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以17万骗画,卖出8700万的“鉴宝专家”,落荒而逃结果如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54:19
字号:

现在这个社会,物价的上涨是十分的迅速的,因为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价自然也就上涨的快了些。钱财也是十分的重要的,有些人甚至想让自己一夜暴富,但是哪里有那么容易,钱还是要脚踏实地的挣来,才会让人安心。

那位以17万骗画,卖出8700万的“鉴宝专家”,落荒而逃结果如何?

但是,总有一些人会想到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让自己获得财富,比如说买**,但是买**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中奖的,中奖的只是那少部分人。也还有一些人,会去用坑蒙拐骗的办法来获得钱财。

曾经就有一位“鉴宝专家”,他用17万去骗了一幅画,之后又将画卖出了8000万的价格,落荒而逃的他后来怎么样了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价值17万的《嵩阳汉柏图》

这个骗画的“鉴宝专家”名叫刘岩,为什么要说他骗画呢?接着往下看,你就会明白了。

有些人的家里,有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传家之宝,假如是真品的话,那自然是价格不菲的,只要将这些古董转手卖掉,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个富翁呢。但是,假如在转卖的过程中遇到了骗子,古董被别人给骗走了,那可是失去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朱云就被人给骗了。

在2009年的时候,朱云带着他的祖传古画《嵩阳汉柏图》去河南参加鉴宝活动。有许多人带着自己的家传宝物,去请这些专家鉴定,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专家会乘人之危。

参加节目首先要进行海选,在海选的时候,朱云就遇到了刘岩,刘岩告诉朱云,说他的画是假的,只值几万块钱,接着,刘岩又说自己可以找人买下他的画。朱云心里十分高兴,因为他的假画最终卖出了17万元,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大圈套里。

二、乾隆的真迹

在2011年的时候,朱云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他的那副《嵩阳汉柏图》是真迹,被北京的保利公司用8736万的价格卖了出去。这时的朱云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他马上起诉了刘岩,起诉他诈骗。

朱云的想法是要撤销他的买卖合同,然后得到8000多万的赔偿金,但是刘岩钻了法律的空子,法院至今也没有对这个案件进行判决,朱云也是十分的后悔,但是后悔也没有用了,谁让他遇到了一个老谋深算的骗子呢?

三、刘岩的真假

那么,这个鉴宝专家刘岩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据资料上记载,刘岩于1957年出生于北京,他是一位书画、陶瓷的鉴定专家,他之前工作的地方都是在国家文物局、首都博物馆等地方,这些也都是真实有记载的。

但是上面讲到的刘岩是北京的刘岩,还有一个“南”刘岩,他的本名叫刘忠红,后来,经过调查,是这个“南”刘岩,用真正刘岩的身份,去“骗画”。

结语:生活中到处都有骗子的存在,人心险恶,我们要更加的谨慎和小心,才不会被他人蒙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为了一己之私欲,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泯没掉最后的良知,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情操。

在同样一副画,被以17万被“骗”买进,却又以高价8700万卖出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罪恶的底线。

节目鉴宝:真宝贝却被专家告知为假品

近些年来,鉴宝节目层出不穷,比如家喻户晓的《寻宝》,《天下收藏》。每当寻宝栏目组到一个地方开展活动时,往往便会看见村民老少各个拿着自家珍藏的宝贝,请专家鉴定,万人空巷,好不热闹。

人人都盼望着自己的藏品能价值连城,成为下一个致富神话。可就在河南的一档名为《华豫之门》的节目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河南一对兄弟拿着家传的画作去鉴宝,被当时在节目中担任鉴宝专家刘岩鉴定:此为赝品。那刘岩在节目中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这东西是老东西,可不是真迹,应该是民国时期仿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

按道理说,节目中出现个高仿制品也很正常,可这次的情况却很特殊。那河南兄弟听了这个刘岩的鉴定,也是信以为真。当时在节目中刘岩估价三万,那对兄弟心想:既然已经被断定是赝品,反正来都来了,不如直接卖出。

于是,他们在节目录制完成后,又找到了那位刘岩专家,刘岩也是非常“热心”地帮他们这个忙,替他们介绍了一位叫程力的买家,经过一番商量过后,最后双方以17万元的价格交售了这副画作。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专家估价三万,成交价却是17万,这河南兄弟是赚了啊!但是,你仔细想想,那个买家会是个傻子以多于五倍的价格购买一件原本只值三万的东西吗?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那个河南兄弟便发现自己的家传宝贝《嵩阳汉柏图》被以8700万的价格再次卖出。

那副画作被证实确实为乾隆皇帝的亲笔。而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是他们信赖的鉴宝专家刘岩一手操纵的局,他们就是局中的一枚棋子。愤怒之下,河南兄弟将刘岩告上法庭,要求进行赔偿,这个骗局也因此进入大众的视野。

鉴宝专家竟是假专家

这个标题,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偏偏事实还就是如此的狗血。

在河南兄弟将刘岩告上法庭后,原希望法律能还给他们一个公道,但却不曾料到,命运又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在法庭上,刘岩坚称自己的鉴定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他说河南兄弟卖画的时候,价格是他们两个商议的,与他无关。至于《嵩阳汉柏图》为何会拍出8736万元的天价,依他判断,这只是一种炒作手段罢了。

而且,在公安局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警方发现两个“刘岩”,不管是学历还是名字,都一模一样,并且两人都称自己是专家。但最后却证实,为河南兄弟鉴宝的刘岩是个“冒牌货”。

真正的刘岩曾担任过《寻宝》和《一锤定音》栏目的鉴宝师,并且本人亲自表示,在几年之前便已经知道有人冒充自己的身份,年前他就托律师打过电话,要求这位鉴宝“专家”停止盗用自己的身份,但该刘岩并未理会。之后便因为忙于研究学习,并没有闲暇去处理这件事情,使得如今的假刘岩如此嚣张。

最终的法庭审判结果不尽人意,警方经审查后以该案不属于经济犯罪为由,将该案重新发回法院。此结果一出,让我们唏嘘不止。

一方面是河南兄弟因为证据不足,只得撤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宝贝钱就这么打了水漂,令人无奈又心酸;而另一面的刘岩非但没有受到法律的审判,据知情人士报道,他在此后移居香港,依旧从事古董行业,事业丝毫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鉴宝风波并非只此一例

前文我们也提到,鉴宝节目近来层出不穷,可鉴宝的质量实属堪忧!

比如前几年的王刚砸宝案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来自河北的中医大夫付常勇作为持宝人登场,展示了一对“甜白釉压手杯”,被当期三位鉴定家翟健民、王春城、拉达鉴定为现代仿品,随后,主持人王刚挥动瓜棱槌将其中一只砸碎。

可事后,付某并不甘心,又找其他的专家进行鉴定,结果专家给出了藏品两亿的估价,接着,付某一纸状书将王刚和该栏目制作剧组告上法庭。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出文物鉴宝界的混乱景象。

在这其中,除去专家和藏友之间关于文物鉴定真假的学术争端,我们可以不予提及。但是节目组和所谓专家背后偷偷的一些“小动作”,损害了藏家的经济利益,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公道,维持社会正义。

某些鉴宝节目为了一己的私利,有意地将真正的藏品判假,以掩人耳目,混淆视听,从中赚取差价,获得利益。其行径卑鄙至极。

甚至一些参与录制节目的专家,也看不惯同行这种无耻的作为,揭露同行可耻的行为,并且退出节目录制。蔡国生先生,曾受邀到某地方电视台担任鉴宝专家,和他一起担任评选的还有一位叫作黄董宁的人。

在节目第一次录制时,黄董宁评价一件大明华彩花卉瓶,据他判断,这不是真品,但也是康熙年间仿照,给出了几十万的估价。可事实却是那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花瓶,在古董城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

他一天都鉴别宝物判断错误的远不仅这一例。蔡国生先生忍无可忍,指着他说:“你到底谁谁,这怎么就是真的?”,接着追问他道:“到底安的什么心!”,然后愤然离席,退出录制。

这些所谓的鉴宝专家,在电视荧屏上 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枉顾了大众对他们的信任。

而从中折射出来的行业乱象,更是让我们心寒心痛。

Part4 诚信为本,社会风气应净化

荀子曾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仅是鉴宝行业,在各个行业弄虚舞弊的事情都有发生。

那个所谓的刘岩专家,冒用真正大师的身份,满足一己私利,坑蒙拐骗。鉴宝大师的身份身份竟然是假大师,就像当年在春晚表演打假警察的翟天临,最终因自己学术论文造假而被惩处一样,都是莫大的讽刺。

就连万众敬仰被评为最公正考试的高考,都出现冒名顶替和篡改姓名的事情。前段时间,山东高考冒名顶替事件被人揭露,鉴宝弄虚作假损失的是钱财,而高考弄虚作假则毁掉的是真正考生一辈子的前途和命运。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利,竟不惜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为利己而损人的行径,应该受到人们的道德谴责,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国家的根基。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为人,诚信处事,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便弄虚作假,制作骗局。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海晏河清,和谐繁荣。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8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