明未将上述两家企业集团内的贷款划分为不良类贷款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规避相关监管要求的情形;并结合力帆股份最新经营情况、债务偿还或处置情况等,说明对该公司的贷款是否存在大额减值风险等。
除此之外,发审委还注意到重庆银行 历史 国有股权变动存在瑕疵,目前主要股东股权存在受限或变动风险。并要求该行说明具体情况及风险。
2015年12月23日,重庆银行向上汽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汽香港持有)、富德生命人寿及其全资子公司富德资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发行4.22亿股H股,配售价格为7.65港元/股,增加注册资本4.22亿元。
其中,富德生命人寿持有重庆银行1.50亿股H股,富德生命人寿全资子公司富德资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重庆银行6757.02万股H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2019年5月21日),富德生命人寿尚未取得股东资格批复。
对于上述问题是否会影响重庆银行的挂牌上市,周茂华认为,该行能否最终上市主要还是看其是否满足基本上市条件,例如:公司内部治理是否到位,信息披露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财务信息造假,是否存在未解决的法律纠纷等。
实际上,重庆银行的A股上市之路颇为坎坷。
早在2007年,重庆银行便曾递交A股上市申请,后续迟迟未有进展。
2013年,在A股上市无果的重庆银行转战H股。上市首日,该行便跌破发行价6港元。此后,港行港股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状态。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收盘,重庆银行报4.34港元/股,市净率仅0.37倍。
2018年,重庆银行再次将A股上市提上议程,蹉跎逾两年终将登陆上交所。
在重庆银行之前过会的厦门银行,早在2017年底便递交了上市申请,2018年10月,该行对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进行了更新。
根据年报,截至2019年,厦门银行的营业收入为45.09亿元,同比增长7.73%;净利润17.36亿元,同比增长22.69%。不良贷款率为1.18%,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74.58%,同比上升61.75个百分点。
据了解,厦门银行在银行业以风格激进著称,被业界称作网贷资金存管大户,最高时曾接入30多家网贷平台。
一位银行业人士指出,厦门银行顺利“闯关”,除了其自身的业务指标和公司治理结构达标,亦与其各自所在的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以及政策环境有一定关系。
在此之中,最近一次进行预先披露更新的是上海农商行,该行于7月8日更新了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离上市又进了一步。一位投行业人士预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上海农商行有可能成为今年内第三家上市的银行。
除了上海农商行,还有14家银行处在IPO预披露更新状态。其预披露时间显示,部分银行已等候多时。 其中,瑞丰农商行、兰州银行、大丰农商行、厦门农商行及药都农商行早在2018年就已处于预披露更新状态,此后再无进展。 其中尤以瑞丰农商行等待的时间最久,早在2016年11月其上市申请便已获证监会受理,但至今已过去近4年,依然没有新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候场大军中,几乎全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些中小银行。
一位金融市场人士指出,银行IPO进程缓慢与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有关。 “中小银行普遍经营模式粗放,经营能力相对不足。由于主要服务于区域中小微企业,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要面临极大的压力,这或许会打消投资者的积极性。”
按照以往的IPO节奏,从过会到上市,时间短则二至三个月、长则六个月。以此推算,继厦门银行之后,重庆银行有望在年底前正式加入A股队列。
今年以来,在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加大了向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叠加疫情的影响,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补血”成为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迫切任务。
一方面,不良资产核销让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迫切。作为首家公布中报的上市银行,江苏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因拨备计提的加大而出现下滑。该行在报告中表示,为清降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江苏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56.2亿元,其中对公业务不良改善,但个人业务不良贷款则有所上升。
本次顺利过会的重庆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发行不超过7.81亿股,所募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根据重庆银行所披露数据,该行确有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2016年-2019年,重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82%、8.62%、8.47%、8.51%。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重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较上一年末略有上升;对比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数据(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8%),这一覆盖率仍有提升的空间。
此外,多家中小银行推出了“搭售”不良资产的定增方案:在定向发行股份的同时,要求认购股份的投资人购买不良资产。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广东四会农商行、山西泽州农商行、山东诸城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推出这一方案。
一位银行分析人士指出,在疫情影响下,银行资产质量承压,定增搭售不良资产可以在缓解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的同时,帮助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良率则均较去年底有一定增加。
7月16日,银保监会城商行监管部副主任刘荣表示,在不考虑外源性资本补充的情况下,城商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在未来三年可能会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屡次公开发声提及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资本。 5月27日,金融委亦发布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
除了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新渠道,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成为中小银行的最大渴望。
“中小银行是支持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快中小银行上市,补充资本金,可尽快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预计内部股权结构清晰、治理规范、资产负债表与定价合理的中小银行上市步伐将有所加快。”周茂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