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的名胜古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9:50:38
字号:

一、太华山海拔679米,位于东镇街道庄垌村的南部,是东镇街道与池垌镇的界山。这里苍松森森、重峦叠翠,群山连绵不断,众峰拱护着主峰。山上有一座太尉庙,所以当地人也称这山为太尉堡。山上有三座庙殿,灵神异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据说在这里拜佛求签很灵,为此拜神求签者,纷至沓来。但更多的是来这里游览观光的。

信宜的名胜古迹

寺庙南侧有古井,水清质优,汨汨不绝,是鉴江的源头之一。寺庙两边,两座小山丘对峙,一座如钟,一座似鼓。风景区管理处分别把这两个地方有形态逼真的钟山和鼓坪,鼓坪上放着“天下第一鼓”和“南国第一钟”。

二、大仁山又名云岫山,位于信宜市东镇镇与池洞镇接壤处,海拔720米,离市区仅2公里。相传古时有个仲大仁,为救民在此山英勇牺牲,群众在山上建仲大仁庙以祀之,山因此得名;此山由三主峰相连而成,极似恬然而睡巨人,因而也有“大人山”之说法。

山“险峻雄伟,高矗天际,有泉百道,从烟雾中飞舞而出,下流成涧。中有云涧庵。”长期以来,它吸引着骚人墨客盘桓,吟咏其间。清顺治年间信宜知县徐鸣佩诗云:“涧水遥从天上来,溪云簇簇覆荒台。中峰石静蟠龙吼,百道泉流过雁回。旱魃无愁逢泽国。

丰年有象到春台。恹恹每抱忧民病,憩此轩渠笑口开”。大仁山在民间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铁拐李、吕洞滨、何仙姑等七仙曾陪伴何国舅在此修行,因而留下了许多胜迹,左马右狮,脚踏龟蛇,其中“马岭超骧”,又是信宜旧八景之一。与传说有关胜景还有:金鸡窿、崖鹰鼻、二座岭、进宝岭、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脚印、石狗岭、三脚灶、龙牙耸翠、小瑶池、何仙姑井、地龙庙等。因此,当地人又称此山为仙人岭,并建八仙庙以祀奉。

登上大仁山顶,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胸怀为之广阔,眼界豁然开朗。东览国道207线,象玉带铺在大地上,又象黄龙在奔驰;南望楼宇林立的东镇城,感受到信宜正在迈步前进;俯瞰四周,茂林修竹,山花灿烂,使人产生无限快慰!山上林木幽森,怪石奇布,涧水清洌,云雾缭绕。到处生长着当归、荆芥、银花、金钱草、细辛等丰富的药材。传说大人山上的山豆,是何仙姑撒下的种子,可治水痘,清热解毒。又传说,清顺治年间,凡登山、喝了仙人泉水的,都免于当时盛行的鼠疫。现在建有旅店,并有斋吃,提供人们过几天出家为道的情趣。

三、玉都公园位于信宜市区迎宾大道西侧,主体是山色秀丽的牛牯岗,主要有全国最大的玉雕雕塑“仙鹤献玉”,还有“以忠阁”、龙泉庙,上山公路、牌坊、凉亭、长廊、阶梯、二级瀑布、绿化草坪、花坛、信宜历史名人雕像长廊、儿童游乐项目等。这项工程集市政广场、旅游商业城于一体。

登上一百多级石阶,便可见半山腰处的凉亭。松涛阵阵,凉风习习,稍歇片刻,又向山顶进发吧。玉都远眺,远山素素,天高地回,信宜就像镶嵌在群山怀抱中的串串珍珠,怎不叫人为之心动。山坡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亲临其境,便如同与美景融为一体,心胸也豁然开朗。

四、淘金湾广场的绿毡上、花圃畔、人行道边、湖岸的大理石栏杆旁,游人如织,或圈坐谈心,或挽臂吐情,或徐步浏览,伴随着五光十色的灯彩,迎着清风,踏着乐曲,好不惬意。不管你有多疲乏,多烦恼,到了这里,都会感到怡情悦性,气畅体舒。广场东面是绿水粼粼、波光荡漾的金湖。白天,游艇如梭,有祖父母带着孙子的、年轻夫妇携抱着孩子的或情侣借艇倾心的,坐着游艇,饱览水上风光。更有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钓叟,手握长长的钓竿,全神贯注着湖面,那耐性会使你发生钦羡的赞叹。到了晚上,两岸华灯璀璨,倒影湖中,漪澜潋滟,风光旖旎,正如一位教师在诗中写的:“高楼栉比参霄汉,激水浮光舞玉龙。”!陶金湾最亮丽的景点要数玉雕十二生肖,因被国内某知名影视公司拍中国长寿之乡——信宜的外景而出名。

五 、文湖晴波是“信宜新八景”之一,它是广东一座中型水库——尚文水库。尚文水库在信宜市区西去4公里东镇尚文村,属于鉴江上游主干——东江的支流绿雅河中游,因坝址坐落在为纪念革命烈士梁尚文而命名的尚文村而得名。1958年秋动工,1963年春建成,主坝为反滤体为垫式棱柱体,高28.1米,全库集雨面积43.2平方公里,水库面积2.4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17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9200亩。

六、梅江公园位于市区中心,毗邻信宜市第三小学和信宜市第二中学,有两个山系,一个叫梅柳岗岭,一个叫五楞岭,梅岗公园就是沿着这两个山系兴建的一座园林公园。只要一进入园区,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即便是烈日当空的夏季,你也能感受到由浓密丛林中透出的丝丝凉意。园林美景,如诗如画人陶醉绿树成荫,炎炎夏日好乘凉,烈士陵园,时时不忘爱国志,百步天梯,步步攀登身体棒。

七、东镇街道旺同村依托村内小河两岸畔延绵数公里的竹林美景,开始修建一条以竹文化为主题、全长约五公里的竹林绿道,称为“十里竹道”。自竹道修建以来,它就以竹林清幽、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景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户外骑行者和摄影爱好者欣然前往运动采风。近日,十里竹道的建设进展加快,虽然尚未完全建成,但已崭露出迷人的风姿,诱人前往。雨后的傍晚,怀着对十里竹道的向往与好奇,我们前往一探究竟,果然,十里竹道让人尽赏十里好风光。

十里竹道如此多姿彩,多欢乐,如果你仅满足于此就错了,竹林绿道沿线还将建设农作物种植体验区、花卉观赏区、莲花池、桃花林、农产品交易区、竹器工艺品展示区等配套功能区,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是旺同村民乃至城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每一次来到十里竹道,它都会给你新的美景,新的享受!

八、高城水库是信宜市仅次于尚文水库的第二大水库,在信宜市城东偏北9公里。因建在高城村得名。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38.7米,最大坝高26.5米,集雨面积27.5平方公里,最大库容1140万立方米。

高城水库周围绿树成荫,果木成行,景色宜人,现已辟为旅游区,建起小宾馆、小酒家。是人们休闲、度假、垂钓、采摘的好去处。

九、白坡文昌庙位于白坡王客村的山上,供文昌帝君,因为当地的民族是客家与俚的结合形成的汉族,宗教信仰比较包容,庙内既供文昌帝君同时还供有冼太、地母、关帝、观音及三位太尉官,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及每年的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观音旦、鬼节、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民间节日烧香的人络奕不绝,信宜市区也有很多市民来这里拜神,香火十分兴旺。

文昌庙原在现信宜红砖厂,初建于清朝,后移王客村山上。 一、天马山生态旅游区将建设九大项目,包括服务中心、自然山水区、山泉浴场区、苗瑶山寨区、生态休闲度假区、万寿宫区、世界名将区、草原游牧区、粤西乡土文化生态博物馆等游览区,倾力打造广东生态旅游的精品。到2009年已开发的有苗族山寨区、自然山水区及服务中心区三大区,而服务中心区是茂名地区最大的木建筑群。一条两岸青山合围而成的小溪贯穿整个景区,溪水清澈见底,一个个天然浴池遍布溪流上下,一个个天然瀑布蔚为奇观。小溪中部突出一组大石,其中一石成了两省、三县(市)的交界石。山涧溪水蓄成的天湖,墨绿如镜,青山倒影,沙鸥翔集,美不胜收。景区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树种,其中不乏珍贵的药材,还栖息着许多鸟类和野兽,构成了一个生物资源的宝库。同时有苗族迎宾歌舞、竹竿舞、踏脚舞,多耶舞、斗马等娱乐项目。

二、西江温泉在唐初就是窦州古八景之一,名为“温泉吐玉”,据传杨玉环曾在此洗浴而凝脂。“泉如鼎沸,四时不竭,水烟如轻纱笼罩,人处其间,似居琼楼玉宇。”是西江温泉1000多年前的写照。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优贡林湘源在《温泉赋》中说:“思遗事于天宝兮,亦华清之屡易,疗疾其若神兮,且荡邪之莫比”说明了西江温泉造福一方。

西江温泉依山旁水,且处在华南三大板块的断裂带上,特殊的地理气候、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孕育了高品质的温泉水。 一、镇隆城建于公元621年,从那时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县城的所在地,在唐贞观到宋熙宁的430多年中,它还作过窦州州府。虽然它的辉煌时期己经过去,现在的它只是一条村——信宜镇隆镇八坊村。不过,它却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文明门(红楼)、学宫、书院群、祠堂群等,成为吸引中外旅客的好去处。

二、太安村位于池洞镇政府东隔锦江河对面的207国道旁,为俚僚文化遗址,公元502年南北朝梁朝在此设梁德(后改怀德、信义、信宜)县冶,历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宋,972年废怀德、潭峨、特亮三县,其地并入信义县,前后共470年。现太安村北面有土城墙,东面有东廓,西面西村,南面有怀德街,北面有俚文化遗址, 离太安村不远的北面是信宜有历史记录的第一个景点仙人石,但现信宜政府部门没有任何保护,太安村有信宜最大的观光草莓园。

三、铜鼓岭在南北朝至唐初时期,是岭南土著僚人聚居的村寨,铜鼓村壮族村寨的遗址离梁德古城遗址不远,是当时岭南梁德羁糜县的扶寮,聚居着僚人的都老(酋长)。有冼太庙、铜鼓河瀑布等景点。

四、小瀛洲

明谪尉程文德1534年在翔凤台开辟小瀛洲在镇隆天后街古属南厢。 一、杨国威纪念馆原址是杨国威公故居,后来成了国威杨公祠它建造于清康熙末年,土木建筑,熟砖包皮(即青砖包住屋子的外表,像我们今天的瓷砖),雕梁画栋等等,但不幸的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文革认为是四旧把所有的木材、石、砖一块不剩的拆掉了,拿去建粮所。

重建于一九九三年润三月十五日在合水街背土屏山脚,楼子村,坐壬向丙,名:世德堂。

二、中坳风电场位于合水镇中坳山,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风电场控制面积为12平方公里,首期投资4.5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为4.95万千瓦,之后逐渐扩大至10万千瓦名信宜中坳山风能发电场,全部采用中国内地生产制造的先进设备,首期安装单机容量1500百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33台,轮毂度在40米至100米之间。信宜中坳山风电场建成发电后,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未来的风电场,将有两个卖点。一是欣赏独特的山地风电场雄姿,二就是登顶俯览合水境内的青山绿水,到那里可以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身处中坳风力风电场可以尽览风电场风车林立、浆叶劲舞,风车随风飘动,与蓝天碧野交相辉映形成雄伟壮观的景色。这里还有纯朴的农民、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将成为南粤地区最淳朴、最绿色的旅游基地。

三、马安竹海 在林垌墟镇西去10多公里的银岩山下,有马安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人口约1000人。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嶂,竹林连片,苍翠欲滴,全区有毛竹3万多亩,山连山,峰接峰,一片绿色毛竹海洋。站在山上,举目远眺,万顷竹波滔滔,满目苍绿,风吹竹涌,竹涛阵阵,气势蔚为壮观。为大自然、真山水、纯生态的山区绿色风景区。

四、石印飞瀑 在林垌村河口峡谷中,一个状如印玺大石挡住河流,石上有一座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的“石印祖庙”。庙周围怪石嶙峋,左藏燕子窝,右开一线天,下有长年清澈的清水潭和长年浑浊的浑水潭,还有只闻响声而不见流水的暗潭,有见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河水从石下暗河流过,潺潺有声,经庙背深潭后跌崖而落,沿着一级级弯曲而倾斜的河床飞泻下,深潭个个,瀑布飞溅,满空烟雨,奔腾喧吼流过一道峡谷。石印两岸是高耸的山峰,左边是狮子山,巍峨挺立,威风凛凛。右边是象山,身躯庞然,健壮有力,妙趣横生。

五、秋风根梯田,位于贵子镇秋风根村,真实的人间仙景。 一、美丽的洪冠

洪冠镇位于云开大山深处,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镇歌《山水韵,洪冠情》是对洪冠真实写照。镇内景点众多,蓝村有文昌庙、黄华江文漂、特色农业旅游发展示范区 ,翻南有十丈水库遗址,翻稿有睇牛岭,中燕有中宫风景区、佛教圣地大觉宫、凌十八祖坟、中宫石锁,洪上有响水庙,洪冠有客家山圩、怀乡起义情报站旧址、金沙玉矿口蛤乸坑,洪胜有盘古庙、飞瀑倒照,扶曹有越秀路,垌头有风场,楼垌有瑶民采铁遗址,垌尾有扶曹水库,锦衣有冼太庙,云丽有龙玄欢乐峡漂流,大樟有金沙玉铺、竹编工场、何家祠。

信宜李花节最佳观赏李花践路是:钱排圩——北内村——扶曹村——勃垌圩——茶山圩,其中最美景就是北内至扶曹的越秀路。

二、鸭兜山

简介:位于贵子镇,紧连龙湾生态旅游区,海拔1281米。那山即高且陡,山顶纵横约3公里,由无数个小山头和一个个盘地组成,因四面的山坑都朝向鸭兜塘。好似喂鸭的兜而得名,山上产鸭兜茶。

清朝以前,该山为瑶民居住之所,有明、清时期“过山瑶”村落遗址。悬崖石洞有古代瑶族墓葬。1982年广西瑶族胞派人前来山上寻取祖先遗骨,在悬崖石洞中找到古代瑶族古埕和遗骨。鸭兜山下平民村有古代瑶家石屋寨遗址,平民炉堂下村有牛洞古代瑶人炼炉遗址。山上有大面积连片天然草场,有公社时期留下的山茶场和鸭兜大水塘。

景点介绍: 鸭兜山大土丘,一望无垠,远远地只能看见与天相接的云。上山途中,到村都是松林,参天耸立.风景秀丽,山峻林密,还有多种不同的植被形态。山上有草原,如果运气好,还能看见成群的黄牛在山上吃草嬉戏。山塘旁边是千丈的峭壁,对面山上有野山梨,季节不同表现的景色也不同,进入你眼帘的是一种阔然开朗的感觉,优美自然的自然环境,风景秀丽的大自然风光、优雅清新的深山空气,风电站的建成增添了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三、大雾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西南部,毗邻广西,地跨信宜、高州两市。大雾岭属云开山脉,其地貌类型为中山山地,境内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9座,其主峰大田顶海拔1703.8米,为粤西最高峰。大雾岭因其经常云雾弥漫而闻名遐迩。据调查统计,大雾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53种(包括变种、亚种),分隶于195科703属。有珍稀濒危植物23种,占广东珍稀濒危植物77种的29.9%。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8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省级保护植物3种。此外,有40种植物在现有文献记载中广东其他地方未见分布;还有14种植物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方尚未发现分布的新种。2005年,茂名市北部山区信宜大田顶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最厚达10厘米。据悉,这是粤西地区50多年来下的惟一一场雪。当地人称,信宜县志记载,这是该地1500年来的首次降雪,11年后的2016年1月24日又下雪。

坐落在1570米海拔的大田顶水库宛如“天湖”,清澈如镜,像一块晶莹闪烁的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林之中。每当云起之时,云腾雾涌,峰峦沉浮,景色万千,叹为观止。初春,山梅吐艳,杜鹃争春,姹紫嫣红;盛夏,乔木葱郁,野藤婆娑,苔藓低伏;深秋,红叶如火,野果遍地,清香飘逸;隆冬,群峰迭岩,苍翠依然。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如春。人们漫步林间小径,观赏森林奇观,大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大雾岭是粤西得天独厚的避暑、疗养、旅游胜地,是信宜的新八景之一:顶峰锦秀。

四、石根山位于信宜市北部朱砂镇石根村,属粤西云开山脉山峰。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石根山花岗岩质的火成岩变质而形成片麻岩石质,由于构造变形分解和风化改造而成,是“云开古陆”核部地质层,已建成1000多米悬空栈道。

2012年瑞昌市生产总值1070119万元,财政收入16816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4274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0573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129元、8449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548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6245万美元,出口总额32067万美元。

2012年生产总值1070119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一产114875万元,同比增长6.8%,二产765039万元,同比增长14.6%,三产190205万元,同比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71.0:17.3调整为10.7:71.5:17.8。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835636万元,占GDP的78.1%。其中第一产业39632万元,占一产增加值的34.5%;第二产业693432万元,占二产增加值的90.6%;第三产业102572万元,占三产增加值的53.9%。

2012年末从业人员248780人,其中第一产业59503人,第二产业97839人,第三产业91438人。年末私营企业2167户,个体工商户14895户。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96539亩,同比增长5.8%。粮食作物播面积254101亩,同比增长1.4%;粮食产量88170吨,同比增长4.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62727亩,同比增长6.4%,稻谷产量65270吨,同比增长9.4%。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7432亩,同比增长7.6%。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95092亩,同比增长12.2%,油料总产21087吨,同比增长14.3%。

农村土地流转达20.9万亩,其中,耕地9.3万亩、林地11.6万亩,横港、范镇、桂林过万亩;新建九江市城郊蔬菜基地3800亩,补贴300万元发展青山、范镇等4个标准化生态茶园,“雾春茶”荣获江西省“浮瑶仙芝杯”名茶金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88家,横港碧野机械合作社获全国植保百强单位;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江西省名牌产品1个。

全省农村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瑞昌市成功召开,6个信息化乡镇和5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顺利完成;107个新农村点“三清七改五普及”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荣获全省先进;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万亩,荣获九江市通道绿化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投入7200余万元,实施集镇基础设施项目56个,南义、横港、范镇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范镇荣获省级森林乡镇称号,码头镇荣获九江市示范镇称号。

新建农村公路160公里,投资2600万元的南义至武宁巾口公路瑞昌段建成通车,投资1900万元的南阳高速公路连接线和肇陈八门至乐园段公路升级改造竣工通车;投资1500万元实施横港农田改造项目,改造高标准农田5000亩;投资1.1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45户;完成4个乡镇增减挂项目,新增建设用地290亩;争取水利资金1亿元,完成3座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幸福水库和1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开工,花园、肇陈、洪一、乐园、南义5个乡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成。 2012年瑞昌市抢抓沿江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难得机遇。2012年新报规模以上企业5家,总量达96家,排名九江第一,全部实行网上直报。96家规上工业企业数据上报及时。

2012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1亿元,同比增长36.1%,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81.5%的比重。其中,纺织服装、建筑材料、机械船舶、矿冶化工行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1亿元、68.1亿元、54.4亿元、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3%、19.7%、34.2%、42.4%。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幅提升。2012年,瑞昌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39%,同比提高77.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7%,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2012年,瑞昌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6.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7%;可比价增加值能耗为1.27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7.5%。

2012年,瑞昌市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7.9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利税总额39.1亿元,同比增长60.81%;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7亿元,同比增长89.1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同比增长83.5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4.6亿元,同比增长32.43%。以上五大指标总量和增幅在全省排位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2012年瑞昌市工业园区成功更名为江西省瑞昌市经济开发区。 投资和对外经济

2012年瑞昌市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呈现项目多、投入大、效果好的喜人局面。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27亿元,位于九江市第三位,比上年同期增长45.8%,位于九江市第一。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8.1倍。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达858549万元,同比增长59.2%,占总投资的63.9%,比上年同期高出5.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房地产投资完成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工业投资1078254万元,同比增长56.0%,占总投资比重达80.3%,比上年同期高出5.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251007万元,同比增长18.1%。

投资18亿元的中部庐山皮革红木大市场试营业,五星级国际大酒店完成十层主体工程;投资15亿元的中央商务区2012年5月动工,是未来的城市核心区;九江地区县级最大的城市综合体——联盛瑞昌购物广场顺利开业;投资6.8亿元的国际汽车城和2.5亿元的国贸大厦主体封顶,内外装饰抓紧推进;投资2亿元的体育公园和2.1亿元的人民医院搬迁进展顺利;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文化活动中心及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投资6.4亿元、总面积7.6平方公里的码头工业城二期进展顺利;理文造纸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理文化工行政办公楼、综合控制楼竣工,氟化工生产线基本建成,亚泥五六期品管综合楼、变电所至熟料库护坡工程基本完工;喜得龙体育用品、海底电缆抓紧推进,华亨宠物食品4万平米厂房基本竣工,西矿铜业、红木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开工。

投资6.3亿元的5.3平方公里大唐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完成征地4180亩、拆迁18万平方米,世纪大道、西环南路、龙泉南路、文化路、新长河大道等“三纵三横”主干道路和12万平方米的大唐家园快速推进,高标准建设西环路、龙泉南路、世纪大道三座城市景观桥梁,总投资2.4亿元、全长13公里的人民南路南延、龙泉路、瀼溪西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投资4000万元完成全长6公里的城区六条道路沥青罩面改造,城区主干道实现沥青全覆盖;投入1000万元,实施市民广场、安定桥、天嗣塔、文化艺术中心、柳湖公园等亮化工程;投资400万元,实施城区绿化升级改造,补植3万平方米、“绿改彩”5000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38%。

新引进西矿铜业、红木产业园、海底电缆、喜得龙体育用品等重大项目65个,投资总额达20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7个,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6245万美元,同比增长85.9%,总量增幅均排九江市第一位;外贸出口达到32067万美元,增长105.7%,总量增幅分别排九江市第二、第一位。

物价和贸易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548万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3852万元,同比增长17.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696万元,同比增长16.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943万元,同比增长16.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3231万元,同比增长17.4%,占瑞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740万元,同比增长16.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634万元,同比增长17.9%。2012年1-12月,瑞昌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中七升一降,在七类上涨的消费品中,食品类上涨4.9%,烟酒类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0%;居住类上涨3.0%;衣着类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1%。

交通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8615万吨公里,其中,公路63800万吨公里,水运14815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2089万人公里,其中,公路32033万人公里,水运56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750万人,公路货运量910万吨;水运客运量11.1万人,水运货运量70.4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1214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990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575万元,增长8.9%;邮政业务收入3415万元,增长1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525户,比上年末增加7025户;移动电话用户28万户,与上年持平;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万户。

财政和金融

瑞昌市完成财政收入168169万元,同比增长32.8%;占GDP比重达15.7%,高出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1332万元,同比增长42.9%;财政收入与地方收入总量在九江市均排第二位;完成税收收入137349万元,同比增长23.1%,占财政总收入的81.7%。

2012年瑞昌市把民生支出放在首要位置,全年财政支出213901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5612万元,同比增长2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689万元,同比增长25.0%,教育支出45357万元,同比增长28.9%,医疗卫生支出20022万元,同比增长1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526万元,同比增长46.3%,住房保障支出8319万元,同比增长125.9%。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瑞昌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61亿元,同比增长2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58.99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中长期贷款40.80亿元,同比增长21.6%。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72193.html