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蔬菜减产严重,尤其是今年我国很多地方遭受了大暴雨,尤其是蔬菜种植的大省,比如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地,正是蔬菜即将大量上市的阶段,突降暴雨,让大量的绿叶蔬菜被水泡了,被水泡过的蔬菜,当然会加速地腐烂,自然影响了市场的供应量了。
二是即使没有遭受暴雨的袭击,今年冬天到来的脚步好像比之前快了许多,大部分北方地区都没怎么感受秋天,夏天一过紧接着就迎来了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头一天还在穿短袖,第二天就要穿外套甚至棉衣出门了,温度过快地降低,直接导致大量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直接冻死,这也导致今年的绿叶蔬菜减产严重。
三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大棚的蔬菜还没有上市,而南方的很多蔬菜也没有大批量地成熟,导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价格均有所上扬,也属于正常现象,只是今年由于多种原因叠加,导致价格上涨较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已。
下一步蔬菜的价格还会持续走高吗?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听完我刚才的分析,已经有了答案,就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我国的蔬菜供应在逐渐地南移,过段时间南方的大量蔬菜就会大批量地上市,同时随着北方大棚蔬菜的成熟上市,供应端的问题解决以后,蔬菜的价格将会逐渐地回落到正常水平。
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疫情的因素,国庆节之后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疫情,至于下一步控制得怎么样?是否影响蔬菜的正常运输?还有油价的上涨是否会增加运输的成本等问题,都是未来蔬菜价格变动的不确定因素。
现在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更好解决了,蔬菜的种类那么多,既然绿叶菜的价格贵,那么还有很多没怎么涨价的蔬菜啊,我们老百姓吃什么不是吃呢,选点便宜的菜,也未尝不可啊。
总之肉类、蔬菜、米面粮油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他的价格涨跌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虽是小事,但是却是一件天大的大事,相信未来我国在民生领域的不断投入,政策的不断完善,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因为天公不作美?南方暴雨覆盖性强、北方强对流天气频现;再加上疫情的原因,菜价不上涨才怪。
01.疫情造成菜苗播种受限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但是年后那会儿正好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隔离政策也十分严,所以不论对于南方和北方,种植的农户们在本该奋力播种的时节却不能随意的走动,这就造成各种菜的种植面积相比往年来说减少许多,供不应求自然会造成菜价上涨。
02.天然灾害频发
先说南方。如今正好是南方的梅雨季节,暴雨的侵袭使大部分菜品的收获量大不如前,在运输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菜品的腐烂,各种原因折算下来,菜的成本上涨了。而北方,作为主要产量供应的河北和山东,频频遭到冰雹的袭击,极寒的天气以及冰雹猛烈的冲击力造成植物的严重损坏。假设往年同期播种量为1,今年播种量为80%,加之暴雨天气造成收获为往年的80%,折算下来今年只有往年收获量的64%,才刚刚超过半数。
虽然河北和山东菜品的产量下来了,但很多农户还是按照惯例把菜品送往北京批发市场出售,碰上北京的疫情,这些菜品更多的作为北京内需,周边省市能够买到的食材有限,就算是涨价人们也不可能不买的,这还要减掉超市及商店的利润,到每家每户手里,价格就涨了4~5成。
03.日后菜价趋势
往后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菜价依旧不容乐观,为了防控疫情,运输成本较以往有所上升,而且不论南北方的天然灾害都有可能持续,这就给菜品的生产和运输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大家也不必太过忧虑,都21世纪了国家怎么可能让我们吃不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