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三农发展
浙江省召开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宣布,浙江将率先启动建设“全国数字乡村引领区”。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浙江数字乡村建设起步早、基础实、速度快。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68.3%,全省投入农业农村数字化的财政资金达132.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51亿元,已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投入、主体参与的合力共建格局。
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德清县召开,迭代升级的“浙江乡村大脑”同期上线。以“乡村大脑+浙农应用”为主体,浙江在数字乡村赋能上突出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增产保供等重点任务,以数智赋能农业智能、乡村智治、农民智富三大领域。
德清县在数字乡村建设上屡屡“出圈”,连续4年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如今,走进德清的每一个行政村,都能在电子屏幕上看到一张三维“数字地图”,村落风貌尽收眼底。点击鼠标,图上的空间数据和公共数据马上显现。
“这不止是一张电子地图,更是触达乡村各个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德清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它聚焦乡村治理中的人、地、物、事件要素,归集了资源、天气、出行、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等282类、近13亿条基础数据,涵盖农村发展和治理的方方面面,推动乡村治理流程再造,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管理和服务。
德清“数字乡村图”来自距离地面300千米的高空。据介绍,“德清一号”遥感卫星每天飞越德清上空,其所在的卫星网与低空无人机遥感、遍布县域的3万多路视频、2400多个农业设备监测点,以及覆盖城乡的生活污水、垃圾分类等10多个物联感知网络一起,构成了触达各个角落的“数字乡村图”。
有了这张“数字乡村图”,德清全县5000多名养鱼大户告别了曾经吃住在鱼塘边的生活。“数字乡村图”的“数字养殖”模块上线后,全县4000多个鱼塘推广应用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探头植入鱼塘,养殖户只要打开软件,鱼塘的溶氧量、PH值、水温等实时数据立刻显现。
实现自动充氧和精准投饲,10万亩数字鱼虾塘帮助渔民降风险、增收益,养殖户年均收益增长10%以上。
种粮大户也同样感受到“数字乡村图”带来的变化。粮食收割期间,稻田和烘干机房都装上了电子传感器,湿度、温度、虫害情况等数据实时掌控。如有异常,手机会自动预警,动动手指就能控制烘干机等设备。
王老师表示,浙江将以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为契机,为全国先行探路,率先开展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乡村数字服务提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乡村“四治融合”推进、乡村数字基础提升等六大行动,探索形成浙江创新、全国共享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周庄镇下辖村委会包括边城居委会、周庄居委会、薛庄村委会、周郊村委会、邬牛村委会、颜吕村委会、殷庄村委会、周泽村委会、东坂村委会、黄界村委会、西边城村委会、官庄村委会、东浒村委会、伍张村委会、周北村委会、夏泊村委会、西浒村委会、西坂伦村委会、边城村委会、四美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