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岛地理气候条件怎么样?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4:52:35
字号:

被海洋所环绕的小块陆地,称为海岛。由于成因不同,海岛可分为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三大类。大陆岛亦称陆桥岛,位于大陆附近,在地质构造上与邻近大陆有密切的关系,本来是大陆的一部分,因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裂断或沉陷而后形成。许多大陆岛常成列分布在大陆外围,形成弧形列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从来不是大陆的一部分,可能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或由珊瑚礁构成的岩岛。珊瑚岛的分布与气候条件有关,大多数都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如我国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是珊瑚岛。

中国海岛地理气候条件怎么样?

从生物组成上看,大陆岛的生物种类大多和邻近大陆所共有,而海洋岛上的生物种类,特别是高等动植物,都是后来迁入或人工携带来的,由于地球上存在着许多被隔离的岛屿,保存了许多原始的生物种类,使今天地球上的生物更为丰富多彩。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00多千米,沿海有50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和海南岛最大。浙江省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共有大小岛屿2161个,尤以舟山群岛最为著名。

沿海岛屿中,只有少数面积较大的岛屿有人居住,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它绝大多数岛屿仍是荒岛。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扩展,海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日益重要,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岛。因此,研究海岛的生态地理和环境特点,对开发和合理利用海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岛的生态地理环境特点

海岛是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复合区域,海岛四周被水包围,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形成了与大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岛内的生物群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动植物区系。海岛地理位置特殊,相对孤立地处于海洋之中,这种地理隔离在生物进化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作用,岛屿和大陆分开,因长期分离形成了不同的条件,通过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使种群分化发展,常常形成新的物种。如,在离南美洲大陆约900千米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这是火山形成的岛屿,当初没有鸟类,最初的地雀无疑来自南美大陆,最初的这种鸟类是地栖的,以种子为食,后逐渐分化发展,形成岛上的13个种,外加科科岛上的一种无饰莺雀,总共14个种,它们在形态上彼此近似又有区别,特别是因食性不同,嘴形有较大差异,并各自分布在不同的岛上。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相似,许多大洋岛屿如夏威夷群岛、菲吉群岛等,在长期的隔离状态下,产生了很多的动植物特有种类,形成了极为特殊的动植物区系。可见,岛屿的地理隔离是物种分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大陆上被隔离开来的任何地方,可视为如同岛屿一样的生境,如平原农田区中间散布的树林,大片针叶林中的小块阔叶林,森林之间的沼泽地,某些高山的山顶等,在这些生境岛屿内的生物群落往往和周围环境内的不一样,它们被其他栖息地所分离,但和海岛比较,动物的迁移容易获得成功,也频繁得多。

岛屿生境单纯,种类贫乏,种群之间数量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通常大型捕食者比较少,而某些种类在岛上异乎寻常地发展。有时数量无节制地增长会破坏原来海岛的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难以得到调节和补偿,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如,澳大利亚原来没有野兔,1859年人们从欧洲引进,在没有制约的条件下迅速发展,使原来的草原几乎变成不毛之地,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因此而蒙受巨大损失,几乎衰落了一百年,造成极大的生态灾难。

有时在引进种类的作用下,使海岛发生流行病而造成生物的大量绝灭,因此对海岛的开发利用或引种驯化都必须事先进行调查研究,维持其正常的生态平衡。我国不少荒岛目前多是岩石裸露或植被简单,生产力低下,正是海岛生态系统贫乏性和脆弱性的表现,在开发利用时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慎重行事。

当一个海岛新形成后,生物种类,特别是陆生动、植物不断从邻近大陆或其他海岛迁移而来,由于海岛环境容量有一定限制,一方面有生物迁入,另一方面原有种类中有的可能因不适应或竞争失败而消失。经过一个阶段的演化和发展,海岛生物群落就处于新的种类不断迁入和原有种类经常消失之间的动态平衡过程。当迁入种类和消失种类数量相等时,则海岛生物种数就达到了平衡。此后,新的种类可以不断迁入,替代原有种类而经常进行种类的周转,但种数仍保持不变。生物种类在周转过程中,由于海岛有大有小,和大陆距离有远近之别,因此不同海岛的迁入和消失速率是不同的,并且各自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种数及时间也有差异,调查发现,近岛迁入率较高,远岛为低,远离大陆的海岛动物迁移进去的机率较低,而且往往生境更为简单,远岛达到平衡的时间也较长。距离相似的大岛,通常生境要复杂得多,环境的承载能力也较高,动物种数较多,小岛则相反。研究海岛生物种类周转及平衡,对海岛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我国浙江温州地区的洞头岛和邻近大陆乐清县的雁荡山,调查发现,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个体密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海岛生物群落的种类种数低于相邻大陆雁荡山,而少数种类往往拥有较多的个体数量,岛上常见的现象是种类少而密度高,和邻近的雁荡山的种类多而密度低适成对照。

洞头岛位于瓯江外海,面积24平方千米,为洞头县的最大岛屿,距大陆最近的乐清县境约30千米。对洞头和雁荡山的鸟兽种数进行调查发现,洞头岛的物种数远比雁荡山为少,一般不到大陆种数的一半。另据调查,舟山群岛共有毛皮兽8种,相邻大陆的宁波地区却有24种,是舟山群岛的3倍。

洞头岛鸟兽数量上的特点是麻雀居多,老鼠少,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生境,如麻雀在岛上的农田、山边草地、林内均为优势种,由于缺少强力的竞争者,生态位扩展现象很明显,其次,岛上肉食动物极少,猛禽只有一种鸢,毛皮兽仅产水獭,蛇类也罕见,缺乏天敌的控制因素,出现了海岛上动物种类少而密度高的现象。

海岛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岛屿面积、距离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岛屿面积是一个确定种类数量的根本因素,面积是通过生境多样性发挥作用的,岛屿面积的扩大意味着生境的复杂化。有人对不同岛屿和邻近大陆的植物种数进行过回归分析,认为岛屿面积是植物种数最好的预测者,其结果和生态多样性,海拔高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海岛上,通常生境简单,生物群落贫乏,有许多种类,特别是大中型动物种群数量少,分布区狭窄,局限于较小的栖息地,在人为干扰下,它们无法承受生态灾难或者难以适应生境的剧变,数量不断下降,最终在岛上消失。据载,舟山岛上原来有梅花鹿和大灵猫,而至今这些兽类大多绝迹,主要原因是过度猎捕和生境的改变。

盲目地引种入岛,也可能打破原来的食物链关系,出现新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竞争,或者是新的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在一些很大的岛屿或许影响较小,反应较慢,而在一般海岛上将会较快地出现生态危机。大陆上种间竞争通常限制了某物种的栖息地,而在海岛上这种竞争限制可能是致命的,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在分类上相近种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它们之间地理分布区的重选可能性更小。引入肉食动物,同样可能出灾难性后果。

家鼠起源于亚欧大陆,但随着移民和航运事业的发展,被无意地引入了美洲大陆太平洋诸岛,而后导致9种鹬鸟的先后绝种,这几种鹬的飞行能力很弱,在地面营巢,家鼠的侵扰对其生存带来了致命的威胁。同时,原来栖居于太平洋岛上个体较小而性情温和的缅鼠也被排斥而绝灭。为了消灭家鼠,人们又把印度獴引进了南美和波多黎各岛,但人们未曾料到,獴的引入反而带来了新的不良后果。獴要在白天捕食,而家鼠主要在夜间活动,两者很少相遇。虽然獴也能捕食一些家鼠,但引入后很快就转向捕食其他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地面营巢的鸟类,因此反而使岛上的动物的数量大为减少。

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海龟正在遭受各种外来物种的巨大威胁,如家鼠贪食海龟的卵,像猪破坏海龟的巢穴并攻击侵扰海龟,而山羊则同海龟竞争食料。因此以盛产海龟出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正面临着海龟绝迹的危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支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恩岛,不料船上的老鼠也蹿上了岛,并且迅速发展。为了消灭老鼠,1948年运来5只家猫,后来家猫得到大量繁殖而达数千只之多,而且由家猫变野,专门捕食岛上的鸟类,平均每年要吃掉60万只鸟,使鸟类濒临灭绝。为了保鸟灭猫,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使用细菌,均无济于事,最后只得荷枪实弹,对猫宣战。正如参加治猫运动的动物学家所说:“目前这个严重的问题完全是由于人类自己犯了可怕的错误”。本来,马恩岛也和其他岛屿一样是平安宁静的,只是由于人们先后引入鼠和猫,才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为了平息这场灾难,恢复自然的平衡,人们又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而且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尚难预料。像这一类人为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也并非只发生在南极的马恩岛上。

我国的西沙群岛上,解放军战士种菜养鸡,当鸡从家养变野之后,引起了岛上老鼠吃鸡而数量大增,继而又引入了猫,后来猫不捉耗子而嗜食有益的鲣鸟,最后战士又养狗除猫,也没有达到目的,狗打群架,反而给小岛带来噪扰,使小岛不得安宁。本来,战士种菜养鸡是无可非议的,要是圈养可能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当鸡变野之后,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小岛上原来的食物链关系,引入之后反而使食物更加复杂化,又出现了猫捕食益鸟,这是人们想象不到的,从而进一步破坏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问题的关键是鼠害的控制,通过调查,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是能够得到解决的,而使我们担心的是可能会使被渔民称为“导航鸟”的珍贵动物鲣鸟遭灭绝。1982年4月,解放军总后勤部派出科技服务小组,在西沙七个岛上开展药物灭鼠工作,使老鼠明显减少,鼠患有所减轻。如何消灭鼠害,保护珍贵鸟类,维持海岛生态平衡,仍需进行研究。

二、海岛的开发利用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岛屿面积约8.6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从分布上看,近岸海岛多,远海海岛少。南海诸岛虽远离大陆,但分布零散,从面积看,大岛少,小岛多,在6500多个海岛中,除少数岛屿面积在200平方千米以上外,绝大多数海岛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岛上常住人口较少。

开发海岛和海域资源,对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意义重大。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港湾和矿产资源,海岛是划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开发利用海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岛的资金和科技投入,从解决交通、能源和淡水供应等着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海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约有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地形可分为台东山脉,台中丘陵和台西平原三部分。玉山海拔3952米。是台湾岛上的最高峰,也是我国东南部的最高峰。台南平原5000平方千米,是台湾岛上最大的平原,台湾属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暖热多雨,非常适合于水稻和甘蔗的生长。

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山地森林茂密,树种繁多,香杉、扁柏、肖楠、樟树都比较有名,享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名。台湾山脉金、铜等金属矿产丰富,西部煤和石油分布广泛,西海岸沙滩广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名,台湾岛北部火山区还有丰富的天然硫磺。丰富的农矿等产品使台湾有宝岛之称。

台湾经济本来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出口蔗糖、稻米、樟脑等,进入60年代后,吸收外资,因岛制宜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现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已成为亚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四小龙”之一。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海岛,面积3.39万平方千米,全岛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26%,台地占49%,平原占10%,另有2%的沙地。五指山海拔1867米,为全岛最高峰。海南岛地处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除中部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全年日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水稻是岛上主要的粮食作物,甘薯是重要的杂粮。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海南岛上生物资源丰富,建有陵水猕猴、尖峰岭热带林等保护区。环岛可养殖滩涂面积3865万亩,沿海还有莺歌海盐场。矿产50多种,石碌铁矿为亚洲最大富铁矿场。三亚以南海域有储量达1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南沙群岛海底油田有世界上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海南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以矿产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仅高于西藏。

由于受地势高低和距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条件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各个环带资源和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所侧重。

位于海陆交界的海岸带,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城市集中,是开发的重点,这里既是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进基地,大力建设港口,有利于就近建设工业加工区,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同时可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全岛经济向外向型发展。

丘陵和台地环带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的环带,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兴修水利,可建成蔗糖、粮食、牧业和城郊等不同类型的农业基地,最适宜发展热带农业,为沿海城镇和国内提供鲜活农产品。

山地丘陵带位于海南岛中偏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生物物种丰富,河源发源地,是全岛的水源区,应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并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适当配置具有山区特色的加工工业,发展特色经济。

浙江沿海较大的岛屿,生境复杂,不仅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而且生物资源也较丰富。仅舟山地区野生兽类动物常见种就有6种,蛇16种。而在沿海占绝大多数的较小海岛,由于生境简单,一般坡陡土薄,因而不宜开垦种植粮食,应以改造为宜,广泛造林种草,改良环境,选育适生树种,以营造针阔混交林为主。只有植被良好,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才能为放养珍贵动物或家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也只有在海岛环境得到改善,植物茂盛,动物成群的前提下,才能使海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提高生物生产力,为海岛的开发利用、生产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根据岛屿的生态特点,因岛制宜,实行多品种、多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海岛开发的基本方针。如针对一些生境简单的小岛屿,以绿化造林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果树、花卉和药材等生产,使林业和各种经济植物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既改造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

在搞好绿化的同时,在部分海岛缓坡,牧草和水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可发展畜牧生产,但必须注意建立充足的饲料基地。发展海岛牧业,光靠野生牧草不能满足畜群生长发育的需要,冬季更为突出。因此应该引种优良牧草,改变牧草结构,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并进行划片放牧,要有适当的载畜量,促使林牧并茂,保持平衡,要因岛制宜,各种家畜综合发展。海岛养畜,应加强管理,为躲避风雨,在避风向阳坡可建造适当的畜舍,冬季进行补饲,使之安全过冬。成幼畜应区分放养,提高幼畜成活率,并及时防病治病,建立健康畜群,使之兴旺发达。

对一些坡度较大开发利用较困难的海岛,可发展薪柴林,虽然海岛造林成材比较困难,可以选育抗风、抗盐速生树种,如木麻黄、黑松等,要合理采伐,防止水土流失,逐步建立良性循环,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海岛驯养野生动物是开发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要考虑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海岛纯系海洋性气候,冬多大风春多雾,气温较高,湿度大,因此并不是所有动物都能适应的,放养动物一般以食草类为宜,如能利用本地资源,则效益更好。如舟山群岛的国家保护动物獐,只需适当禁猎和保护,让其自然增殖,若干年后即可有计划地利用,既保存了珍贵动物资源,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海岛作为地球陆地组成的一小部分,其生态特点和自然地理环境和陆地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在开发利用海岛时,一定要依据海岛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因岛制宜,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趋利避害,择优发展,实现海岛生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

温州市洞头百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03-18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温州市洞头区霓屿街道霓中路217弄8号。

温州市洞头百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3223369049191,企业法人曾文超,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温州市洞头百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3C数码、安防设备、计算机及其配件、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家具用具、日用百货、食品、食用农产品、家用电器、文体用品、劳保用品、灯具、舞台设备、教学科研设备、五金工具、机电设备、弱电设备的销售,计算机维护,网络工程施工,广告设计、制作、发布、代理,软件开发、设计、制作。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5446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79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温州市洞头百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1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