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视线转移到农村,就会看到另外一个场景,有的是菜农站在菜地发呆;有时是农民把正在生长旺盛的某种菜给犁掉,改种其他的菜!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农村这些专业种菜的地方,不时出现价贱滞销事件。
一丘丘的包菜没人去摘,因为没有菜贩来收,或者即使有人来收,但价钱连工钱都捞不到!还不如就地废掉。
如此种种,各地菜农都不一定程度碰到过!
但是,社会上仍然不时有因某种蔬菜价格高的离谱而对菜农心存怨念的情况。如曾经出现的社会事件“蒜你狠”“姜你军”,还有年前的香菜价格高烧!都反映出了蔬菜价格原来可以更高的!有时可以高到甩肉禽制品几条街!
这些情况其实完全是市场规律使然,即使每个城市都在抓“菜篮子”工程,也即使国家在取消一些行政性收费、开通高速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但是让产地的蔬菜高效、廉价地上到市民的餐桌似乎很难做到!
一边是市民埋怨小菜比肉贵;一边是农民累死累活难赚到钱,眼泪都不得干!
造成这些情况的关键原因有几个:
一是物业费用高企。城市超市、菜市场的摊位,每个月的租金类支出几千上万;城市的人工支出也不菲;加上城市的生活费用甚至包括居住房屋租赁或购买费用、教育等等都高,这些对于蔬菜贩卖者来说,最后通通都要从这个蔬菜上来获得!
二是物流成本高。虽然高速收费对农产品运输予以免除,但一些税费都已经计入汽柴油价格,目前我国的油价一直较高。其他如汽车购置、维修、人工等等高成本同样都需要计算到货物价格!有很多时候,从业人员甚至感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像农产品采购时并不值钱,一运到目的地后,这个物流费用就能让货物加价不少!
三是储藏和保鲜方面的成本和损耗。不少蔬菜从采收到上到市民餐桌,期间有不少环节,时间不短的话,就要考虑到储藏和保鲜的问题。动用冷库储藏,就发生租赁费、转运费和保险等等。同时,环节一多,蔬菜等农产品就必然有损耗,有的品种损耗还相当大。
这些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样是要加到所能销售的蔬菜身上的!
当然,也包括目前还一个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常规蔬菜空档期,只能靠大棚蔬菜来满足市场的情况下,产地生产成本一样也会升高;同时也出现蔬菜供不应求的局面,按市场规律来说,终端市场必然也就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