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自驾游哪些地方要边防证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2:27:45
字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需要边防证的地方:?

去新疆自驾游哪些地方要边防证

一、哈密地区?

哈密市:沁城、双井子乡、红星二牧场。?

伊吾县:下马崖、淖毛湖乡。?

巴里坤县:三塘湖乡、老爷庙口岸。?

二、昌吉回族自治州?

木垒县:奇台县五马场托浪岗生产点、北塔山盐池、北塔山煤矿。?

奇台县:北塔山牧场、乌拉斯台口岸、北塔山牧场煤矿、气象站、水晶矿、林管所。?

三、阿勒泰地区?

青河县:查干敦勒乡、阿尕什傲包乡、阿热勒乡、萨尔托海乡、拜新乡、塔斯托别乡喀拉乔拉村、塔克什肯口岸。?

富蕴县:吐尔洪乡、县林场、柯鲁木特矿区。?

福海县:齐干吉选乡萨尔市拉克牧业队、大桥自然镇、红山嘴口岸。?

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切木尔切克乡拜格托拜村、萨尔胡逊乡库尔特村。?

布尔津县:冲乎尔乡、禾木哈拉斯蒙古民族乡、贾登峪林业采伐区。?

哈巴河县:铁列克提乡、萨尔布克乡、库勒拜乡、萨尔塔木乡、加依勒玛乡的牧业队、一八六团。?

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托普铁列克乡、一八五团场、托斯特乡、别斯铁列克乡冬牧场、吉木乃口岸。?

四、塔城地区?

和布克赛尔县:铁布肯乌散乡、那仁和布克牧场、阿吾斯奇牧业营、国营牧场四队、夏孜盖乡牧业队、县食品公司牧业队、哈尔盖提牧业队、莫特格乡吉木格尔牧业队、和什托洛盖镇牧业二、三队。?

额敏县:农九师一六五、一六六、一六七、一六八团,喀拉也木勒乡。?

塔城市:农九师一六二、一六三、一六四团,良种场、市食口公司牧场、阿西尔乡、阿布都拉乡、博孜达克农场奶牛场、巴克图口岸。?

裕民县:农九师一六一团一营、二营,吉也克乡、吉兰德牧场、察汗托海牧场、哈拉布拉乡牧场、新地乡牧场、阿拉腾也木勒乡牧场、江格斯切克尔村、巴尔鲁克林场。?

托里县:额敏县的萨拉也木勒、加尔布拉克农场、也木勒牧场、铁斯巴汗牧场、库甫乡七、八队?

五、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阿拉山口行政区:全部为边境管理区。?

博乐市:农五师九十、八十九、八十四团场,乌图布图布拉克乡、青德里乡、小营盘镇。?

温泉县:农五师八十七、八十八团场,哈日布呼镇、查干屯格乡、扎勒木特乡、安格里乡、昆得仑牧场。?

六、伊犁地区?

霍城县:农四师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团场,霍尔果斯河灌溉管理处、格尔沟牧场、霍尔果斯口岸、大西沟乡、清水河镇、三道河乡沙门子大队、莫乎尔牧场。?

察布查尔县:琼博拉乡、农四师六十七团场、爱新舍里镇、都拦塔口岸。?

昭苏县:农四师七十四团、七十五团、七十六团、七十七团场,天山牧场、喀因德卡拉苏乡、夏塔乡、团结牧场、阿克苏乡、吐古青牧场、木扎尔特口岸。?

七、阿克苏地区?

温宿县:包孜洞乡、包孜洞牧场、塔合拉克牧场、沙瓦古齐牧场、五0三矿、县水泥厂、县煤矿、龙口牧业队、阿瓦提县煤矿、阿克苏行署建化厂煤矿。?

乌什县:英阿瓦提乡、牙满苏乡、库热力牧场、农一师四团场、县食品公司猪场、县国营牧场。?

八、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吐古买提乡。?

乌恰县:铁列克提乡、托云乡、巴音库鲁提乡、乌鲁克恰提乡、吉根乡、膘尔托卡依乡、乌合沙鲁乡、农三师二牧场一、二三分场,康苏镇、乌恰县城。?

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哈拉奇乡、喀拉布拉克乡、国营马场。?

阿克陶县:木吉乡、布伦口乡、州铜矿。?

九、喀什地区?

塔什库尔干县:科克牙尔乡、塔合曼乡、达布达乡、塔什库尔干乡、麻扎种羊场、塔什库尔干县城。?

叶城县:西合休乡吾鲁勒村。

边防证办理流程如下

(1)、先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拿一张边防证办理的申请表

(2)、自己填写个人资料,最重要的是具体写明将要到达的西藏的哪个地区,然后让单位保卫科写意见,盖印章

(3)、拿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盖印章

(4)、到户口所在地管辖区的公安分局边防证办理处(如XX区公安分局)办理边防证(免费)

(5)、全程需要个人身份证及户口本,以及免冠大一寸相片二张。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人口:约39万人

人口密度:21人/km2

喀什地区巴楚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与阿瓦提县、墨玉县接壤,北与柯坪县、阿合奇县毗邻,南与麦盖提县、皮山县相连,西与伽师县、岳普湖县、阿图什市相接。

政区沿革

西汉时属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尉头国。 三国北魏时属龟兹,随属疏勒。唐是安西都护府属下的 “尉头州”。宋又归疏勒。元、明为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属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属喀什噶尔办事大臣管辖范围,光绪九年(1883年)成立玛喇尔巴什直隶厅,归喀什噶尔兵备道管辖,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直隶厅改为巴楚州,划归莎车府管辖,1913年改州建县,归喀什行政区。解放后继属南疆行政公署管辖,1956年6月归喀什专署管辖。

政区划分

全县辖4镇8乡、5个农牧林场,186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境内驻有兵团农三师8个农牧团场。

政区人口面积

全县总人口为26.5万人(不包括兵团人口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万人,占总人口的18.58%。总面积2.17万平方公里。

政区自然特征

巴楚县整个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地貌特征为沙漠、山地、洪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四大类组成。属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年平均气温11.7℃。

政区资源特点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铜、钛、铅、玛瑙、紫晶石、金刚石、石灰石、石膏、岩盐。野生植物资源有胡杨、蘑菇、甘草、罗布麻、大芸、麻黄等。

人民生活

实现巴楚生产总值10.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136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

工业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29家。

农业

全县现有耕地69.7万亩,人均耕地2.6亩,粮食总产量达14.44万吨,棉花总产量110万担。

财税金融

完成财政收入3390万元,地方税收1656万元,国家税收383万元。金融机构基本齐备,可以办理国内一切资金往来业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5亿余元。

商贸投资

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2914个,从业人员4125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34万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0654元。累计吸收投资总额1.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5446户,注册资金8504万元,完成产值2051万元。

交通通讯

境内交通便捷,国道314线、省道215线、南疆铁路贯穿县境,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6.5公里。1999年南疆铁路全线贯通,巴楚火车站距县城5公里,巴楚县已成为喀什、克州、和田、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以及南疆重要的客货集散地之一,是喀什地区的东大门。全县程控电话装机3万门,县、乡全部实现了光纤通讯。移动用户已达到3.3万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29门。

文教科技

现拥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实现了村村通大喇叭,乡乡通闭路电视。有县级电视台一座,县级广播电台一座,可播放32个频道开(闭)路电视节目。全县9 个乡镇建立了电视差转台,12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节目,9个乡镇建立了调频广播站,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4%,电视覆盖率达92%。现有各类学校141所,在校学生69694人,其中中等职业成人学校1所。小学入学普及率达99.99%,巩固率为97.5%;中学毛入学率为107%,纯入学率为73.2%,巩固率为88%。2003年高考录取270人,录取率达88%。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体育卫生

有业余体校1所,是刀郎舞的故乡,城乡盛行赛马、叼羊、摔跤和球类运动。1987年4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20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32张。

地方特色产业

以粮油、棉花、甘草、罗布麻、原盐加工为主。

人文自然景观

有唐代尉头州城遗址托库孜色来,唐代谒者馆遗址琼梯木,唐代峰火台遗址“泽梯木”、“阔什梯木”、“尤木拉梯木”,清末恰尔巴格麻扎,夏河姑娘坟等等。

“十五”规划和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自治区、地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推进科教兴巴和人才战略为动力,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富民强县为中心;发展两个重点区域——以巴楚镇、色力布亚镇为中心的两个区域经济带;依托三条线——南疆铁路、314国道、215省道三条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四个基地——国家优质棉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林果业生产基地、人工甘草种植基地;培育五个经济增长点——棉花业、畜牧业、林果业、加工业、市场开发及商贸流通;构建六个产业——棉花产业、林果瓜菜产业、畜牧产业、甘草产业、罗布麻产业、旅游业。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十五”计划,预计到2010年实现巴楚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2005年,实现巴楚生产总值137400万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00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8300万元,年均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51700万元,增长27.1%;财政收入4800万元,增长23%。一、二、三产业比调整到60:16:24,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

2021年4月,巴楚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05年,巴楚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9名。

2004年,巴楚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5名。

属于: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

喀什地区巴楚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与阿瓦提县、墨玉县接壤,北与柯坪县、阿合奇县毗邻,南与麦盖提县、皮山县相连,西与伽师县、岳普湖县、阿图什市相接。

政区沿革

西汉时属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尉头国。三国北魏时属龟兹,随属疏勒。唐是安西都护府属下的“尉头州”。宋又归疏勒。元、明为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属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属喀什噶尔办事大臣管辖范围,光绪九年(1883年)成立玛喇尔巴什直隶厅,归喀什噶尔兵备道管辖,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直隶厅改为巴楚州,划归莎车府管辖,1913年改州建县,归喀什行政区。解放后继属南疆行政公署管辖,1956年6月归喀什专署管辖。

政区划分

全县辖4镇8乡、5个农牧林场,186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境内驻有兵团农三师8个农牧团场。

政区人口面积

全县总人口为26.5万人(不包括兵团人口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万人,占总人口的18.58%。总面积2.17万平方公里。

政区自然特征

巴楚县整个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地貌特征为沙漠、山地、洪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四大类组成。属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年平均气温11.7℃。

政区资源特点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铜、钛、铅、玛瑙、紫晶石、金刚石、石灰石、石膏、岩盐。野生植物资源有胡杨、蘑菇、甘草、罗布麻、大芸、麻黄等。

人民生活

实现巴楚生产总值10.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136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

工业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29家。

农业

全县现有耕地69.7万亩,人均耕地2.6亩,粮食总产量达14.44万吨,棉花总产量110万担。

财税金融

完成财政收入3390万元,地方税收1656万元,国家税收383万元。金融机构基本齐备,可以办理国内一切资金往来业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5亿余元。

商贸投资

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2914个,从业人员4125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34万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0654元。累计吸收投资总额1.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5446户,注册资金8504万元,完成产值2051万元。

交通通讯

境内交通便捷,国道314线、省道215线、南疆铁路贯穿县境,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6.5公里。1999年南疆铁路全线贯通,巴楚火车站距县城5公里,巴楚县已成为喀什、克州、和田、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以及南疆重要的客货集散地之一,是喀什地区的东大门。全县程控电话装机3万门,县、乡全部实现了光纤通讯。移动用户已达到3.3万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29门。

文教科技

现拥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实现了村村通大喇叭,乡乡通闭路电视。有县级电视台一座,县级广播电台一座,可播放32个频道开(闭)路电视节目。全县9个乡镇建立了电视差转台,12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节目,9个乡镇建立了调频广播站,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4%,电视覆盖率达92%。现有各类学校141所,在校学生69694人,其中中等职业成人学校1所。小学入学普及率达99.99%,巩固率为97.5%;中学毛入学率为107%,纯入学率为73.2%,巩固率为88%。2003年高考录取270人,录取率达88%。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体育卫生

有业余体校1所,是刀郎舞的故乡,城乡盛行赛马、叼羊、摔跤和球类运动。1987年4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20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32张。

地方特色产业

以粮油、棉花、甘草、罗布麻、原盐加工为主。

人文自然景观

有唐代尉头州城遗址托库孜色来,唐代谒者馆遗址琼梯木,唐代峰火台遗址“泽梯木”、“阔什梯木”、“尤木拉梯木”,清末恰尔巴格麻扎,夏河姑娘坟等等。

“十五”规划和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自治区、地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推进科教兴巴和人才战略为动力,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富民强县为中心;发展两个重点区域——以巴楚镇、色力布亚镇为中心的两个区域经济带;依托三条线——南疆铁路、314国道、215省道三条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四个基地——国家优质棉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林果业生产基地、人工甘草种植基地;培育五个经济增长点——棉花业、畜牧业、林果业、加工业、市场开发及商贸流通;构建六个产业——棉花产业、林果瓜菜产业、畜牧产业、甘草产业、罗布麻产业、旅游业。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十五”计划,预计到2010年实现巴楚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2005年,实现巴楚生产总值137400万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00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8300万元,年均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51700万元,增长27.1%;财政收入4800万元,增长23%。一、二、三产业比调整到60:16:24,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

2021年4月,巴楚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05年,巴楚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9名。

2004年,巴楚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5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9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