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优势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地处苏北地区东部,东临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园区属于上海、青岛三小时经济圈,南望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北倚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连云港。园区所供土地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对税收实行全面优惠,全力打造零费区,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此投资兴业,开发区还创造性的提出了可根据投资的额度、强度、进度,实行一事一议战略。
优越的交通运输优势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有着独特的交通运输优势,从陆路,沿海高速公路、204国道由南向北,327省道横亘其中,3个小时可达上海,仅40分钟可达连云港,距离有仙鹤神鹿之都之称的江苏名城盐城市80公里;从铁路,新长铁路益林站距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40公里,建设中的沿海铁路,北通大连,南接湛江,滨海站地址确定在开发区北区相邻的西边;经水路,淮河入海水道、通榆运河,水分二泄,直奔大海,国家正在规划为大型航道河流。正在建设中的滨海港,是中国东部沿海从山东岚山头至浙江杭州湾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建设10-20万吨级码头泊位投资最省、条件最优的岸段。中电投集团将在5-10年内在滨海港投资1000个亿,将滨海港打造成能源大港。目前,投资100个亿的5000万吨储备煤中心项目,投资80个亿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投资130个亿的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已全面启动,中海油集团投资120亿的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已落户港区。2013年10万吨以上级码头航道通行。大港时代的到来,将为开发区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航空,仅50分钟至盐城机场和连云港机场,距苏北最大的涟水国际机场只有30分钟车程。陆、海、空、河的纵横相错为园区构架起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土地资源和税收政策优势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储备充足,工业用地是江苏省土地价格最低的地区,对来滨海投资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资强度达到省级开发区标准的生产型工业项目,土地挂牌价为评估底价,对投资数额较大的项目可以优惠提供项目用地。凡在园区新上的工业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3年全额奖励,后5年奖励50%,企业从亩平税收达到2万元之年度起,8年内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50%。
生产成本优势
在滨海经济开发区投资各种投资成本十分合算,水,生活用水,每吨2.32元,工业用水,每吨2.67元;电,园区内建有变电所两座,可以满足10KV、35KV、110KV、220KV等各种容量的用电需求,电费全省同网同价,开发区实行双回路供电,除线路检修外从不停电;园区内正在建设中的电厂投产后即可供给充足优惠的蒸汽。工业和民用燃气主管道已通至区内主干道。劳动力,滨海县现有人口120万多,青壮年劳动力超过40万人,其中有近10万人具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一个熟练技术工人的月工资不足上海同类工人的三分之二;滨海教育资源丰富,一批职业中学、民办中专,专业大多为适应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各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设置,每年可为企业培训各种技术人才5000名以上。
配套能力的优势
随着中国正丰集团、浙江超威集团、江苏雨润集团、江苏亚邦集团、江苏金昉集团、温州瓯北工业园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项目带动性强的企业落户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企业整体呈现出产品多样化,项目集聚化、企业集群化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态势,各种企业相互辉映,发展相得益彰。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滨海县是全国著名的棉花、林业生产大县、草柳编织大县、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著名的何首乌之乡,2005年被列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各种无污染的粮棉林油、肉蛋鱼禽、果品菜蔬和水产品不仅提供了生产、生活之需,还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苏沿海经济区位优势
江苏省现有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12家,省级开发区72家,其中有国家级化学产业园学工业园;南京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工业园;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园;南通化学工业园等。省级化学工业园有:镇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石化工业区;扬州经济开发区化学工业园;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江苏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区等。
江苏盐碱科技产业园为江苏省新设立省级化工园区,基本情况如下:
为充分发挥淮安得天独厚的岩盐资源优势,提升盐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千亿元级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盐化工基地。经过两轮区划调整,基地规划面积已达6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及建成区已达到24平方公里。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火炬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园区、农药集中区。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中把淮安打造千亿元盐化工产业列入全省区域发展重点战略,省委罗志军书记、省政府李学勇省长2012年、2013年先后两次莅临盐化工基地考察调研,2013年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两次出台专题纪要,从体制上、机制上、政策上支持淮安打造千亿元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自然禀赋优越,推进速度加快,发展势头强劲。
——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园区运输物流十分便畅快捷,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宁淮铁路延伸进园区,与港口、仓储区相连;园区周边现有宁淮、京沪、徐宿淮盐3条高速公路和10条一级、二级公路与园区主干路网相连;苏北灌溉总渠即将提升为三级航道;1900m岸线的公共码头新堤已建成;园区配套建设物流仓储区,设液体原料仓储区、危险化学品仓储区、仓库(固体物料)、煤场等,确保盐化工产品及原材料的中转、仓储、贸易等服务。
——园区岩盐资源丰富。园区具有丰富优质的原料资源,淮安岩盐资源储量高达1300亿吨,属世界特大型岩盐矿床,主要产于淮安岩盐盆地和洪泽岩盐、芒硝盆地。园区位于岩盐矿床腹地,淮安岩盐盆地大致分布范围约247平方公里,洪泽盐盆面积82平方公里(含部分水域面积)。目前两处盆地已探明可供园区工业化开采岩盐储量为80亿吨,芒硝储量3.58亿吨,开发潜力巨大。丰富的盐硝资源已成为淮安打造千亿元盐化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的独特优势。
——园区功能配套完善。园区公用工程规划水准高、推进快,现已完成各类配套设施投入近50亿元。实联大道、淮盐路、盐北大道等“六横六纵”道路主框架已形成,建成道路雨污水管道、绿化、路灯、供电线路同步到位;110千伏玉河变电所、清华同方和清涧等2个污水处理厂一期、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消防站、新奥燃气储站、华润热电等公用工程已投入使用;公共码头新堤已建成,承载各类大型化工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
——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几年来,坚持招引大型纯碱、氯碱深加工及化学新材料项目,打造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农药化工和石油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国盐化工产品生产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先后有台湾玻璃集团、中国盐业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和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等近10家盐化工战略性企业来园区投资兴业,目前已落户盐化工项目81个,其中外资投入45亿美元、内资投入350亿元。投资15亿美元的实联一期100万吨/年的纯碱项目已竣工投产,投资30亿元的实联60万吨/年的烧碱已签约;总投资70亿元的井神盐碱一体化项目已完成投入15亿元,园区“两碱”龙头项目初步完备;投资20亿元中国农化“四位一体”高效农药“园中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将形成50亿元产能。园区产业和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层次、创能驱动能力和集群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园区下一步将围绕“高端、绿色、循环、集约”发展导向,抢抓新一轮化工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合作等战略机遇,以国际、国内先进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公用工程、物流运输、环保安全、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为标杆,突出“融合发展、链式发展、集群发展”思路,加快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盐化新材料产业特色基地、全市第一个千亿元特色产业园区和省级暨国家级盐化新材料高新区等“三大目标”,为淮安打造“中国盐谷”和“中国新盐都”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融合发展,聚力打造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园中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园区发展理念,确立“一步规划、核心做强、组团相连、一区多园、产城融合、分步推进”的块状发展和融合发展思路。打造特色园区,加快建设以集群配套发展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项目“企业园中园”和“县(区)园中园”。以大企业集群配套和产业链延伸配套为重点,以组团式规划建设“园中园”。支持台玻集团、中盐集团建设“两碱一盐产业园”;支持县(区)根据产业政策、产业配套和功能区规划建设“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园”。引进中化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中石化集团等央企建设“高效农药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和“石油化工产业园”,同时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10强企业建设“盐化石化融合产业园”、“氯氟化工产业园”、“聚氨酯、芳纶等高性能材料产业园”和“轻工日化用品产业园”等。打造精品园区,加快建设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科技园中园”。支持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中科院化学所等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孵化园”、“工业设计园”和“中试基地”等,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参与规划建设中国新盐都暨中国盐谷“科技馆”。打造都市园区,加快建设以生产生活服务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商务园中园”。筹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盐化工交易平台,规划建设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和商务中心,规划建设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大楼。同时,规划建设新增居民安置小区和具有产城融合功能的配套区。打造快捷园区,加快建设以物流传输一体化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物流园中园”。规划建设危化品仓储区、物流区,规划建设岸线码头和专线铁路等。
——突出链式发展,聚力打造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大、特、高、优”产业。按照“强链、补链、建链”的产业发展理念,确立“以重特大项目建设为引擎,以两碱一盐为基础,以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发展为支撑,以特殊功能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为特色”的集成发展和转型升级发展思路。聚焦发展融合能力强、集中度高的大产业。大力推进基础化工向高分子化工产业链延伸,做强拉长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等融为一体的大型集中化产业链。聚焦发展竞争力强的特殊性能材料产业。大力推进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聚氨酯、氨纶芳纶等特种纤维、氟硅材料、高性能树脂、合成塑料等特殊性能材料,补齐做粗“两碱一盐”延伸产品链。聚焦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细化学品产业。大力推进医药、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向生物化工、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延伸,通过引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在盐化新材料产品分工中实现产业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值。聚焦发展市场前景好、品质优的盐化日化产业。突破发展盐化日用化学品,开发日化用盐、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洗化用品、美容保健品等轻工日化产品链,优化拓展盐化新材料产品空间、市场领域。
——突出集群发展,聚力打造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企业群”。按照“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的转型升级理念,确立“打造主导产业群、龙头企业群和主打产品群”为支撑的企业培塑发展思路。打造基地型企业群。以实联化工和井神盐业“两碱一盐”产业园和盐化石化融合发展产业园等为龙头,打造我国“两碱一盐”及盐化新材料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销售10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企业。做大集团型企业群。发展壮大中农化淮安农药化工基地、盈恒化工聚氨酯等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销售30-5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企业。培育发展型企业群。大力培育在盐化工产业链上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拥有主打产品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销售超10-30亿元的成长性小巨人企业。同时创新企业组织机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不断提升园区内企业分工协作和技术、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招商局局长陈士堂13912057097 ;051787280680
一,港口优势,南通和连云港都有较好的优势,亿吨大港;
二,区位条件,位于长三角北部,承接苏南和上海的产业转移;
三,土地资源,盐城等城市有较多的滩涂,土地后备充足,有利于成本的降低。
四,交通建设,水运、铁路、公路、机场,立体交通,适宜各种产业需求;
五,国家政策,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层面,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