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印度美食,估计很多人想到咖喱,想到某只手抛出来的飞饼。但事实上,印度飞饼并不是印度的特产,或者说并不是印度人爱吃的食物。因为虽然印度的胖人不少,但事实上人口超密集,很多人还处于吃不饱饭的温饱线上。是不是这样说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吃不饱饭,却还会有那么多胖子呢?
印度人非常奇葩,新鲜的蔬果很少上餐桌,原因竟然是他们太懒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理解,印度的国土面积并不大,只有298万平方公里,可是人口却与我国看齐的样子。这就意味着人多地少,如果农业资源不足的话,想要吃饱饭自然并不容易。
但就算这样,印度人还是活得非常任性,据说他们国家的人,特别是男性,其实是非常懒的。想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个事实,那就是印度人餐桌上的新鲜蔬果量真的极少。
这是为什么呢?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印度农民认为种蔬果相比种粮食要付出的体力、耐心更多。毕竟,水果也好,蔬菜也罢,真的要伺弄起来可比种粮食麻烦多了。作为东南亚懒散惯了的农民而言,他们宁肯等着收割粮食,也不愿去费力地种植蔬果。
当然,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其他原因也是导致印度人慢慢变成胖子的理由。比如说印度方面的生活水平想要对那些蔬果进行保鲜,是不那么方便的。如此一来,他们就习惯了弃新鲜蔬果而改食咖喱类食物的生活。
众所周知,咖喱类食物就是开胃又多食的样子,让人吃起来很容易吃过量。如此天天吃咖喱,印度人想要不超重也难啊。但凡吃得饱的家庭,他们必定都会在中年养出一个标准的大腹便便来。
看看,这就是印度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吃什么,不吃不什么,不是以口感与健康来选择的,而是以自适度进行决定的。这样的生活怎么能不让人心宽体胖呢?
当然,印度缺少新鲜蔬果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粮食价格高于蔬果价格,蔬果类保存不方便而产生的消耗多,甚至是从变现角度来考虑,粮食换钱更快捷等。
不过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值得我们了解一下,相信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感觉不可理解的,那就是农业的?自尊?。是不是很奇怪?种点什么的问题,怎么会有自尊的说法呢?
在印度就有,他们认为种粮食是最有尊严的行为,相反,如果种的是其他的,比如说蔬菜、水果等,则就没有那么牛。这些从农民拉着一车粮食去交易的神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去卖粮食时的自我感觉绝对的自豪。
因此,印度农民对于自己生活在一个种姓等级分明的社会个体,是非常注重这种自豪带来的尊严感的,所以他们更爱种粮食而不是蔬果。
印度人为什么吃得并不好,但却有很多胖子?这与饮食有关
大概是因为印度人爱种粮食而少种其他东西的原因,印度人的餐桌上永远都保持着相对单一的色调,比如米饭、咖喱、各种豆类,以及泡菜等。
当然,印度南北的饮食不太一样,北方相对吃谷物、面食多一些。不过,他们喜欢吃辣,而且会为自己加很多肉。但南方就不一样了,他们多为素食三餐,饼、米饭、扁豆、泡菜等等。
但南北虽然说饮食差距不小,可相对都能看出来,食物单调而且并不怎么高级。可就算这样,他们却生生吃出了胖人之国的架势,胖人是越来越多,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的生活条件有多美好呢。
其实,说直接点,印度人胖与吃什么有关系,而且有大关系,但与吃不吃肉却没关系。这是不是有点矛盾?但了解完了你就觉得没毛病了。
首先,前面说过印度人喜欢吃咖喱。通常米饭所配的都是各种咖喱,这是相当开胃且下饭的吃法。一盆米饭加上一些咖喱拌的青菜或者是辣酱,几下就吃个精光了。这种吃法想要不胖都难,相信很多人是有体会的。
其次,除了咖喱,在印度还有着嗜甜、嗜奶的习惯。比如被称为塔利的食物,就是将菜泥、豆泥、土豆泥、炖菜、酸奶等加在一起,再放上饭、饼等主食一起食用的吃法。
这种塔利吃的时候完全承袭了大杂烩的精髓,将饭或者捏碎的饼加在所有的食材中,各种滋味一起揉杂,然后吃下肚去,真的很有满足感。但同时也会让人食欲大开,越吃越多,加之这些食物本身都是淀粉类居多,吸收性好,想要胖起来就更容易理解了。
事实上,印度人还有着餐后甜点的说法,特别是家庭生活富裕的人家,他们吃完饭通常会吃点冰激凌,或者是布丁、奶制品等。这些无疑又是让人易长肉的食物,天天吃的男女,那是肯定都会变胖的。
对,还有印度人拿手的奶茶。去过印度的人就知道,他们的奶茶那真是甜到爆表,而且又加了很多的牛奶,这样高热量、高甜度的奶茶,喝几杯都会发胖的,何况是日久天长的喝法呢?印度人不胖,那就要天理不容了。
最后,印度人喜欢用的油也很给发胖加分。他们最多用的就是热带木本植物油,即棕榈油。这种油在印度绝对可打五星好评,炸个东西,做点食物,完全就是无棕榈油不欢。但这种油吃多了就会发胖,印度人民生活如此?美好?,如何能不增加吨位呢?
其实,如果真的站在客观角度来看印度的话,我们还是非常不理解的。他们的国民生存现状差距极大,有的成了胖子不假,但有的就吃不饱饭,处于挨饿状态。可国家呢?却每年还有大量的大米出口,这种生存法则我们普通人真是没办法接受。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粉末状。
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土豆、洋葱、冬瓜等,全部都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于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并永远作为他们的一道主菜呈现给你。 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 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
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扩展资料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总人口约13亿,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 72%为印度-雅利安人,25%为达罗毗荼人。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
尼格利陀人长期停留在石器时代,过着最为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在新移民到来以后,尼格利陀人多被他们屠杀、同化,或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
在尼格利陀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原始澳大利亚人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
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和比尔人普遍被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对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
百度百科-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